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接驾的压力

二、接驾的压力

弘历为第三次南巡所定的主题词,首先是奉母观光,以之作为庆贺崇庆太后七十寿诞的一部分,并无掩饰;其次才说到要视察治黄、治淮等水利工程。百善孝为先,乾隆帝率先垂范,纵然是陪着母亲到各地游玩,也得到满朝称颂,谀辞如潮。还记得明朝那位正德皇帝吗?当年提出去一趟陪都南京,还打着统领大军平定宸濠之叛的名义,仍有许多官员跳出来反对,交章谏阻。在号称盛世的乾隆朝,全不见九卿科道有谁发表不同意见。

检读档案,又可看到另一种景象:几乎所有的南巡,都先有地方大员率士民工商反复吁请恳求,声称“江浙士庶望幸情殷”;而乾隆帝则不断推却或延期,严禁加重百姓负担,严禁途中扰民,不主张街市上张灯结彩,不许行宫陈设奢华……所有这些都于史有征。比如尹继善,不仅多次呈请皇上南巡,甚至表现得比他人更为急切。二十三年九月,第二次南巡仅过去一年多,老尹即以“河工告竣,年谷丰收,臣黎望幸情殷,请于庚辰之岁载举南巡令典”〔38〕。乾隆帝未马上接受,但心中愉悦,告诉他明年要北巡索约尔济,并说三年后为皇太后七旬大寿,最好在那一年“敬奉安舆,重临江浙”。君臣之间有了一个约定。孰料老天不肯从人愿,二十五年秋,高邮等五州县涝灾严重,民田庐舍漂没。尹继善等忧心如焚,也担心影响明年春天的南巡,皇上则要他奏报灾区实情,告诫不得因筹办接驾影响赈灾。不久皇上便做出调整,传谕将南巡推后一年,“所有南巡应办差务暂行停撤,改于壬午春恭奉慈辇,以慰舆情,仍可揽民风而昭盛典”〔39〕。次年秋,苏北又遇风暴,低洼处田禾被淹,皇上不无牵挂,频频询问。尹继善与巡抚陈宏谋联名上奏,称受灾面积比去年小,南巡一切事宜已预备妥当,殷切盼望皇太后和皇上的巡幸。

二十七年(1762)正月十二日,乾隆帝的车驾浩浩荡荡离京,第三次奉崇庆皇太后南巡。

这是一个浩大的系统工程,是一次御驾亲率的长途行军,也是大清最高权力机构的移动办公。去时先走陆路,经由直隶、山东、江苏北部,至黄河与大运河交汇的清河县换船,经宝应、扬州、常州、无锡、苏州至杭州;回程乘御舟北上,至镇江登岸往江宁(即南京),举行召试和阅兵,折回镇江后继续乘舟北上,在清河与皇太后分别,赶往徐州视察河工,再折回大运河,走水路回京。根据张勉治的研究,这次南巡的扈从队伍为三千四百五十一人、五千九百一十二匹马,往返约六千里,沿途设四十七处提供茶食的尖营、五十六处过夜的大营、十四处行宫。临时宿营地要依照皇宫的模式,搭建起以皇帝御幄为核心的“黄城”(由巨幅黄布围成边长十五丈的正方形幕帷,南面有门,二十名御前侍卫在内大臣带领下彻夜守卫),然后是“内城”“外城”,最外面是御林军的警跸营帐。总理行营处和向导处预备了两套搭建布城的设施,皇上抵达前要预先一切齐备,而起身后也要赶紧拆运,如此倒换着前进,忙而不乱,有条不紊。〔40〕

至于皇驾经过之地,督抚等官要提前修整御道,主路宽三丈,两侧各有七尺宽的辅路;要提供足够的民夫和马匹车辆;要修建码头、马厩和库房;要在御道旁挖井,树立栅栏、界桩;还要在沿途设立台站,以保障文报与批复的传递畅通。而南巡的重头戏,也包括渡过黄河和长江之地,都在江苏境内。以渡越黄河为例,当地在南北两岸修建了御码头,另有三十个木质码头;准备了九百艘渡船,其中三十艘供皇上专用,一百艘供扈从大臣和侍卫亲军使用;征集了约两万一千六百名民夫,还有数千名士兵作为御舟的纤夫……此次南巡还有一项特别安排,即在扬州天宁寺行宫接见和宴请哈萨克、维吾尔等部族首领,颁赐不同品级的冠服。这个行宫占地约一万二千平方米,位于著名的天宁寺西侧,临河有御码头,宫内有御花园和文汇阁御书楼,建成于乾隆帝第二次南巡之前,出资人乃众盐商。这些藩部王爷多数已跟了一路了,选择在扬州召见宴赏,也是看中了此间的景色秀美,街衢繁盛。

由于沈德潜等去年冬天曾专程赶往京师为皇太后祝寿,弘历特颁谕旨,让几位老臣不必再至苏鲁交界处迎驾,以示关怀。钱陈群偕沈德潜在常州迎接皇上,君臣仍然相见甚欢,赐宴赐诗,称赞二人为“大老”。

尹继善和陈宏谋久经宦场,早将沿途一切都料理得妥帖周详,也特别注意到适度。乾隆帝并不是个好侍候的主子,一路过来却未见挑剔,只是在回程中命军机大臣“传谕两江总督尹继善,凡各马头地方,只许铺棕毯,不许铺红黄等毡”〔41〕。弘历意在去除奢华,提倡节俭之风,老尹等连忙遵办。

三月二十五日,乾隆帝驻跸于江宁府行宫,连住三天。该行宫的前身是江宁织造署,曹寅在康熙中后期担任江宁织造,玄烨四次南巡至此,均住在织造府内。乾隆十六年尹继善为迎接皇上南巡,将江宁织造府扩建为行宫,建筑规制严整,中线由南往北共七进,依次是大宫门、二宫门、前殿、中殿、寝宫、照房等,又有茶膳房、戏台、便殿、箭亭、射圃、花园,规模宏阔,堪称各行宫之最。乾隆帝也很喜欢,与圣母皇太后都住在这里,顺便参观织造机房,观摩织工制造云锦、缂丝等工艺。次日起,弘历亲祭明太祖陵,举行大阅,临幸尹继善的总督署,并召见了当地官员。

在接见过程中,皇帝发现了官员排名次序的问题:通常说来江宁将军应列于总督前,而两江总督尹继善兼御前大臣(二月间刚刚赐予),南河河道总督高晋兼内大臣,其衔俱在将军之上,传旨以后有兼衔者,俱照此例。

这之后,乾隆帝由清河地方登岸,取道徐州,阅视河道工程,尹继善与高晋一路陪侍。淮安和徐州都是水患频发之地,弘历每次南巡都要巡察各处河工。上一年九月,他为淮安府龙王庙御书“灵佑清淮”,为徐州府龙王庙题写“彭城保障”,皆制成牌匾悬挂。此次亲至徐州城西的毛城铺石坝,察看水势,与臣子讨论预防决口之法,十分关切。这是皇祖康熙帝留下来的传统,仅从这个方面,也不宜完全否定南巡的意义。

四月中旬,乾隆帝离开苏北,进入山东地方,尹继善、陈宏谋等终于松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