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目 录

引子:一封书

【第一章】读书生涯

第一节 父辈的奋斗

一、从洪洞到韩城

二、走出大山

三、从税课司大使到石门主簿

第二节 早年的读书岁月

一、自幼在浙江

二、韩城县学

三、哥哥们

第三节 终生之师孙景烈

一、商州学正

二、翰詹大考的惨败

三、关中书院

四、与陈宏谋的“会讲”

第四节 根基在关学

一、张载的“四句教”

二、终生读《易》

三、为己之学

【第二章】名臣的幕僚

第一节 身如雨点,心似玲球

一、两朝大员

二、苏州事件

三、皇后大丧的冲击波

第二节 关中书院的那场雅集

一、转任陕西

二、不系舟

三、得名与失实

第三节 何时进入尹公幕府

一、督学的老翰林

二、初次入幕

三、优等拔贡

第四节 京师行

一、午门内的朝考

二、未就任的蓝田教谕

三、在密折中寻觅王杰书法

第五节 人生的榜样——陈宏谋

一、理学名臣

二、临桂学案

三、“官场人鬼关头”

【第三章】“西人魁榜西平后”

第一节 底定西域

一、内乱与叛乱

二、身死异域的阿睦尔撒纳

三、黑水营

四、献俘礼·郊劳礼

第二节 皇太后七旬恩科

一、乾隆帝的孝心

二、潦倒时练成的真功夫

三、应试的故事

四、“生平好名习气”

第三节 科举的幸运

一、会试前的小风波

二、严苛的君主

三、试题与阅卷

四、钦点状元

第四节 第三次南巡

一、沈德潜的京师行

二、接驾的压力

三、惦念恩师

【第四章】提学福建

第一节 庶常馆

一、状元再进学堂

二、“此人有出息,竟好”

三、一封家书

四、散馆考试

第二节 臣节与士习

一、浒墅关贪腐案

二、陈宏谋晋京

三、留任的大学士

第三节 首任学政

一、恩公的生日

二、匆忙接了纪昀的棒

三、“人竟似可用者”

第四节 在福建的四年

一、督课八闽

二、南巡献赋

三、庄有恭的悲剧

四、致敬朱熹等先贤

【第五章】皇上的栽培

第一节 翰林院的“快车道”

一、不在现场的升迁

二、武会试副总裁

三、尹继善掌院

第二节 文学侍从

一、日讲起居注官

二、内阁学士

三、南书房行走

第三节 恩公相随而逝

一、鸟入青云倦亦飞

二、诀别之际

三、老臣之死

四、临桂弟子

第四节 从南昌到杭州

一、江西乡试正考官

二、一道新旨

三、翰林生涯

【第六章】官场上的读书人

第一节 初任浙江

一、缺席的大庆

二、朱批上的告诫

三、学政生涯

第二节 人生的小插曲

一、故交设下的骗局

二、荒唐事中的市井心态

三、王杰的幕友

第三节 会试与秋审

一、由工部到刑部

二、会试副考官

三、秋决之慎

第四节 二任浙江学政

一、仓促的接棒

二、为金川平定贺捷

三、按临与巡考

第五节 刻诗与题序

一、请求重刻《御制诗三集》

二、来了一个王亶望

三、门生汪辉祖

【第七章】乾隆朝的“文治”

第一节 四库开馆

一、朱筠的建议

二、彭元瑞接任

三、顶级配置的总裁阵容

四、总纂官纪昀

第二节 “熙朝右文古未有”

一、搜书与献书

二、丢了六册《永乐大典》

三、天一阁的模式

第三节 总裁官的职责

一、错讹问题

二、毁禁与改订

三、王杰的入馆与记过

第四节 吏部天曹

一、让天子放心的考官

二、智天豹献书事件

三、兄弟情深

四、小女儿的婚事

第五节 武英殿总裁

一、主试浙江

二、书法之才

三、参奏陆费墀

【第八章】枢机大员

第一节 又是提学浙江

一、颂圣之作

二、事出反常

三、反贪风暴骤起

四、疏密之分

第二节 执掌都察院

一、妻妾与子嗣

二、总宪的感愧

三、再兼四库馆副总裁

第三节 在故乡守制

一、慈母病逝

二、服丧的日子

三、兵部尚书

四、迎驾谢恩

第四节 进入军机处

一、编书的大司马

二、经筵讲官

三、一次隐指和珅的弹劾

四、军机大臣

五、赐第小石桥

【第九章】东阁大学士

第一节 意外入阁

一、刘墉的小聪明?

二、天地会

三、会试正考官

四、薄惩与薄奖

第二节 平定台湾变乱

一、增兵与换将

二、福康安赴台

三、勇者无敌

第三节 尚书房事件

一、天子之怒

二、惩处之严

三、搜落卷的小风波

第四节 弘历的八旬万寿

一、恩科会试正考官

二、办贡的焦虑

三、贺寿盛典

四、“以谤为规”

【第十章】有形无形之象

第一节 西藏事务

一、纪昀打过来的横炮

二、廓尔喀再次入侵

三、大将军福康安

四、“十全大武扬”

第二节 乾隆帝的反省

一、秘密帮会的蔓延

二、乾隆石经

三、京师大旱引发的反思

第三节 浸润之谮

一、若濡有愠

二、书生的底线

三、待诸生如家人父子

四、七十大寿

第四节 大风起兮

一、马戛尔尼的伏脉

二、吉林参务案的要害

三、苗民再起

四、又一次官场大地震

五、次子垿时的科举路

【第十一章】“归政仍训政”

第一节 禅而不让

一、储位之设

二、“躬亲指教”

三、宁寿宫与养心殿

第二节 微妙的盛典

一、授受之典

二、皇极殿开千叟宴

三、册立皇后之正使

第三节 苗疆之殇

一、将星陨落

二、再失重臣

三、和琳之死

第四节 白莲教狂潮

一、襄阳城的除夕

二、变乱蜂起

三、王聪儿

【第十二章】嗣皇帝与二皇帝

第一节 储君的姿态

一、父皇的影子

二、听政与施政

三、新帝发了一个飙

第二节 和相的身段

一、悲欣交集

二、狙击帝师朱珪

三、皇后的丧事

第三节 “和记”枢阁

一、军机处里的“金瓶梅讲座”

二、离开枢垣

三、上皇的训诫

四、官逼民反

第四节 正月的剧变

一、上皇驾崩

二、权臣的末日

三、世纪大审判

四、“朕不得已之苦衷”

【第十三章】内阁首辅

第一节 嘉庆新政

一、总理上皇丧仪

二、对战事积极建言

三、军机处大换血

四、天教热血洒边尘

第二节 乾嘉学术

一、学人的圈子

二、门客江藩

三、汉宋之间

第三节 绞杀之痛

一、再上奏议

二、换帅与追赃

三、陕南密林中的军机大臣

第四节 辅政的分寸

一、疾病牵缠

二、“一洗前人陋习”

三、请辞与慰留

【第十四章】归去来兮

第一节 在籍食俸

一、丧亡相继

二、两封短札

三、赐杖

四、临行前的奏折

第二节 辞 阙

一、翰林院公饯

二、顺贞门的刺客

三、归 程

第三节 故乡的亲情

一、谢恩折

二、关注陕南的战事

三、颙琰的贺寿礼

第四节 返京与长逝

一、君臣再相逢

二、五老会

三、安然长逝

注 释

附 录

韩城王氏世系简图

王杰年表

主要参考文献

跋:典范的缺憾

鸣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