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庄有恭的悲剧
王杰抵闽时,恩师吴嗣富正在福建,一则主持嵩山书院,二则应邀担任《福建续志》的主纂。该书院位于南少林所在的莆田,院名也与著名的嵩阳书院有些关联,王杰应会专程或顺道去看望叙谈,却未见在文章中记述。同样未做记述的,还有当年秋来闽的庄有恭。庄氏在八月间以戴罪之身被起用,九月二十四日莅任福建巡抚。
对于王杰,庄有恭是翰林前辈,也是不折不扣的师辈。有恭为孙景烈、吴嗣富同榜状元,同入庶常馆深造,散馆后同留翰林。孙景烈散馆没几天就因大考落败被逐,狼狈返乡;吴嗣富在翰林院蹉跎十六年,做过三任学政,升迁无望,以养亲和老病告归;庄有恭则因清正勤勉,精强明练,又写得一笔好字,深得乾隆帝欣赏,先入南书房行走,再数年即位至卿贰。他也做过两任学政,转身就成为封疆大吏,再升为刑部尚书、内阁协办大学士。正前程不可限量之际,忽有一个昔日下属贪赃案发,受到牵连,被革职抄家,定为斩监候。而皇上惜才,加之本人并未涉贪,在其系狱半年后,又传旨让他担任福建巡抚。这种过山车般的情形已不是第一次了,庄有恭感激涕零,在谢恩折中自称“实深负于帝天,恐出穴之无期,讵望施于帷盖。兹乃忽闻恩命,复任封圻,回芽蘖于既枯,屡蒙栽植;怜羽毛之已铩,曲解网罗……”〔34〕到底是状元文字,皇上阅后必大为受用,残存的不满也随之消散。
福建濒海多山,民风强悍,加上台湾、澎湖皆所隶属,经常会爆发各种变乱。庄有恭是一个能臣,到任后着手整顿,核查银库粮库,加强各地营汛,修造水师舰船,赈济受灾州县,兢兢业业,不遗余力。也许因为过于劳累,一日夜间突然中风,距任职刚过一个月。他仍坚持卧床处理公务,“每日令司道等至卧榻前议论地方公事,力疾支持”,可病情渐重,只得奏报请假,请闽浙总督苏昌兼管巡抚事务。乾隆帝收到后以为年迈的苏昌出了问题,拆阅方知是有恭重病,朱批:
安心静养,不必过虑。闻汝二人四百里之折,未视而先忧,忧在督臣也,彼年老之人,故时刻系念。至于汝尚年壮,偶尔之病,养好即得复元,何妨。〔35〕
关切宽慰之情溢于言表,并火速派人送来人参和宫中药品。庄有恭感激万分,奏报按察使余文仪精通医理,所配药剂很见效,吃了皇上赐的药丸更觉有用。休息一个多月后,虽左手左腿仍麻木不便,他还是支撑着到衙门料理公务,孰知次年六月间病情加重,只得奏请解任回籍调养。乾隆帝要他“且勉强一年半载再看”〔36〕,而御批未到,有恭已于七月二日撒手尘寰。其遗折现存,可谓悲情满纸:
讵意七月初二日复中风痰,延至下午,痰涌气逆,神情虽清,气息垂尽,从此永辞圣世,不克再觐天颜,瞻恋阙廷,神魂飞越……
遗折中还提到在江苏学政上欠了六万多两养廉银〔37〕,抵闽后已扣还三千余两,家产经抄检后荡然无存,仅一子尚在读书。此件上没有御批,但知皇上有旨,免除了他的债务。
庄有恭患病期间,王杰应会多次前往看望,我甚至觉得那份遗折即由王杰来执笔,并为之料理丧事。但其性格一向不会借事煽情,也从不记述和渲染自己的重情义,只能付之悬疑。一个有守有为的前辈状元化烟化灰了,深得乾隆帝器重的他为何两次被革职拿问?应与其施政宽厚和过分爱惜属下相关,尹继善与陈宏谋也都因此被皇上斥为好名市恩,屡遭处分。前车之鉴,王杰当会铭记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