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禅而不让

第一节 禅而不让

“禅让”一词起源古远,人们常举的例子是尧将部落首领的位子交给舜,赞扬那种让位于贤能之辈、不贪权恋栈的美德。后世又衍生出“内禅”,即皇帝将大位传于子嗣,意思可就差远了,但不恋栈的内涵仍在。做到这一点也不容易,绝大多数帝王都是不死不让的,是以新君的登基,同时也是前帝的大丧,悲欣之间,搞得一些大臣很难拿捏好面部的表情。乾隆帝早就宣布了举行禅让的愿望,对一应事体做了先期设计,常以此自矜自夸。

不管外禅还是内禅,其核心都是一个“让”,让位的让,而弘历则是禅而不让,或者说仅让出部分次要权力。本来要玩一个高位潇洒,却因此蒙受众多讥议,被指为贪婪皇权。这是后人的说法,当日并无一人敢说一个不字。至于完全交权是否对国家有利,那是另外一个问题,似也未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