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狙击帝师朱珪
秘密建储的一个特点,在于不经宣布,皇储完全等同于普通皇子。而在颙琰被正式册立为皇太子后,也未配置一套太子官署,除在服色、侍卫等项上有所区别,基本与皇子生涯无大的改变,是以登基时满朝生疏。王杰两度担任上书房总师傅,职责以管理为主,平日也会授课,给永琰留下很好的印象。而一对一教永琰读书的师傅是朱珪,此时远在广东巡抚任上。
少年时,朱珪即与哥哥朱筠以文名著称,享誉京城,号为“朱氏两神童”,乾隆十三年进士,年仅十八岁,入庶常馆,散馆授编修,以学行兼优受到皇上关注,迁侍读学士。乾隆帝热衷于各类大型庆典,朱珪辞藻富丽,精心撰作进呈,常大得赞赏,也被称为“特达知”。对于王杰而言,朱珪为翰林前辈;在其考中状元、进入庶常馆深造时,朱珪已由翰林院出任地方,历按察使、布政使,署理山西巡抚。朱珪品性高洁,奉职勤慎,爱惜细民,但也有几分书呆子气,在任兴利除弊,戒绝往来馈赠,渐渐得罪了宦场中同僚,竟被以读书误事弹劾。乾隆帝也认为朱珪施政过于宽厚,不适于管理一省军政,将之调回京师任翰林学士,又让他在上书房行走,教授皇十五子永琰功课。其时永琰已被密立为储君,选择朱珪做师傅,体现了弘历对其学问人品的充分肯定。自此,上书房出现了一对朝夕相随的师徒,师傅尽心讲授,学生如饥似渴,相处虽只有三四年,却建立了很深的感情。课余游艺于诗赋书画,朱珪在永琰身上又看到少年时代的自己,倾心指点,切磋琢磨,使之大有进境。待朱珪再赴外任,两人仍是书信不断,互相牵挂。
四川总督孙士毅调任两江总督时,密折保奏朱珪接任川督,赞扬他操守好,办事好,“小用则小效,大用则大效”。乾隆帝虽未听从,却也将之擢为安徽巡抚。朱珪颇有几分畏怯,辞以“才识不能开展”,岂知皇上对他说,做巡抚“无所用才情”。圣上的话有些深奥,细思亦有大道理在焉。
既然要把皇位交给永琰,弘历自也会想到未来的辅弼之臣,帝师朱珪即其一。乾隆六十年四月,命朱珪为左都御史,数月后再升兵部尚书,署两广总督,应是大用的信号。果然,嘉庆元年六月初一日,有旨以朱珪补授两广总督。当月二十九日,福宁奏报孙士毅病重,太上皇帝即考虑宣召朱珪来京,有意以他补内阁大学士之缺。时上皇与皇上都在避暑山庄,弘历将此意告知嗣皇帝,命他以谕旨的名义发出:
癸卯,内阁奉谕旨:朱珪着来京另候简用。所有两广总督员缺,着吉庆补授,仍兼署广东巡抚事务。玉德着调补浙江巡抚,其山东巡抚员缺着伊江阿补授……〔13〕
虽未说朱珪回京后任何职,而意向甚明。
颙琰一向沉静审慎,可对老师即将入阁实在心中兴奋,谕旨寄发之后,仍是喜不自禁,回到寝宫赋诗一首,曰《畅远楼书怀》:
朗晴连日气清佳,凭眺楼头胜景排。
爽籁高翻乔木上,纤云净卷远天涯。
川原澄澈秋容绘,禾黍青葱农事谐。
更喜故人来粤海,七年系念畅衷怀。(朱石君先生蒙皇父敕旨召进京,另候简用。)〔14〕
他并非不知身边有人与和珅关系密切,只是觉得此事乃上皇钦定,朱珪为授业老师,一切水到渠成,孰料立马就出了状况。有一则记载称诗刚写完,就被送到上皇的案头,几乎酿成重大事端:
嘉庆元年,授受礼成,诏朱珪来京,将畀以阁务,仁宗贺以诗。属稿未竟,和珅取白高宗,曰:“嗣皇帝欲市恩于师傅。”高宗色动,顾诰(董诰)曰:“汝在军机、刑部久,是于律意云何?”诰叩头曰:“圣主无过言。”高宗默然良久,曰:“汝大臣也,善为朕辅导之。”乃以他事罢珪之召。〔15〕
此段文字未详出于何处,不会毫无依据,然经过野史笔记的渲染,多少有些戏剧化。纵然和珅敢于离间皇帝的父子关系,岂会当着董诰的面进行?上皇宠信和珅是实,头脑清晰也是实,选任朱珪本出于他的意思,岂能因子皇帝写几句诗勃然变色,竟打算动用律法?而如果和珅真的这样做了,后来政治清算时的二十大罪中,怎会少了这一条?
