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南密林中的军机大臣
调整后的军机处,原来的军机大臣只有戴衢亨、那彦成保留下来,而在一段时间内,颙琰对那彦成最为倚信。
那彦成,乃阿桂次子的次子,出身世代簪缨之府,因父亲阿必达去世较早,由母亲辛苦抚育成人。他自幼有大志向,既继承了家族的尚武精神,也知刻苦读书。乾隆五十四年会试,二十五岁的那彦成考中进士,因王杰为该科正考官,是以自称门生。此后的他任翰林编修,入直南书房,不数年便成为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阿桂病逝后,上皇亲选那彦成入军机处学习行走,和珅不敢阻拦,颙琰自是完全赞同。
嘉庆帝对年轻干练的那彦成很赏识,亲政之当月,即“调户部,兼翰林院掌院学士。擢工部尚书,兼都统、内务府大臣”〔25〕,接着又任为实录馆总裁、崇文门监督、总理工程处、教习庶吉士、管户部三库等。皇上还以那彦成三岁而孤,御书“励节教忠”匾额,旌表其母。圣恩之隆,与和珅当年的崛起颇有几分相像。
四年八月,那彦成受命前往陕南明亮大营督军。他勇于任事,但对战场毫无经历,又急于建功,赴陕途中即以听闻上奏,表示抵达后要对失误军机者军法从事。那彦成本想杀几位大将立威的,颙琰急忙传谕制止,告以人命至重,连经略大臣也无权先斩后奏。既然皇上不予尚方宝剑,那彦成抵任即弹劾明亮“奏报诬罔”,将之逮送京师。
那彦成接掌陕西军务,原以为稍加整顿进击,便会摧枯拉朽,及至亲自领兵搜山,才知晓战场之复杂凶险。整个冬天,他督率部下追剿残余教众,可川陕交界处的山林实在太大了,数万官兵乡勇进入密林,也只能如大海捞针,顾此失彼。那彦成毕竟出身翰林,在奏章中大作文学描述:“贼倚老林为巢窟,丛刺阻隘,枪箭难施,臣五内焦灼,愤不欲生。”表示要亲身入林搜剿。颙琰朱批称“实为辛苦万状,不忍披览”,不许他冒险深入。然久不见效,皇上也渐渐失去耐心,传旨:“上紧相机剿办,务于明年二三月内奏绩蒇功。”〔26〕再一次定了期限。
隆冬来了,官军仍在陕南老林中兜圈子,不断有些小的斩获,也不断被教军偷袭滋扰。那彦成很快有了作战经验,加以廉洁奉公、治军严格,士气大增,曾夜袭敌营,也曾连续数百里追击,从栈道入川击敌,斩获甚多。可就在这期间,关于他的负面消息不断发酵,京师议论纷纷,有的说他狂妄纵恣,有的说他外示精明、实则无能,还有告他纵令家人和随员惹事的。接皇上密旨询问,一意攻剿的那彦成始知人言可畏、大帅难为,急忙上疏辩解。嘉庆帝谕曰:
卿虽自矢忠贞,属下尚需严察,外省官吏闻军机大臣之名,有不趋奉乎?一切慎勉,毋负汝祖家声,全朕用人颜面,尽心竭力速成大功,五等崇封,朕不惜也,勉之!〔27〕
皇上把话说到这个份上,简直像是恳求,那彦成读后感动,却也没能意识到其间的弦外之意。
颙琰已在几天前将明亮释放,命赴湖北军前效力。在皇帝看来,那彦成的指挥能力尚不如明亮,但还是希望他能速建大功。谕旨中讲到京师的议论,也说自己“不为摇惑”,而关键是尽快建功,言出肺腑,句句动情,最后写的是:“灯下密书,傍无一人。卿亦密存此折,回京面缴。”那彦成读后感激唏嘘,然说到立刻剿灭教军,绝非短时间内所能做到。
又过了四个多月,皇上的忍耐已超过极限,战事仍没有大的起色。颙琰召那彦成还京,面询剿匪之事。分别不过十个月,君臣二人恍若隔世,而皇上所说的那些自诩高明的军事方略,在刚经历一番炼狱的那彦成看来,简直幼稚可笑。他当然不敢嘲笑顶撞,但在回答时也有些直来直去。那彦成还是太年轻了!像永保、明亮等均立过大功,仍不免被逮治流放,似他先是轻敌误判,后来并无显著战绩,反倒喋喋不休,怎不令皇上大怒。
颙琰即命将其官职兼衔全部撤掉,赏给一个侍讲的小官,自此失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