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南巡献赋
对于乾隆帝,王杰始终怀有一颗感恩之心,真醇诚笃。
翻开他的《葆淳阁集》,开卷第一篇即《圣驾四幸江浙赋》,写的就是乾隆帝的第四次南巡。其时王杰正在福建学政任上,故曰“微臣侍从夙叨,就瞻弥切,遥望豹尾以歌扬,敬进螭头而悚息”〔31〕。此类文章在当时是海量的,颂声盈耳,王杰之作也不出歌功颂德的套路,所传递的还有一份敬爱思念之情。
奏请南巡和主持接驾的仍是尹继善,皇上定了日子,也定了调子,即以视察河道工程和浙江海塘建设为主题,不得铺张浪费。皇上不只是说说,而是真心所想,其中也不无担忧和心理压力。就在当年四月,工部奏报第三次南巡的报销事宜,弘历即有谕旨:
朕巡省所至,凡行宫豫备等项,已屡经详谕该督抚等一切务从简朴。从前三次办理,已不免踵事增华。倘将来彼此效尤,日甚一日,何所底止!且如朕在京及圆明园每日视事之所,虽细如顶格糊饰之类,不过随时粘补,不求一律鲜华,此亦廷臣所共知。若以偶然驻顿之地,当上届已经整葺,即小有渗剥,不过略加补苴便已妥协,何必更增繁费?〔32〕
可事情往往就是这样,皇上说归说,臣子可丝毫马虎不得。第四次南巡仍然是兴师动众:除了所过之地要预备人夫车船马匹,还特地从河南的旗营调拨六百匹军马往江宁,从直隶调拨一百辆车给德州,沿途接递文报的台站要增调七百匹驿马……
南巡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求筹办人明练周密,踵事增华已被皇上多次严厉批评,可要真的处处省俭,那可能也会引来麻烦。尹继善举重若轻,一切安排得停停妥妥,往山东界恭迎大驾,安排皇太后和皇上驻跸江宁府行宫,陪同乾隆帝祭奠明太祖陵,陪同皇太后参观织造机房,也在总督署设家宴款待叙话,亲情络绎……
王杰不在随驾和迎驾的队伍中,他的《圣驾四幸江浙赋》只能做常规文章:如颂扬皇上的仁孝,“奉璇宫而安舆缓导,仁风与孝治同彰”;如赞美皇上的爱民与勤政,“皇心勤恤,总关民瘼。陈诗纳贾,舆情屡费咨诹;问俗省稼,农力几经筹度。训士则青衿缟带,弦诵以悠游;阅兵则贝胄朱,呈技能而踊跃。帷宫晨起,批白简以从容;宝帷夜深,染朱毫而络绎……”〔33〕这些文字写得费劲,读来也不轻松,但铺陈排比中不失谨严,堆砌辞藻时透着平实,乾隆帝应会翻一翻,也会与同类文字相比较,加深对王杰的好感。
第四次南巡顺利结束,尹继善在江苏的使命也就告一段落。就在南巡返回的路上,乾隆帝降旨由江南河道总督高晋接任两江总督,命尹继善交代完毕,再行入阁办事。就像连环套:东河河道总督李宏接掌高晋原职,淮徐河道李清时补授东河河道总督,淮扬道吴嗣爵调补淮徐河道,巴灵阿补授淮扬道。因汛期即到,河务责任重大,弘历命过了秋汛后再行调整。
如此一个圈转下来,待尹继善交接完进京,已到了九月。老尹受命以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兼尚书房总师傅,教习庶吉士。而王杰正奔走在八闽大地上,按临各州府学校,主持考试,可谓席不暇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