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两封短札

二、两封短札

有关王杰晚年的记述,比早年稍多些,但也是过于简略。他本人从不在著述中自我夸耀,也不鼓励弟子门人做此类事情,是以寻觅甚难。所幸有几封王杰的书札流传,透露出一些信息。前辈史学大家陈垣先生曾对所见两通“无上下款,有日无年月”的短札详加考证,确定出自王杰之手,落款为“名心泐”。

据陈垣先生考释,两札皆系王杰写给汤金钊的,为的是请他代拟奏折。其一关乎嘉庆帝对陕西省再次缓征赋税,曰:

恳者,日内敝省蒙恩缓征之项,再予缓征,理合公词谢恩,烦年兄代作一折是荷。上谕一道,旧折底一件,并乞检收,廿二日来取。名心泐。二十日未刻。

意思是近日家乡再次奉到缓征田赋之旨,理应联名谢恩,请金钊代拟一折。年兄,一般指乡会试同年,古代考官常也用来称呼门生。王杰让人随信带去新颁谕旨,以及自己一份奏折的底稿——应是三年前那份《请旨恩抚兵民折》。如果说嘉庆帝不断降旨免税和缓征与王杰的上言有些关系,则王杰内心始终充满感念欣慰。

札中所说的上谕,颁于嘉庆七年五月十九日,乃是对陕西巡抚陆有仁奏章的批复。陆抚称自从剿办白莲教军七年来,陕省应征赋税已多次缓交,现在即将大功告成,百姓得以安心耕种,踊跃上缴钱粮,但由于历年积欠太多,若同时征收新赋和旧账,民力仍觉不足。嘉庆帝即加施恩,谕令陕省各府县一律再予缓征一年。对于此类恩典,该省官民通常会由著名缙绅与在籍大佬联名上谢恩疏,在京官员也要联衔感谢。陕籍京官以王杰地位最高,是以在上谕下达的第二天,他即安排拟写奏折之事。可陕籍官员并非少数,在翰林院也颇有人才,为什么要找一个出道未久的浙籍编修来写?

汤金钊(1772—1856),萧山人,乾隆五十九年得中浙江乡试解元,嘉庆四年己未科二甲第二名进士,庶吉士散馆后为编修。王杰主持该科的殿试阅卷,与金钊亦有师生之谊,也很看重他的人品才学。古代学校与科举历来重视师承,实际上常呈现颇为复杂的情态:如汤金钊在乡时以汪辉祖为师长,此时住在内阁学士戴均元府上,戴氏为其乡试副考官,自属座师与门生;而辉祖、均元为乾隆四十年乙未科同年,王杰乃该科会试副考官,是二人的座师。据金钊回忆:年轻时有一次为汪辉祖书写寿联,辉祖说他“字秀在骨,似韩城师,来者必发”〔5〕。韩城师即王杰。意即夸赞他的字秀劲流美,与王杰的书法神似,将来在官场必会发达。应该说,书法近似也是王杰请金钊书折的一个主要原因。

第二封信札,则与王杰的请求辞职有关,曰:

昨初三日具折乞休,仰蒙温谕慰留,感何可言!惟是半月以来,饮食仍未复旧,精神日觉衰惫,不得不乞恩允其所请。乞年兄即代作一四六折,于十二日来取。折中后半,将“依恋阙庭,解任之后并不预作归计,且军营蒇功在即,正幸乐观其成”意思叙入为妥。原折一件,初三日奉上谕一道,并乞检阅。此布不具,名心泐。

函中提到的“温谕慰留”,即前章写到的颙琰七年七月初三日之谕,要王杰在职静养,待痊愈后再履职。王杰读后很感动,可过了十余天身体仍未好转,自觉难以履职,遂请汤金钊拟折,再次上疏坚辞。老臣恋栈已成为一种通病,也给朝廷带来一种暮气。如嘉庆五年夏彭元瑞在紫禁城西华门内从马上摔下,当场昏厥;六年正月祭祀祈谷坛,朱珪与刘权之一起跌下甬道,摔成骨折,都与衰迈相关。而王杰的求退,在于已不能正常办理公务,也在于作为内阁首辅,要为群臣做一个该退就退、不滥权不恋栈的榜样。

两封短函的信息量很大:首先可知王杰仍在病中,乃至于拟稿书折之事,只能拜托他人,而以前的他总是亲自握管;其次是王杰请辞甚坚,又表达对皇上感戴殊深,对朝廷非常依恋,解任后并不急于离京;其三是对平定白莲教变乱极为关心,三省战事已近尾声,王杰仍予以极大关切。阅读时还能够想到,王杰将此事交给刚过三十岁的金钊,出于相待之亲切与信任,也有着提携培养之意。汤金钊道德品性与王杰相近,正色立朝,清正廉洁,道光间做到协办大学士兼吏部尚书。鸦片战争爆发后,林则徐被罢斥,汤金钊仍坚定支持和保举他,引发皇上及主和的穆彰阿等人不悦,借事连降四级调用。此乃后话。

汤金钊自会依照王杰的授意拟稿,并按期于七月十二日呈上代书之折。此折有副本存军机处,曰:

大学士王杰跪奏为再吁圣恩俯允告休事。

窃臣以年衰兼之病剧,误公滋惧,旷职难安,本月初三日具折陈情,恳恩解任。乃蒙我皇上优加体恤,温谕慰留,俾职事之就间,得息心以调养,宠真逾格,感实难名。伏念臣以一介寒微,备沐两朝恩眷,在犬马犹知恋主,圣时何忍归田?矧林泉素弗萦怀,愚悃已蒙垂烛。顾惟赐假又越浃旬,食不加增,方寸时形恍惚;身虽习静,精神日益衰颓。熟计公私,弥深怵惕。荷皇仁之曲庇,虽容因病而得间;而官守之虚悬,能勿省躬而负疚?臣屏营内返,激切靡宁,不得不重渎宸严,备陈下隐。伏乞垂慈格外,允予告休,冀得安养夫残年,实感矜全于末路。至臣身依禁近四十余年,今兹幸荷恩俞,岂即遽作归计?凯歌驰牍,伫闻捷而腾欢;圣寿称觥,喜随班而申祝。设届时而孱躯稍健,即发春而载道未迟……〔6〕

王杰要求表达的几层意思,均在其中:先说深感皇上慰留之情,实在不忍归田;再说身体不见好转,旷职日久,深为不安;最后说到对平叛告捷的渴盼,表示等待祝捷,因此不会马上离京。金钊诚大手笔也,全折恳切简洁,满含忠爱之情。

嘉庆帝即将离京举行木兰秋狝,阅后不再强行挽留,允许王杰致仕,“加太子太傅,在籍食俸,命俟来岁春融自定行期,奏闻候旨”〔7〕。颙琰极尽礼遇,因素知这位老臣家境清寒,特命归田后仍享受内阁大学士的一品俸禄,即“在籍食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