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杰的入馆与记过
如果不算乾隆帝自身,《四库全书》的顶层架构是总裁官,包括正总裁与副总裁。这是一个流动性较大的班子,人员不断增加,也不断减少。后来又增派八皇子永璇、十一皇子永瑆,以及于敏中、舒赫德、王际华、程景伊、英廉、阿桂为正总裁,董诰、沈初、钱汝诚、刘墉、梁国治、钟音为副总裁;而裘曰修、刘纶、刘统勋均在兼职数月后病逝,王、舒、钟、于、程也在随后的几年内去世;也有因职务调整离开的,如李友棠在次年秋接替王杰的浙江学政,曹秀先、蔡新被派往上书房,张若溎被免。相关调整意在加强审稿的力度,弘历犹觉不够,又在总裁下增加了一个“总阅”的层次,调派谢墉、周煌、达椿、汪廷玙、钱载、胡高望、窦光鼐、曹文埴、金士松、李汪度、朱珪、倪承宽、吉梦熊担任总阅官。
在王杰受命担任四库全书馆副总裁一个月后,程景伊应皇上召见询问时,对总裁如何抽看提出建议。他说在总校、总阅看过书稿后,如总裁也是全看,不仅耽延时间,也使总校等有所推诿,可是若不制定总裁审读的章程,则不便核实,提议总裁每十本抽阅两本,粘贴总裁名签,未经抽阅者则粘贴总校名衔,如有错误,各无可诿。乾隆帝当即准行。
王杰是一个精细认真的学者型官员,对审校极为审慎。他有一封写给提调官王仲愚的短札,曰:
送来全书目录“经部”一册内,由折角四张未曾用印,乞便中带去补印。再今日所看续送殿中钞录书目一小部(册),如已用印,亦乞付下为祷。
映台大兄照弟杰顿首二月初六日〔31〕
对王杰来说,仲愚为翰林院晚辈,而函中措辞礼数周到。透过此一短札,也能见出其严谨周密,如每书用印是开馆时立的规矩,具体执行很不严格,王杰审读时见出未盖印者,即要求经办人补印。
而即便是王杰,仍难以做到审稿无差错。四十三年四月统计上一季度错讹,其中“八阿哥抽阅书内有错误一次,十一阿哥抽阅书内有错误三次,侍郎王杰有记过一次”〔32〕。没有看到是否做了处理,而下一次统计又来了,“程景伊记过二次,钱汝诚记过三次,董诰记过二次,王杰记过一次,朱珪记过二次,吉梦熊、倪承宽各记过一次”。奉旨:程景伊、钱汝诚、王杰、朱珪、倪承宽均罚俸六个月;董诰因编纂《四库荟要》出错记过三次,被罚俸一年。
通过这个处罚,还可知另有一批人专查总裁和总阅,是谁?领衔的是阿桂,而其中一个活跃分子就是和珅——只读过咸安宫学的他,爱看翰林出洋相,尤其是得过状元的那几位。
或是由于和珅等人的煽呼,四十三年五月,乾隆帝又否定了经自个儿批准的“每部抽看十之一二”的做法,斥之为意图卸责,曰:“身为大臣,即不宜如此存心。乃既经抽看,而仍听其鲁鱼亥豕,累牍连篇,其又何辞以自解饰耶!嗣后务宜痛加猛省,悉心校勘,其于去取誊录分校之际,更不宜左袒,屡乞恩准,以无负朕稽古右文之意,毋再因循干咎。将此再行严饬在馆诸臣知之。”〔33〕自此之后,军机处的复核就越发起劲,当年七至九月的统计发现错误更多:“臣等详加查核,所有总裁抽阅书内,程景伊记过八次、嵇璜记过一次、董诰记过三次、王杰记过三次、周煌记过四次、钱汝诚记过一次、吉梦熊记过四次、朱珪记过三次,应请旨交都察院、吏部分别察议。”〔34〕一般以三处错讹记过一次,而不管是记过几次,处罚大都是罚俸六个月。
我们看到,在下一轮的复核中,记过名单上仍有多人,未见王杰的名字。无差错要付出多大的艰辛,自也不难想象。接下来的几轮,档案不甚全,加以王杰赴浙江出考差,均无记过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