一、午门内的朝考
十九年三月,王杰与各省拔贡生依照规定时间抵京,参加在紫禁城内举行的考试——朝考。
为鼓励士子读书科举,清廷对外地赴京会试的举子,按路途远近给以补贴。顺治元年也曾谕令各地官府发给拔贡生赴试补贴〔34〕,却不知后来是否实施。至于乘驿进京的优惠,因当年要举行会试,官方驿站接待能力有限,既然皇上未加明确,那就是没有。荣誉感往往体现在各种待遇差异中。清朝皇帝深谙此道,常要表达对读书人的重视,也很喜欢弄出三六九等的差别来,比如乡试中举后会有牌匾币帛一应物事,而拔贡生似乎没有此类荣誉。
王杰第一次长途跋涉到达京师,举目无亲,首先想到的是看望老师吴嗣富。今已不知具体情形,不知他是一个人去的,还是与陕西拔贡生一起前往,也不知道吴嗣富住在什么地方。作为一个穷书生,他不可能带给老师什么重礼,但感情是真挚亲切的,并保持终生。
乾隆朝特重办学兴教,各省提督学政大多出自翰林院和詹事府。虽说是各带原衔,然在职时有独立的学政衙门,“享受副部级待遇”,有一笔较丰厚的养廉银,有一班幕友吏役,巡考各地时更是备受尊敬,而一旦任满回京,除部分晋升者,多数复归旧日清寒状态。升与不升,关键在于皇上的评价。数月前吴嗣富离陕时,陕甘总督永常提交一份评语,说自己虽刚到任,但经过多方了解,都称学臣“关防严密,约束教官、振兴士习均颇留心”,晤面后也觉得朴实无华。〔35〕吴嗣富回京后上了一份谢恩折,其中写道:
窃臣一介庸愚,荷蒙圣恩,于乾隆十一年闰三月初五日奉旨提督湖南学政,又于乾隆十二年十月十九日奉旨调补广韶学政,又于乾隆十五年八月十六日奉旨调补陕西学政。今事竣回京,为此谨缮折恭谢天恩,伏乞皇上睿鉴。
一般说来,奉旨赴任要谢恩,任满回京就不必了,嗣富却要再谢,列举自己历任三省学政的经历,详细到具体的月日,或隐隐有所期待。乾隆帝读了大约又气又好笑,朱批:“竟是杭州河呆,不过司文尚可,无甚用处。”〔36〕河呆,河上的傻子,以形容嗣富出生于水乡,性格迂腐。皇上有关人事的评价一般转吏部存留,有此一道朱谕,吴嗣富上升之路基本堵死。尹继善入仕八年即成封疆大吏,而吴学政在中进士十五年后仍是一介编修,连个侍读学士也不给。
正当吴嗣富沮丧之时,昔日弟子来京参加朝考,心情会好不少,也会给予一些指点和鼓励。
清代科举沿承明朝制度,但朝考是一项创举,既体现皇上的注重,也确定了朝廷的无上权威。朝考有两种,主要指对于殿试录取的新科进士再进行一次御试,地点在保和殿,皇帝亲自命题,当日交卷,分一二三等,成绩优秀者选为庶吉士,此乃通常所称的朝考。而另一种朝考,即考试各省拔贡生,也是由皇上命题,亲王大臣主持。这是对各省学政的一种考察检验,“朕思选拔于数十百人之中,拔取一二人,且不糊名易书,可以验其人材,考其素行,自当精择以充其选。应令该学政于试列前茅之士,举其文行兼优、才品出众者,会同督抚抡采,以杜滥冒”〔37〕。学政有选拔推荐之权,但要承担相应责任,也要会同督抚进行考试,才可向上推送。在乾隆帝重申每逢酉年拔贡以补充教职后,大学士九卿即对考选提出具体实施办法,包括各地拔贡生根据路途远近,分三批赴部参加考试的时间,考试的内容和方式,以及录取和任用,并提前公之于世,曰:
朝考之法,除前项选拔补考人少,仍照向例在礼部考试外,其新选拔应照拟定限期,分为三次,由礼部奏请,钦点大臣,于午门内考试,拟定等第进呈。卷分三等,不入等者本生斥革,发回原学,该学政及督抚、府尹一并议处。再向例朝考后。礼部会同九卿拣选引见,有奉旨以知县及知县以下等官试用者,余劄监肄业,三年期满,以教职选用……〔38〕
在此之前,拔贡生的考试由皇帝钦点大臣,在国子监举行。乾隆帝特命升格为朝考,钦派大臣主考监临,王杰参加的便是第一次拔贡生朝考。由于各地考生远近悬殊,考试分三批进行,从一二等试卷中择优选用,称为“拣选”。这种考选模式看似很人性化,实则颇易滋生弊端,后考者可以推测命题思路,监试和阅卷环节也容易作弊,不久即奉旨改为统一考试。
帝制时代的等级制无所不在。拔贡的朝考虽也设在紫禁城中,却非太和殿、保和殿等处,而是在午门内举行。平生第一次进入紫禁城,宫阙巍峨,王杰等生员怕也来不及细看。据记载王杰考列一等第一名,而因为拔贡生朝考乃分批进行,大约只是所在考场的第一。
这次朝考还有一个小插曲:御史欧阳正焕上疏,奏称各省教职严重缺人,而拔贡生通过拣选者“每省不过十余名,少者数名”,还有的要去做知县等官,剩余的寥寥无几,请求“将考列一二等之选拔贡生,一体带领引见”。正焕建议皇上接见一下,意思无非是将好事办好,对激励士子读书起些作用。未想到却惹得乾隆帝不高兴,说各省教职已是“缺少人多”,拣选是必要的;又说欧阳想要取悦众人,不惜圣上之烦累……总之是一通训斥,“原折掷还”〔39〕。
四月二十四日,礼部带领浙江、江西、陕西等省拔贡引见。有杨兴邦、谈恕行等十一名以知县试用,是第一等次的安排;金学超、吴条等四十一名可以做县一级的副职,也可以做教职。引见名单一般以考试名次排列,王杰在第二档较后面的位置,也证明所谓“朝考一等第一名”的说法不太靠谱。皇上很是宽仁,命吏部经办官员细加询问,尽量尊重各人的意愿。
这是王杰首次亲睹天颜,心情不得而知。此类引见通常时间短促,拔贡士子分排远远跪着,自也是俯首帖耳,不敢对着圣上直眉瞪眼。除非皇上点名问询,谁也不敢抬头。从宝座上望去一排排脑袋,乾隆帝也不可能对他留下什么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