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彭元瑞接任
明清时代的翰林院,从来都是人才济济,藏龙卧虎。早于王杰成进士、与他同时从庶常馆毕业的彭元瑞,即堪称乾隆朝一颗耀眼的文星,较早进入皇上的视野,被誉为“异想逸才”。那是指其文章的精妙独到,也指其为人做事的精明灵巧。
元瑞早王杰两科,二十二年二甲前列,庶吉士散馆后历编修、侍讲等职,在官场却更像一个学弟,多数时间跟在王杰后面:三十六年六月二人同时入值南书房,而王杰已升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元瑞还是新晋的少詹事;三十八年十月彭元瑞成为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王杰已去浙江督学,翰林谁不知浙江学政之重;四十二年王杰回京署礼部侍郎,不久转任吏部右侍郎,元瑞接任浙江学政……
四十二年六月十二日,彭元瑞被钦定为浙江乡试正考官,副考官为编修茅元铭。而当月二十日,估计彭、茅二人尚未离京,乾隆帝对军机大臣发布一道上谕:
侍郎彭元瑞以所得明臣史可法画像及其札稿,合卷进呈。朕亲制诗一章,题于卷端,命廷臣和韵;并命大学士于敏中书御制书事一篇及《史可法复摄政王书》于卷。兹另为装潢箧贮,着发交寅著,令将此卷弆于扬州梅花岭史可法祠中,并将卷内所有诗文画像札稿勒石祠壁,以垂久远。至此卷如有愿求展阅者,亦听其便,但当加意护守,勿致稍有污损。〔9〕
此事大可玩味,尤应与清廷的禁书放在一起考量。史可法是南明弘光朝抵抗清军的统帅,是一位拒绝招降、视死如归的民族英雄,而其在危亡之际的孤忠与劲节,也令人唏嘘感叹。乾隆帝于卷首亲题“褒慰忠魂”四个大字,并赋《题史可法像》七律:
纪文已识一篇笃,予谥仍留两字芳。凡此无非励臣节,监兹可不慎君纲。像斯睹矣牍斯抚,月与霁而风与光。并命复书书卷内,千秋忠迹表维扬。〔10〕
他还命身边大臣各自和韵,于是于敏中、梁国治、董诰、彭元瑞、刘墉、沈初、金士松、陈孝泳等人皆有奉和之作,附于卷后。遵奉乾隆帝的谕示,这份卷轴被安放于扬州梅花岭“史忠正公祠”中,所有相关诗文,包括史可法的遗书、与多尔衮之往来信函,乾隆帝和众臣的题诗等,皆摹镌于祠壁间。谕旨中提到的寅著为扬州盐政,出身于内务府,自会办理得妥妥帖帖。
就在四十年十一月,乾隆帝曾下旨褒扬明末死节忠臣,特别举史可法为例:“至若史可法之支撑残局,力矢孤忠,终蹈一死以殉;又如刘宗周、黄道周等之立朝謇谔,抵触佥壬,及遭际时艰,临危授命,均足称一代完人,为褒扬所当及。”〔11〕史可法被追谥为“忠正”,世称“忠烈公”。议论晚明人物极为敏感,尤其像拒绝降清的史可法,基本上属于一个禁区。可有了皇上的表彰和追赠,彭元瑞就开始留心,碰巧在坊间发现了史可法画像和家书,立即购买下来。推测就在被钦定为浙江主考官前后,彭元瑞向皇上进呈了这批文物,引起了弘历的重视。
此事也让他大大得分,当年八月,有旨以彭元瑞任浙江学政。这样也给办理交接带来了方便,待乡试发榜和出席鹿鸣宴后,王杰即动身返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