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官场上的读书人

【第六章】官场上的读书人

如果将敉平大小和卓的叛乱、收复西域视为清朝鼎盛之巅峰,而仅仅过了十年光景,国家的内政和外交便出现了一些状况:与沙俄的关系持续紧张,贸易时断时续,由东到西的漫长边界线处处皆埋有火药桶,而清廷傲慢且不以为意,并不增兵设防;国内则不满情绪上升,接连发现清水教等秘密帮会,预示着巨大风暴的来临,清廷高调缉拿惩处,却剿除难尽。三十六年春,征缅之役还未结束,小金川再次发生变乱,乾隆帝命大学士温福率军讨伐,一场历时五年的内战、恶战、绞杀战自此拉开帷幕。

定鼎北京已百年有余,清军的总兵力和武器装备早已今非昔比,而作战思想、部队训练等几乎是一成不变,仍是皇帝命将出征,远程征调。黑龙江与吉林马队被抽调赴前线,从极东北到大西南,斜穿大半个中国,不仅旷日持久,花费巨大,而且本来的精兵也成了疲惫之师。弘历也将身边的侍卫派往金川前线,让他们在战场上厮拼,以历练将才。这些战事与翰林院无太大关联。譬如王杰,还是做他的太平臣子,出差主持乡试,然后赴浙江提督学政。王杰是官场上的读书人,所做多关乎人才的培养与选拔,关系到国家的未来,乾隆帝对此也看得很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