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 谢
本书的写作,首先要感谢多年好友、陕西人民出版社原社长惠西平老弟的约稿。他在主持社务时拟定了清代陕西籍清正大臣王杰、王鼎的选题,而我在写完《国之大臣——王鼎与嘉道两朝政治》后忙于别的写作,又是他不断提醒还欠着一部王杰传。予以鼓励支持的,还有知交、著名诗人薛保勤(时任陕西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不仅热心帮助推荐联络,也曾亲自陪我去王杰故乡踏访;有邬书林、阎晓宏两位出版界领导,书林兄出席了在陕西师大举办的《国之大臣》研讨会,会后与我同赴韩城,而晓宏兄也希望这位家乡先贤的传记早日问世,推助多多;史学大家、西北大学名誉校长张岂之先生以九十四岁高龄通阅书稿,亲笔写了推荐意见;而我的老领导孙家正先生,也因对王杰的一世清谨充满敬意,应邀题写了书名。
撰稿过程中,文化部老领导、故宫博物院前院长郑欣淼先生,国家图书馆前馆长饶权(现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分馆陈红彦馆长与借阅部的肖刚、方自金处长和孙蕊,故宫博物院原领导朱诚如、副馆长任万平、数字与信息部的孙竞,国家博物馆党委书记单威,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原馆长邹爱莲,陕西省图书馆借阅部各位,都在查阅文献上提供了较多方便。而我主要依赖的是原工作单位——文旅部清史纂修与研究中心的档案资料,崔建飞主任始终给予全力支持,穆蕾、赫晓琳、张鸿广、王立新、董娜、陈芳都热情相助,尤以晓琳与董娜付出的辛苦最多。我还要特别感谢浙江传媒学院的黄义枢教授,随时帮我远程检索、核查各种文集志书,可谓及时雨;而且举一反三,提供了一些新线索,并对书中错讹有所订正。
写作过程中,我发现了王杰书信的重要作用,留意寻觅。故宫和国博都藏有他的信札和书法作品,前辈大家陈垣先生曾对王杰两封短札做过令人信服的考证,义枢提示清人汪辉祖《病榻梦痕录》收录了乃师王杰的多封书信,而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马忠文研究员给予的启发和帮助最多。忠文兄还遍询在信札收藏圈的文友,先后有李俊、李经国、曹勇、楼望杰诸位慷慨将所藏所见王杰书信的图片转来,真的令人感动。韩城的薛彦宏先生一向留心家乡文物的收集,曾在我踏访时热情邀至家中,所藏有一幅王杰家书的拓片,后来又提供新发现的信札和诗稿拓片,均有价值。有了这些王杰写于不同时期的信札,我的认知也不断有所丰富和深入,这是应予特别强调的。
此书的问世,当然离不开出版方的辛勤付出,我要郑重感谢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总编辑宋亚萍,陕西人民出版社社长赵小峰、副总编辑刘景巍、本书编辑关宁和韩琳;感谢特约编辑、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贾二强教授,他在《国之大臣》研讨会上曾为挑错,是以这次很希望请他把把关;特约校对刘童军先生认真负责,不仅对正文与注释统一体例,还纠正了不少错讹;也要感谢韩城市相关领导的支持,市委宣传部曾专门召集当地文史专家座谈,市档案局和博物馆则提供了所存史料,对我的写作有一定帮助。
至于书中仍存在的错误,自然只属于作者自己,敬请读者不吝指教。
卜 键
2021年11月21日于京北两棠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