可一个基本的事实是,发出的谕旨又被收回。七月初九日,以黄河山东段决口,玉德须留驻防堵,不能赴浙江接任,吉庆也无法离开,命朱珪仍署理两广总督。之后,朱珪来京的日期被一次次“暂缓”,洋盗海盗大举北犯,“由粤洋乘风入闽”的情形被强调指出,这一切的幕后推手,只能是和珅。
七月十九日,朱珪奏报拿获海上盗犯何玉理等,本为大功一件,非但没有奖赏勉励,反而受到申饬:“该犯等在海面肆劫几及四年,直至本年四月始行拿获,可见该省洋盗并未敛戢,该督抚等平日所办竟属有名无实。除朱珪另行降旨申饬外,所有五十八年以后历任该省督抚及朱珪,均着交部严加议处。”〔16〕既说何玉理在洋行劫将近四年,又把罪名主要推在任总督仅一个多月的朱珪身上,实在匪夷所思。谕旨以嗣皇帝的名义发出,可知他并未在上皇前为老师辩解。已登上帝位的颙琰有着足够的深沉和耐心,发现父皇口风变了,也能猜知是谁在作梗,却不动声色,应之以静穆镇定。
不知和珅是怎么说的,一定是做了挑拨,上皇也听进去了。弘历对朱珪的良好印象未变,也希望他能够重回朝廷,却打消了让他入阁的念头。《清仁宗实录》中有这样一道上谕:
谕军机大臣等:前因朱珪在广东巡抚任内,地方事务尚为熟习,是以擢授两广总督。嗣孙士毅大学士缺出,因朱珪系读书人,品行端方,且资格较深,欲加恩将伊补授。乃近日粤洋艇匪充斥,且驶入闽洋肆劫,皆由朱珪不能始终奋勉,实力查拿,殊负委任!俟吉庆到粤,朱珪即行来京候旨。〔17〕
这一天为八月初五日,颙琰连日侍奉老爹在避暑山庄清音阁饮宴看戏,又有青海、乌梁海、土尔扈特诸部头领入觐,寻找空隙处理政务,发出的谕旨达六七道,多是遵奉上皇敕谕转发。太上皇明说曾打算将朱珪补授大学士,也就是说现在已无此考虑,而其失职在于广东洋面不靖,放任艇匪入闽浙海上劫掠。此事不见于《嘉庆帝起居注》,开头的“谕军机大臣等”,意思很明白,就是交给和珅办理。
八月十三日,是弘历的八十六岁寿辰,禅让后的第一个“万万寿圣节”,就是在避暑山庄度过的。仪式甚简,“太上皇帝御澹泊敬诚殿,皇帝率随驾皇子皇孙王公大臣官员蒙古王公额驸台吉及年班外藩等行庆贺礼”〔18〕,然后在众人簇拥下到清音阁观剧饮宴。在大洋彼岸,华盛顿正在思考国家政体与权力交接,四天后,这位美利坚合众国的缔造者发布告别词,决意不再参选下一任总统。而已经宣布归政的大清太上皇,则乾纲独断的心态未改,通过宠臣管理军政大事的模式不变,形成了禅让初政的运转方式。如果朱珪入阁,必然也要进入军机处,不管他如何低调逊避,也会出现各种复杂性。对于上皇与和珅的君臣执政模式,别说是颙琰的授业老师,即使是嗣皇帝本人也不容干扰。
和珅应不会想要与新帝为难,但也极不情愿颙琰身边有一个朱珪,纵然上皇多次声称让其回京,仍想方设法进行阻挠。一个众人都明白的现实就是:皇帝想做的事未必能做成,和大人想坏的事总是一发必中。八月二十三日,管理吏部事务的大学士和珅呈上对朱珪的处分意见,嗣皇帝态度平和,当即依拟传谕:
两广总督兼署广东巡抚、兵部尚书朱珪,于所属海洋盗匪未能实力查拿,遵旨议处,照例降调一疏,奉谕旨:朱珪着(于补官日)降二级从宽留任,(仍着带于新任)。〔19〕
括注的文字为稿本原有,复行圈去,可证已有了对朱珪的下一步安排。几天后,吉庆补授两广总督,安徽巡抚张诚基调任广东巡抚,而朱珪补授安徽巡抚,同时降了两级。收拾皇帝的老师,意味着打皇帝的脸,当事人的表现则可圈可点:朱珪恳切上折自责,谢恩后赴任去也,到安徽仍是兢兢业业做事;颙琰也没有暴跳如雷,没有找父皇诉辩,表现得若无其事,对和珅更见尊重信任;至于和珅,起初应不免忐忑,看到风平浪静,很快就心安理得了。所有的恣妄,就是这般慢慢养成的,也都是这般浑然不觉地走向毁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