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尹继善掌院
三十四年九月二十八日,尚在武会试的紧张阅卷期间,乾隆帝发了一道谕旨,命王杰“署日讲起居注官”〔5〕。在此之前,他已经升任詹事府少詹事〔6〕,具体时间不详,正四品,对于进入日讲起居注馆是一个必要台阶。
作为在皇帝身边“记言记行”的文学近侍,日讲起居注官不难知晓,乾隆帝此时的心事大半在征缅之役上。此役起于边界争端,由局部摩擦到大军对决,清军屡吃大亏,折损甚多,前任云贵总督刘藻以兵败自杀;继任的大学士衔云贵总督杨应琚以隐瞒败绩被诛杀;曾在新疆建立大功的悍将明瑞率侍卫和满洲兵赶到,小有斩获后冒险深入,被围负伤后自杀……弘历愤恨已极,整个春节期间都在思考和部署新的对缅作战,调兵遣将,发布了一道道谕旨。尽管清军几次受创,乾隆帝对缅军仍很轻蔑,只是觉得绿营兵不顶事,内地的驻防满营也不太行,决定从黑龙江、吉林征调索伦马队,跨越千山万水去云南打仗。
为取得第四次对缅作战的胜利,皇上钦派内阁首辅兼首席军机大臣傅恒前往经略军务,赐御用盔甲各一,并由火器营调拨四门冲天炮和炮手赶赴前线。本要举行隆重的出师典礼,傅恒婉拒,“迅速趱行,沿途到站换马,并不住宿”,直奔中缅边境。傅恒掌领军机已二十年,此一离去,次枢尹继善便排在最前面,昼夜值班,处理前线军报,转发皇上谕旨,尽心尽职。老尹老矣,而傅恒长子福隆安作为和硕额驸、兵部尚书,已于一年前进入军机处,排名虽靠后,却更为皇上倚信,负责处理日常事务。
傅恒时年四十九岁,英毅果决,精细勤慎,抵达不久即督率大军分三路杀入缅地,水陆相应,连连获胜。缅军固守老官屯,难以攻克,清军水土不服,患病而死者甚多,副将军阿里衮染瘴身亡,傅恒也身患重疾。而缅军压力更大,觉得难以与清朝为敌,遣使请和,傅恒斟酌战场大势,遂奏请罢兵。当年十二月,清军开始陆续撤退,军机处解除战时状态,尹继善被任为翰林院掌院学士。
昔日恩公成为新上司,对王杰当然是一件大好事,而一向爱才惜才的老尹主管翰林院,也是众翰林的福气。又过了十天,皇上命“以翰林院掌院学士尹继善充日讲起居注官”〔7〕。虽然都叫日讲起居注官,其间的差别可大了去了,老尹以内阁大学士掌领翰詹,兼领起居注馆,平日是不用轮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