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服丧的日子
回到阔别二十余年的故乡韩城,王杰要为父母举办合葬,按照礼制的规定,为母亲守孝三年(实际以二十七个月期满)。丧事当由大哥王浚主持,作为小弟的他官职虽高,丧仪上也只能是排在两个哥哥后面。王浚为武举人,二哥王澈为附贡生,二人都是县中乡饮大宾,知名士绅,会与弟弟合力将丧事操办得很周到。
回到故乡的王杰住在哪里?
笔者曾三次前往韩城老街踏访,王氏宗祠已破败倾颓,而王家老宅仍在,院落连环,占地颇广,无人知晓哪里是王杰出生的地方。王杰在父亲逝后分得一所房子,或即家中老宅,推想规模不会太大。举家迁往京城后,此院曾经出租,后来他在信中叮嘱哥哥收回,不知这次返乡是否住在老院。由于身在守制期间,王杰基本处于闭门谢客的状态,仅与个别亲厚者往来。今天能知道有同郡蒲城人王梦祖,王杰未第时的亲密文友,适在某大户家教读,有时会带着十五六岁的爱孙王鼎赶来与老友见面。
田家英先生的小莽苍苍斋收藏了一封王杰的书信,写于其回京后,透露出丁忧期间的一些信息,弥足珍贵,照录如下:
家居两载,凡百叨爱,惟有心铭,难以言述。接到手书,寄帽顶十元已收到,承示黄先生银已付清,并将陈村地价还清,俱已祗悉。又云九月将会银五六百金,如已会到,乞亲家先将樊亲家及亲家处代借之项利银还清,余者尽多尽少还其本银。坡底魏老爹回家,又会银三百六十两来,亦择紧要者还之。儿辈在家,务祈教导,想至戚相关,无事谆嘱也。弟到京后一切安善,眷属亦平安。专此布复,并候近祉暨阖潭清吉。姻弟杰顿首。〔22〕
主要内容全是借债和还债,可知王杰居乡期间也是没少告贷,有的是为了置办地产,也有的为度日所急需。信中提到的“会银”,应是一种集资方式。丁忧之员没有薪俸,而他素无积蓄,家中人口又多,不免捉襟见肘,只好辗转委托亲戚借钱。是以一到京师,马上就要凑钱还账,也只能够先还利息。
至于收信人之姓名,信中称之为“亲家”,自称“姻弟”,应为儿女亲家。查《韩城王氏宗谱》,王杰几个年长的子女多与本县人结亲,皆有可能。而据其《庭柯篇·序》,可知王杰与师贞充同窗交善,结为儿女亲家(三子堉时娶贞充次女),贞充富而好施,所有借贷购地等情应是他帮助张罗,是以师贞充的可能性较大。至于“樊亲家”,应是王杰兄弟行的姻亲。此信正文的前后,都有添写的文字,曰:
明春魏老爹来京,伊所带盘费亦可会在家中还账。(前)
十四亩地对面之地,务乞与樊亲家相商买得为感,但不必急耳。(后)
说的还是还账和买地。为什么要买地?推想王杰对时政不无忧虑,而在老家又无田产,是以咬牙借资购置,为自己与子孙留一条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