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任陕西

一、转任陕西

乾隆前期的麻烦甚多,大金川久攻不下,两广地面也不安宁,在在需要忠直明练的大臣前往镇抚。皇上深知尹继善的办事能力,先命他南下任两广总督,又命进京担任户部尚书。其时傅恒要往川藏地区经略军务,朝中缺少枢机重臣,乾隆帝有意以尹继善接替,命他担任协办大学士,很快又授以正蓝旗满洲都统、军机大臣。尹继善提出不宜将傅恒派往大金川,以为前线已有一位首席军机大臣兼内阁大学士讷亲,再派军机大臣兼协办大学士傅恒(更重要的是他是孝贤皇后的亲侄),万一出了问题,会损害朝廷颜面。乾隆帝未加采纳。弘历一向自视雄才大略的英主,讷亲督师不力,心中已想杀之立威,只是还不能告知刚入阁的老尹。

不管是这次大西南用兵,还是不久后的大西北用兵,粮食军械的输送都是大问题,必须设立粮台兵站,陕西则是后勤保障的重要基地。既要大批抽调本省各营官兵驰援前线,也要接待经行的京师和东北等满洲兵,提供吃住和更换车辆马匹。傅恒路经之际,见沿途台站管理较差,物资与人员严重不足,紧急奏报皇上。乾隆帝即命尹继善为钦差大臣,“轻骑减从,驰驿前往西安,暂署总督事务”〔18〕。这种远程征调的作战模式几乎贯穿整个清朝,用时甚久,花费巨大,征调之兵沿途需索也多,有时还会打架滋事,令地方苦不堪言。

尹继善星夜驰赴西安,途中奏报在保定等地见闻,称赞经略军务的大学士傅恒布置周密妥帖,赴前线将士军纪严明,金川之战必定奏凯,显然是想讨皇上高兴。而弘历很快就收回钦差大臣关防,将之改任陕甘总督。哈,清朝的高官最是能上能下,老尹本来已是阁部大员,一转眼又成了地方官,且将原川陕总督衙门一分为二,只管陕西甘肃。尹继善没有流露出一丝的不快,照例具折谢恩,写得极为诚恳(反省检讨为主),对待路过官兵物质、金川前线的后勤保障极为用心。

这次调兵遣将,要经过秦岭与入川栈道,不光出征官兵鞍马劳顿,也带给经停之地繁重负担。陕西临近四川,先是抽调各营兵丁上前线,接下来运送军马支援川蜀兵站,还要接送一批批过路官军,苦不堪言。好在地方上有陈宏谋精心安排,既不误军情大事,又尽量减少对百姓的滋扰,办理得停停妥妥。

这是尹继善与陈宏谋二人第一次同城任职,当月即奏报出征官兵在驿站斗殴、打伤宁羌州知州等人之事,请旨正法。就在同一天,尹继善还上奏赶赴前线的满兵在西安鼓楼被砍伤案件,也是提请捕获后即行斩决。此事后来查明为督标(总督标下各营)士兵马某酒后所为,原因是对连日执马曝立于道旁强烈不满,喝酒后寻隙滋事。王杰正在关中书院读书,距离鼓楼很近,对这次恶性案件以及陈宏谋的担当,同学间应会有所议论。

第一次金川之役,列入乾隆帝的“十全武功”,实则打得混乱窝囊,花费巨大,旷日持久,数万大军对三千土司兵据守的碉楼,长期束手无策。国家有事,方显出大臣的境界与能力:讷亲与张广泗文武不和,互相掣肘,闹到皇上那里,先后被赐死;而尹继善与陈宏谋精诚合作,既全力支援前线,又不忘抚绥安定地方,及时处置各种突发事件,尽量不影响百姓的正常生活。得知四川各兵站缺少马匹,他们迅速从陕西抽调数千匹送去。乾隆帝很满意,因新任四川总督策楞路远尚未抵任,命尹继善赴川督办驿传,兼管四川事务,很快又命他参赞军务。此役草草了结,傅恒回京,老尹又留任两年有余,经营陕甘,也协助处理川藏各项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