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乡试正考官

一、江西乡试正考官

这次选派的王杰与曹仁虎,为同年进士,同入庶常馆深造,散馆后也都留在翰林院。而不同的是:王杰已是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南书房行走,俨然卿贰大员;曹仁虎还是一介编修,秩在正七品,相差悬殊,心中自也会有几分不平衡。

可不要以为曹仁虎乃一介腐儒。能进入翰林院,真正迂腐者其实极少,即使那位曾任陕西学政、被王杰终生奉为恩师的吴嗣富,亦非愚钝之辈,只是难入皇上的法眼,便长期沉寂下僚。曹仁虎,嘉定人,“少称奇才”,二十二年乾隆帝南巡时献赋,召试列为一等,赐举人,授内阁中书,属于弘历亲自识拔的人才。《清史稿·文苑二》有传,写他“以文字受主知,声华冠都下,屡典文衡”,“每遇大礼,高文典册多出其手”〔28〕。仁虎与王杰不同,应是自幼家境优裕,所收宋元善本颇多,以文学名重京师,与王鸣盛、王昶、钱大昕等互相唱和,并称“吴中七子”。这是多数翰林的活法,花花轿子人抬人,彼此赞扬渲染,博取眼球,也有点儿像抱团取暖。而王杰则从一开始就不凑热闹,默默做职内之事,安静读书

闻命不久,王杰与曹仁虎束装就道,于八月初二日赶到南昌。根据《钦定科场条例》:乡试之期在八月,由朝廷委派的正副考官主持考试,本省巡抚亲自监临,初六日举行入帘上马宴,内外帘官皆与宴,然后主考官率同考官进入公堂后的内龙门,由监试官封门,专注于批阅试卷,与帘外不相往来。考试分三场,每场考三日,在初八、初十、十四日进场。本届江西乡试有七千九百多名考生,阅卷量之大,自可以想象。九月初九日张榜揭晓,依照江西的名额,该科取中九十四名举人、十八名副贡。解元为陈元澄,后来未能通过会试,其贡卷却保留下来,上面有学政大人的批点,誉以“透辟精深,独开户牖”,大约类似于今日之高考范文吧。

王杰为这一届的《江西乡试录》写了序,也较为难得地吐露了一些真情,说到了自己:

伏念臣陕右末学,至微极陋,辛巳恩科蒙我皇上拔置一甲一名进士。通籍以来,仰荷天恩,屡持文炳,十年之间超列崇阶。今岁叠邀恩命,教习庶常,旋充内直,宠荣逾分,惶悚弥深。兹复膺抡才江右大邦,抚衷循省,祗惧交并。爰星驰就道,于八月初二日抵南昌,届期入闱……

此乃一篇序言,而非奏折,文中反复使用“臣”字,表达的是对皇上的无尽感戴之情。王杰从不缺少自信,也从无骄矜,在他看来当初由探花拔为状元,近年不断被擢升高位,包括这次到江西主考,都出于皇上的特达之知,不独没有丝毫扬扬自得,还为此深感惶恐不安。祗惧交并,即敬畏恐惧,小心谨慎。这不是一句敷衍的空话,而是王杰在主考阅卷过程中的态度,后此数十年间主试,皆如此。

在这篇序言中,王杰简述所秉持的阅卷和录取标准:

臣等入闱后交矢公慎,昕夕搜罗,别裁正伪,取精深则黜其骫骳,登华藻则去其浮靡。其在《易》曰“言有序”,又曰“言有物”,臣每执其二者以抉择而衡量之,而蕲有一合,诚不敢不殚竭愚忱,以仰副皇上兴贤吁俊之盛典,而要不能自信其悉当无遗者也。〔29〕

王杰主持阅卷时认真细致,又不敢把话说满。而他一直研读《易经》,所说“言有序”即章法结构和逻辑性,而“言有物”则在经世致用。此说与方苞的“义法”相合,王杰用之于科场之上,成为阅卷的重要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