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君臣再相逢
嘉庆九年(1804)十月十五日,颙琰收到王杰的谢恩折,知他打算来京,即对方维甸发出谕旨:
予告大学士王杰接奉颁赏御制诗章等件,专折谢恩,折尾有“脂车计日”等语,览奏具见悃忱。但现在天气严寒,王杰年已八旬,冲寒北上,究非所宜。王杰接奉此旨,如业已俶装齐备,定期就道,即缓程行走,于年内到京亦无不可;如尚未料理行装,竟俟开春和暖之时来京申谢,亦足以展其诚悃。着王杰自行斟量,以副朕体恤至意。特赐哈密瓜一个,随旨发往。将此谕令知之。〔37〕
接到王杰要来的讯息,颙琰有些兴奋,也有些担心,更多的是体贴备至。兴奋的是十分渴念的老臣要来见面,又担心他在寒冬中远程跋涉,身体会吃不消。分别仅一年多,君臣二人皆已盼望着再次相见,可毕竟王杰年高体弱,皇上的建议是待明春再登程。
就在王杰的生日前夕,方维甸派员将谕旨及哈密瓜送到韩城。王杰再次上奏,表示已做好一切准备,拟于十一月十一日起身,缓程赴京。颙琰为其一念志诚所感动,朱批:“欣慰览之,诸务俱俟面谈。”显然也有许多话要对这位老臣诉说。韩城至北京约一千八百里,时值隆冬,路上之艰辛自不难想象。十二月初一日,王杰一行抵达保定,直隶总督颜检出郊迎接,随即飞奏会晤时情景:“见其精神步履均尚如旧,惟体气于久泻之后未免稍软,是以沿途缓程行走,约计初五六等日可以到京。”〔38〕颜检的奏折是在初二日发出的。保定距京师不到四百里,王杰走了五天,于初七日到达京师。其弟子黄钺有诗记之:
几杖来朝日,惊看木稼霏。(公于甲子十二月初七日抵京,是日木稼。)岂知天意在,竟为魏公归……〔39〕
木稼,谓冬雨导致的树木结冰,被指主大吏之丧亡。魏公即宋代的韩琦,薨时恰值树木结冰,王安石挽诗有“木稼曾闻达官怕,山颓今见哲人萎”句。此乃黄钺在恩师去世后的追述,以为当时已有不祥之兆。
对于王杰的来京,颙琰似乎更急切,在他抵达前一天即传谕:“予告大学士王杰谢恩来京,命乘肩舆至隆宗门外,扶杖进内,以备召对。”〔40〕肩舆,即轿子。臣子在紫禁城内骑马、乘轿,都要出于皇上的特许。王杰由东华门入宫,直至隆宗门,在内侍扶掖下进入养心殿,君臣重会,亲切交谈,快慰自可想象。
召见之后,颙琰时常派员到王杰在京的住所探望,“并赐鹿尾、野鸡等物,间日召见,款语流连”〔41〕。间日召见,是说隔一天或几天就要接见王杰一次。时值年末岁首,正朝廷诸务繁忙之际,嘉庆帝对于王杰真是特别眷注。召见之时,颙琰再次以诗相赠,题名《予告大学士王杰来京谢恩仍叠前韵赐之》:
西来紫气满都城,八帙仙翁数倍赢。趋禁仍随鸳侣列,杖朝争睹凤墀莹。愿卿永享修龄庆,勖我当思治业宏。眉寿无涯益康健,千春旋转乐同庚。〔42〕
此诗也有对王杰返京情形的记录:年已八旬的王杰似乎又回到往日的状态,一次次身穿朝服入宫,接受皇上召见,也与王公大臣一起参加节庆活动。他的满头白发,也成为紫禁城中的一道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