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薄惩与薄奖
就在王杰进入贡院内帘封闭阅卷期间,三月十七日,军机处奏请核查《诸史同异录》,并传询相关人员,一下子就成为一个严重事件。次日,有旨命盛京将军、热河总管将文溯阁、文津阁所藏《四库全书》内《诸史同异录》抽出销毁。第三天,乾隆帝传谕内阁:
四库全书处进呈续缮三分书,李清所撰《诸史同异录》书内,称我朝世祖章皇帝与明崇祯四事相同,妄诞不经,阅之殊堪骇异。李清系明季职官,当明社沦亡,不能捐躯殉节,在本朝食毛践土,已阅多年,乃敢妄逞臆说,任意比拟。设其人尚在,必当立正刑诛,用彰宪典。今其身既幸逃显戮,其所著书籍悖妄之处,自应搜查销毁,以杜邪说而正人心。乃从前查办遗书时,该省及办理四库全书之皇子、大臣等未经掣毁,今续三分全书,犹复一例缮录,方经朕摘览而得,甚属非是。因检阅文渊、文源两阁所贮书内已删去此条,查系从前复校官·编修许烺初阅时签出拟删,是以未经缮入。但此等悖妄之书,一无可采,既据复校官签出拟删,该总纂、总校等即应详加查阅,奏明销毁,何以仅从删节,仍留其底本?其承办续三分书之侍读恭泰、编修吴裕德虽系提调兼司总校,但率任书手误写,均难辞咎。所有办四库全书之皇子、大臣,及总纂纪昀、孙士毅、陆锡熊,总校陆费墀、恭泰、吴裕德,从前复校许烺,俱着交部分别严加议处。至议叙举人之监生朱文鼎,系专司校对之人,岂竟无目者,乃并未校出,其咎更重。朱文鼎本因校书特赐举人,着即斥革,以示惩儆。所有四阁陈设之本及续办三分书内,俱着掣出销毁,其《总目提要》亦着一体查删。〔9〕
摘览而得,是说通过阅读摘录发现此事。谁提供的摘抄?最大的可能就是和珅,十七日那份奏报应出自其手。阿桂行伍出身且素来不喜搞事,不向上打小报告,而和珅则对此乐此不疲,为此深受皇上喜欢。和珅担任《四库全书》总裁较晚,又没有阅书任务,便组织一批人专门核查总裁们看过的书,特别愿意找出一些差错。“北四阁”成书入贮后,乾隆帝仍不放心,和珅留心于此,果然有了新发现。
在编纂过程中,乾隆帝对总纂纪昀等人一直较为包容,说他们阅书太多,又负责撰写提要,发现一般错讹只处分下面的分纂、协纂和上面的总裁、副总裁,却不给总纂算账。而这一次问题出在篇目的选择上,已有人提醒仍不删除,便在劫难逃。五月十七日,吏部就《诸史同异录》发布经皇上审改的处分决定:总纂纪昀、孙士毅、陆锡熊革职留任,总校陆费墀革职留任;总裁、副总裁降两级或一级。因他人大多有加级(如阿桂有军功加三十七级、寻常加六级),如数抵销即可,王杰没有加级,实实在在被降了两级。降级会直接减少薪俸,但已算薄惩了。
当年的木兰秋狝,王杰以大学士、军机大臣随扈,而主要承担的一项要事,便是校勘收藏于避暑山庄文津阁的《四库全书》。这可是一件极为繁累的活儿,要分工校阅,发现错讹要挖补,有的须整页更换,人手不够,又紧急从武英殿调来一批熟练的工匠,并带来换页用的红格纸。辛苦了一个半月。七月初四日,有旨对参加人员进行奖励:和珅、王杰、福长安、董诰等各赏纱一匹、葛布一匹。
呵呵,赏赐虽薄,谢恩可是少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