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级配置的总裁阵容
历经明清易代之劫,《永乐大典》的副本竟得以比较完整地保留下来,堪称侥幸!清廷将此书交翰林院收藏,但潜心阅读者并不多。朱筠是个读书种子,曾对此书下过一番功夫,深知其史料价值,建议从中挑选和抄录一些有价值的佚本。可以说,《四库全书》的编纂就是从对《永乐大典》的检核辑佚开始的。皇上谕令军机大臣赶紧组织落实,首枢刘统勋即行派员到翰林院察看,十天后提出实施方案,先说此事的难度:
臣等伏查《永乐大典》一书,成自前明,但夸捃拾之繁,未协编摩之式,虽善本之流存不少,而遗编之丛杂尤多……今欲征完册以副秘书,则部分去取之间,不可不确加详核。〔12〕
然后提出在翰林院内选定一个独立院落,调集三十名翰林官员,再从军机处派两名司员任提调,认真审核校订。弘历批复:“依议。将来办理成编时,着名《四库全书》。”有了这条简短的御批,也就意味着四库全书馆的开办。
两个月后,乾隆帝正式公布编纂班底:“现在办理《四库全书》,卷册浩繁,必须多派大臣董司其事。刘统勋、刘纶、于敏中、福隆安、王际华、裘曰修俱着为正总裁,英廉、庆桂外,并添派张若溎、曹秀先、李友棠为副总裁。”〔13〕这个总裁班子堪称顶级配置,正总裁的前四人,是排在前四位的军机大臣;王际华为乾隆十年探花,时任礼部尚书;裘曰修亦出身翰林,做过军机大臣和刑部尚书。列名副总裁的张若溎为三朝元老张廷玉之子,学养醇厚,四年前王杰任武会试副考官,若溎即为正考官,时任左都御史;曹秀先为乾隆元年进士,时为吏部左侍郎;李友棠也是名臣之后,前面做过介绍,兹不重复。至于出身满洲的刑部尚书、内务府大臣英廉和军机大臣、理藩院侍郎庆桂,当重在负责监督保障等事务,不需要处理文稿。
三十八年五月,大小金川交战正酣,军书旁午,乾隆帝仍不忘编纂《四库全书》之事,为各地捐献和送缴的丰富图书倍感欣慰,并在谕旨中再次说到开局编书之事:“翰林院署旧藏明代《永乐大典》,其中坠简逸篇往往而在,并敕开局编校,芟芜取腴,每多世不经见之本;而外省奏进书目,名山秘笈,亦颇裒括无遗。合之大内所储,朝绅所献,计不下万余种,自昔图书之富,于斯为盛。特诏词臣详为勘核,厘其应刊应钞应存者,系以提要,辑成总目。依经史子集,部分类聚,命为‘四库全书’,简皇子、大臣为总裁以董之。”〔14〕由于四库卷帙浩瀚,弘历指令同时编纂一个精华本,格式体例与全书相同,名为“四库荟要”,由于敏中、王际华专司其事。
谕旨中也提到“简皇子……为总裁”,尚未决定人选。弘历的儿子大多饱读诗书,兼擅书法绘画,是以一时没想好派谁出任四库全书馆总裁。此事在九月定下来了,传谕:“办理四库全书处,着添派皇六子质郡王及礼部尚书蔡新充正总裁。”〔15〕
永瑢工诗擅画,兼知天文和算学,酷爱藏书,校点过《老子》和《列子》,有《九思斋诗钞》传世。这位质郡王时年三十岁,十七岁那年过继给已逝的慎靖郡王允禧为嗣,谕旨仍以皇六子相称,列于正总裁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