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总纂官纪昀

四、总纂官纪昀

作为天字第一号的国家文化工程,四库全书馆的编纂管理架构很复杂,层次颇多:正总裁之下为副总裁、总阅官、总纂官、总校官、提调官、总目协勘官等,下面才是分管各项的纂修官,再往下则是誊录。纪昀是刘统勋推荐的总纂官,从开始启动到最后完稿,一直钉在这个位置上,兢兢业业,获得了皇上的好评,也获得了皇上的保护。

自从因丁忧解任福建学政,纪昀过得一直不太顺当,也一直有贵人相助:二十七个月后丧满回朝,吏部拟授贵州都匀知府,弘历认为其学问较优,到外省任职有些可惜,加四品衔留在翰林院,并升为侍读学士;仅过两个月,两淮盐运使卢见曾被查,纪昀与之系儿女亲家,暗中透露过一些消息,暴露后被革职流放;三年后自新疆释还,沦为“北漂”一族,成日价恓恓惶惶,又是皇上怜爱,先让他校点书籍,授翰林院编修。而当年接替他福建学政的王杰,已是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在南书房行走。

朝廷开设四库全书馆,刘统勋最先推荐的总纂就是纪昀,建议由他与陆锡熊作为总办,选调四十名翰林担任纂修,另调姚鼐、翁方纲等人参与,并请旨调取在外地的余集、邵晋涵、戴震、杨昌霖等来京,各负责一个板块。这些举措与乾隆帝思路相合,即予采纳,命纪昀、陆锡熊皆为四库全书馆总纂官,享受懋勤殿翰林的节赏年赏。与纪昀并列的陆锡熊与王杰同年进士,博闻强记,资禀绝佳,乾隆帝南巡时因献赋钦赐内阁中书,也属于皇上欣赏的人。

到了秋天,四库馆将《永乐大典》内检出的古本陆续进呈,乾隆帝亲加披阅,见考订编排条理清晰,尤其是提要写得好,知成于纪昀、陆锡熊之手,很高兴。他说“二人学问本优,校书亦极勤勉,甚属可嘉”,加恩均授为翰林院侍读,以示奖励。〔16〕

次年冬,巡城御史范宜宾审办一件借贷纠纷案,纪昀又被扯了进去,同案卷入的还有四库馆纂修励守谦,原因都是借钱。励守谦为乾隆十年二甲进士,留翰林院,至今仍是一介编修,要靠借贷度日。纪昀的家境也很糟糕,儿子在他流放期间向案犯借了些银两,一直还不上,结果出了事。案件审明后,皇上批谕:励守谦本属学问平常,也不是四库馆必不可少之人,可照议革职;至于纪昀不能约束儿子,以致借欠生事,的确应予惩处,“但其学问尚优,为四库全书处得力之人,着从宽改为降三级留任,仍令在馆办理总纂事务”〔17〕

这一次的降三级处分,使得本来职务就低的纪昀暂时失去了升迁的机会。四十年闰十月,吏部开列拟任翰詹名单时将他排除在外,乾隆帝指出:吏部的做法固然有道理,但念在纪昀于总纂事务实属尽心尽力,应加恩一体开列。

次年七月,纪昀受命任文渊阁直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