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天豹献书事件
弘历二十五岁登基,至乾隆四十四年已是六十九岁。朝廷开始热热闹闹地筹备皇上的七旬万寿,大员们动脑筋撰写颂赞之作,民间也颇有人动脑筋搭车沾光,出了一档子献书的闹剧。
这年的正月十八日,乾隆帝起銮谒泰陵。直隶高邑县有个叫智天豹的江湖术士,编造了一本《大清万年书》,打听到皇上要往西陵,便让徒弟张九霄跪于御道旁呼喊呈献,当即被护军拿下。该书“内按八卦名目,复于每卦后编设三项年号,以应三十三天之数,名为受天之命,见得本朝国运比周朝八百年更为长久”〔41〕。这当然是一部希图讨好讨赏的书,智天豹为此动了不少脑筋,在书中设定弘历在位五十七年,届时其已八十二岁,也算是旷古少有了。岂知谶纬推背历来为朝廷大忌,岂知当今圣上期盼能活过九十岁,结果落得个抄家砍头的下场,连带献书的徒儿张九霄也判了斩监候。乾隆帝还真翻了翻这本怪书,一眼便见出其真实意图,斥责智天豹“以乡曲小民,竟敢编造年号,妄称大清天定运数”,“谎称世祖章皇帝显圣于彼,希冀惑众动听”,却也否定了诅咒之说,否则哪里逃得过凌迟?
这样一个献书的闹剧,也引发了乾隆帝的久远追忆,想起在继位之初的一次祝祷:
忆乙卯九月朕践祚之初,即焚香告天,默祷云:“昔皇祖御极六十一年,予绍膺宝位,不敢仰希皇祖。若邀昊苍眷佑,至乾隆六十年即当传位皇子,归政退闲。”彼时朕春秋方二十五岁,初未计及在位六十年寿当几何,亦复不以为意。迨过五十岁,乃自计六十年则当八十五岁矣,始以此志奏闻圣母。蒙懿旨云:“皇帝受祖宗付托之重,代上天爱养亿兆,董治百官,六十年后岂宜遽释仔肩?即天下臣民,亦断不肯听皇帝归政。”慈谕谆切,因更计之:若果至八十五岁,蒙天恩,朕尚能侍奉慈颜,则《礼》所谓“恒言不称老,何敢遽云倦勤”。彼时亦既叩天致祷,今既不能复申朕爱日之诚,则引年之初愿,亦岂能期必遂?况今距乾隆乙卯尚十六年,为日正长,若朕精力始终不懈,自当日慎一日,兢兢业业,综理万几,克全朕之初志。设或七旬、八旬以后神志稍衰,不能似今之精勤求治,亦不肯贪天位以旷天工。朕非不知足者,又必定以六十年为期,致蹈从前人主贪恋大宝之讥乎?〔42〕
语调轻松,也是故作轻松。在他之前的大清皇帝,尚无一人活到七十岁,皇祖康熙帝冲龄继统,辞世时六十九岁,而自己若在位六十年,已是八十五岁高龄。弘历是一个高度自信的人,也是个审慎的人,大约还是觉得期冀过高,仍用了“若邀昊苍眷佑”之类假设词。
通过这段谕旨,还可以知道弘历曾将预设的禅让之事告知皇太后,而母亲的说法是:即便在位满六十年,也不应该放弃自己的责任,天下臣民也不会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