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老臣之死
按照事先奏报皇上的时间表,陈宏谋“于三月望后起程,赴天津迎驾”〔20〕。这是他作为老臣的一片忠君之念,也是一种特别的辞行,即在返乡途中迎候乾隆帝归京的御舟,然后再由大运河乘舟南下,经过江浙返回广西。作为一个刚解任的内阁大学士,自也不难得悉皇上的行程,四月初二日御舟停靠武清县宝稼营,宏谋已在岸边迎驾。弘历很高兴,当即赐见。君臣亲切叙话,陈宏谋奏报此行路途遥远,带了一个叫徐璋的候补小官,此人略通医术,以便在路上随时诊视,希望能由吏部审核一下,再请皇上看看“可否准其发往广西,交抚臣酌量委用”。乾隆帝当即表态:将徐璋派发广西,交广西巡抚陈辉祖“酌量委用,不必带领引见”。宏谋又奏:这次返回原籍,其孙刑部主事陈兰森也跟随归乡,皇上此前赏给的所有官房,理合缴还。乾隆帝更干脆,说:“不必缴还。”〔21〕这次召见持续良久,结束时,弘历命侍从搀扶陈宏谋离开,赏赐内缎及御制诗章,诗曰:
北来恰值返南舟,邂逅因之睹面诹。川楫已辞惜长往,风帆非利却难留。归乡自乐桑兮梓,释病当怡林与丘。雅意岳阳楼记语,行哉宁忘退时忧。〔22〕
如果说此前有过一些误解与责难,此情此景,此语此诗,都可见出乾隆帝对陈宏谋的那份敬重感念,十分真切。
对于尹继善的病情,乾隆帝也非常关心,返京后多次派侍卫前往府上看视。袁枚还说皇上曾打算亲自去尹府探望,搞得府中上下好一通忙乱,后来应是没有去。〔23〕老尹的病情似乎有所好转,四月二十日还在工作,以大学士、军机大臣身份向两江总督高晋发出廷寄,孰料第二天就与世长辞。此时陈宏谋行至天津,闻知噩耗,立刻就要回京祭拜,经家人极力劝阻,始作罢。
对于陈宏谋的告老还乡,乾隆帝为表达尊崇之意,传谕经行之处,“地方官在二十里以内者照料护行”。而其行甚缓,一则皇上有旨,沿途官员便要争相挽留宴请;更为主要的,应是陈宏谋的病已然沉重,不得不停下来治疗。就这样走走停停,“讵意至是月(六月)朔,渐觉躁急不宁,饮食罕进,因进清疏之剂。次日神气少清,自知不起,因命孝等至前,口授遗疏……初三日,卒于山东韩庄舟次”〔24〕。
对于尹继善和陈宏谋的接连辞世,乾隆帝很沉痛,传旨致哀,赐祭葬,予谥号,命入祀贤良祠,恤典隆盛。八年后,乾隆帝撰《怀旧诗》,分“三老”“五阁臣”“五功臣”“五词臣”等,以尹继善列于“五督臣”之二,备极赞扬,“政事既明练,情性复温厚,所至皆妥帖,自是福星辏”,诗前小传曰:“尹继善公正端厚,所至以爱民为先务,故甚得名誉,临事不动声色,而小大悉就理筹画,河工诸务并协机要”,“三次承办南巡,不涉华靡,不事科派,实能深体余意,尤足嘉焉”〔25〕。曾经的那些呵责一扫而光,全然是赞誉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