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科会试正考官

一、恩科会试正考官

该年岁在庚戌,本为通常的会试年,即正科,为了庆祝弘历的“八旬万寿”(用“大寿”是不够分量的),将正科移前一年,于此年举行恩科。读书士子多得了一次应试机会,自然欢忻感激,而皇上要的就是这个。

照例是在三月初六,有旨宣布当年主持会试的官员,曰:

以礼部右侍郎铁保、刑部左侍郎姜晟为会试知贡举;大学士王杰为正考官,吏部右侍郎朱珪、工部左侍郎邹奕考为副考官。〔25〕

一开始笔者也怕自己看错,揉眼定睛,没错,竟然还是王杰主考!而那位当场被皇上训斥的铁保,则成为知贡举。一年前曾被责骂的正副主考官,再次联袂登场,一主外帘,一主内帘,这是怎么一回事?

或因年事渐高而虑事难免复杂,或与身边有一个极擅揣摩与挑事的和珅相关,晚年的弘历很容易情绪失控,急躁愤怒之际,说话做事都容易过头。而数十年治国理政和识人用人的经历,又使他能很快察觉,有所悔悟,及时做出补救。四年前发生的曹锡宝弹劾案,皇上在倾向和珅的同时,也适当保护了锡宝,尤其是那句“臣不密则失身”的忠告,证明其并不糊涂。而不久前的尚书房事件,弘历在盛怒之下将刘墉等降职革职,将王杰降级,还下旨打了两位满洲阁学的屁股,几日后又做了一些弥补。皇帝是不会认错的,能做到这一步,已然算是明君了。

去年的搜落卷事件,出于和珅的耳边风,所谓“惟以师心自用,无怪士子等之退有后言也”,应也出诸和珅之口。做此推论,在于数年后和珅在皇上那里指责主考官窦光鼎舞弊,说法与此同出一辙。乾隆帝开始时深信不疑,以故对铁保、王杰措辞严厉,不留情面。一旦冷静下来,他会梳理老臣王杰的所作所为,相信自己没有看错人;而稍加了解和调卷比对,也会发现王杰与铁保的裁定无误,不免心存歉疚。王杰已连续两届担任会试主考官,皇上又钦命其第三次主持恩科的会试,命铁保知贡举,一是彰显对二人的信赖,同时也用这样的方式表示歉意。

弘历八旬万寿恩科,能参加就是一份荣耀。安徽庐州府教授李略,拿了一封该学训导陈尚志签署的公文,说是偶患风寒,来不及报督抚,直接赴礼部投递,申请参加会试。常青时已回京任礼部尚书,奏称教职赴京会试,例应经督抚批准,拿着批文到礼部办理,李略擅离职守,实属违例。乾隆帝正在巡幸途中,传谕不准李略参加会试,并将他与训导陈尚志革职。可怜这位李教授心气太高,操作太急切,不仅自己竹篮子打水,连带同僚也跟着丢了官帽。

至于那一道每届都有的风景线——老年举子参试团,本科更是大幅扩编,“九十岁以上者四名,八十岁以上者七十三名,七十岁以上者二十四名”,也是考满三场,也是一个没录取。好在他们要的不是这个,而是皇上的特别恩典。果然,乾隆帝闻知后一如既往的开心,宣称“本年届朕八旬特开万寿恩科,各省举子年老应试者至一百余人之多,庞眉皓首,踊跃观光,洵为升平盛事”,还加大了奖赏力度,如段三连等人去年已来过,也一体赏给宫缎三匹。〔26〕

本科会元为朱文翰,安徽歙县人。发榜之后,全部取中之朱、墨试卷按十卷一包,外封钤印,解送礼部进行磨勘,在天安门外朝房重加核检。负责审核会试第一名试卷的是太仆寺少卿戈源,奏称:朱文翰卷内有“寸衷蠠没孤行”之语,“蠠没”二字虽出于《尔雅·释诂》,并不常见,“恐士子好异,相率效尤,不但文体非宜,且易暗藏关节”,请嗣后杜绝征引《五经》之外的诡僻之字。〔27〕戈源与纪昀同乡兼同年,十八岁中进士,风节自励,所议也不无道理,得旨允行。而王杰在关中书院读书时就以古文辞为优,未觉得有啥不妥。

四月二十日,有旨以阿桂、和珅、彭元瑞、金士松、铁保、沈初、姜晟、玉保为殿试读卷官,接旨后立刻前往文华殿值庐,拟议策问题目。殿试又称大廷献策、发问策士,题目甚长,有五百字左右,通常关乎时政要务,再细分为三四个问题。今年以乾隆帝八旬万寿为头等大事,考生自会猜题押题,但涉及的知识难度并不小,如下面这一段:

朕课晴问雨,为民亟三时;布闿敷,为民谋四鬴。自乾隆五十年以前,蠲贷已二千万万,积岁有加焉。本年以大庆普蠲天下钱粮,三年而遍,冀裕盈宁而广和乐,民力其有纾欤?奉行其尽善欤?多士自田间来,盍谠陈之。善为政者,安民必先察吏。尧典重乎允厘,舜歌戒其丛脞,其要在先事后食,勿欺而已;周官太宰受其会,正其治,听其政事,岁月日皆有期会,能详之欤?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又有十二年之巡狩大明黜陟,立法之意,可征诸说经家欤?唐考流外官四等,宋考百官三等,皆以勤为上,能列其目欤?城隍修理为二十七最之一,窃盗十一而得十为中考,能举其故事欤?官箴、百官箴之所规,政经之所尚,断章可取欤?戒石本有全辞,节镌公庭,何时所颁欤?朕耄念殷勤,出则秉烛待章,居则宵衣鲜寐,以尽负扆之职,盂水方圆之谓何?何犹有延玩庇饰者?率作兴事,慎宪省成,法犹未尽良欤?〔28〕

读此一段,则知戈源对朱文翰使用“蠠没”二字的挑剔,实在有些过虑了;亦知古代的科举考试,绝不可以妄议与轻视。以此题考试今日之大学文史专业的博导,大概没有几个能及格的。策问以皇上的口吻拟题,的确也是由皇上钦定的,弘历自幼饱读诗书,也很喜欢找一些诡僻字词,为难一下应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