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书法之才

二、书法之才

武英殿为清宫编纂刊刻图书的地方,皇上选配总裁,不光要求学养醇厚,通常会考虑其在书画方面的造诣。前任总裁董诰即以擅长绘画得乾隆帝嘉赏,董诰入为军机大臣,命王杰接替他掌管武英殿校勘处,有一笔端严秀劲的书法,应是其被选中的原因之一。

依照今日之书协的标准,那时的官员(除却一些满蒙武职)几乎个个可称书法家。与王杰同登一甲的赵翼能写至少两种书体,而同时在朝的刘墉、纪昀、朱珪等人,也都有一笔好字。四库全书馆开张,陆续招聘了数千人担任缮写,录用的第一个标准便是书写能力,原典俱在,也是不服不行哦。

王杰是书法家中的大家。

清代文献中提到王杰,多会提到他的书法之才:说他八岁“能书匾额大字”,说他“作字与为人端正”,说他“因书法见知”被尹继善聘为幕僚,说他“书法为世所重”,也有的提到乾隆帝对其廷试答卷“熟视之若素识”……而较少有人关注到王杰已将写字融入日常生活中,不管寒冬酷暑,也不论升上高位后有多么忙,晨起的第一件事就是练字,坚持每天至少练写一百个字。王杰兼擅众体,除较多出现的楷书、行书外,对篆、隶、章草亦各有妙悟。今天仍可见到他留下来的大量书法作品,有匾额对联、题诗、书信,也有一些是他对前代书家如孙过庭、苏轼的临摹,皆见一丝不苟。

多年之后王杰已然仙逝,翰林院还流传着他的传说,其书法也成为大家追寻的宝物。翰林陈用光见到王鼎藏有一幅,艳羡不已,以诗代柬,希望以当世名画与之交换,《以所藏万辋冈上遴梅花乞王定九前辈鼎易韩城师所书宋名臣言行横幅》:

韩城夫子峻风节,立朝乃似宋广平。应人求书不造次,偶然落笔皆典型。以字作花身作干,比公于梅同一清。沙堤筑马气突兀,虿尾回磔神晶莹。晚出门下惜未请,欲宝遗墨无溪藤。翰林群从藏一幅,我昨见之眼增明。巧偷豪夺夫何敢,以石易马东坡曾。从来书画同一理,皆于胸次窥峥嵘。魏公沂公公代兴,观所著录知性情。忆从朝士诵轶事,棱棱铁骨真孤撑。得书得画皆有悟,嗜好彼此非渭泾。后夜我家虹贯屋,今夕君梦逋仙凭。以有易无各卷送,百年佳话传蓬瀛。敬援成例诗代柬,知君不作王晋卿。〔55〕

诗中说王杰绝不轻易“应人求书”,只要写就是佳作,是符合事实的。而“韩城夫子峻风节”“棱棱铁骨真孤撑”等句,也写出翰林晚辈对王杰的深长敬爱。王鼎为嘉庆元年(1796)进士,又是王杰同乡孙辈,以品行学识深得其器重,赠字给他自然很正常。陈用光出身于江西一个科举世家,嘉庆六年进士,王杰为殿试读卷官之一,是以称“韩城师”,深以没有机会请得老师墨宝为憾,便提出用所藏万上遴的梅花图,交换王杰所书宋代名臣言行。诗中赞美王杰清操如梅,胸次峥嵘,倾注着追怀之情。

王鼎同意与之交换了吗?未见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