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丧亡相继

一、丧亡相继

亲友零落,在每一个人老年都会遇到,王杰自不能避免。嘉庆四年九月二十六日,他在回复富俊(时任乌鲁木齐都统)的信中写道:

今岁气运不佳:正月间长媳云亡,八月间次儿以血痢病故,心情如此,殊乏生人之趣。〔1〕

所说长媳,即长子塖时的第四个妻子陈氏,遗有一子仅六岁,令人悯恻。更让他悲伤的,则是次子垿时的病逝。和珅已诛,王杰不再担心儿子受其操弄,且垿时年纪仍不算太大,学问又多长进,似可放手一搏了,孰知竟一病不起。王笃在为父亲作传时,确切记载“公卒于八月二十六日巳时”,并引用了王鼎的话:“蒲城家定九相公尝谓‘鸢飞鱼跃之心,海阔天空之度’,二语足以概公生平矣!”〔2〕可知王鼎对垿时评价甚高,时论不无惋惜。

王杰做了内阁首辅之后,嘉庆帝对其子也予以适当安排:给予塖时“主事衔”,应只是一个衔名,没有实职;三子堉时则是兵部武选司员外郎。王杰晚年的奏章中多有“谨遣臣子兵部员外郎臣王堉时赍折恭递”字样,可知那时堉时已任此职。

五年正月十七日,王杰的妾室姚氏卒于京邸,年仅三十五岁,所生之子塽时尚未成年。〔3〕这对他又是一个突然打击,距垿时之死只有四五个月!

六年十二月,王杰的次女在京病逝。他很喜欢这个小女儿,做主嫁给了朱珪的长子赐经。朱赐经为举人,屡试不中,后以一品荫生选授刑部广西司员外郎,夫妻恩爱,不幸的是所生儿子皆早夭。此时爱女病亡,白发人送黑发人,王杰该有怎样的哀痛?丧亡相继,加以脾泄时轻时重,王杰心情黯淡,遂上疏恳请致仕。

辞官为一般年迈大臣所不取,主要还因为在职的优厚待遇,除了每年的正俸、恩俸外,更多的则是以“饭食银”名目发放的补贴,以及各类兼职的收入。根据《王文庄日记》〔4〕,饭食银分为两个月一期的固定发放与不定期两种,尚书一级每年已有白银约九千两,属于一种变相的廉俸。而一旦致仕还乡,即便是皇上恩赐“在籍食俸”,应也仅仅是一份正俸——一百八十两银子、一百八十斛禄米,与在职者悬殊极大。可以推想,王杰的妻妾子嗣也不会希望他辞官,只是不敢阻拦或阻拦不住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