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军机大臣

四、军机大臣

回到京师不久,王杰就拥有了“在紫禁城内骑马”的资格,也是一份特殊恩典,只不知他的骑术如何。这段时间,王杰必须抓紧筹款还债,在家乡和京城都有不少欠债,而那些个民间拆借通常是高利贷,拖延不得的。兵部尚书秩在从一品,所得有正俸、恩俸加上禄米、禄缎等项;所兼经筵讲官,应也有一份报酬;而在四库馆、三通馆之类兼职都有一些纸墨、饭食银,虽不会太多,也能积攒下来一些;更大一项应是其书法方面的收益,求字者甚多,有一些是要付钱的。即便如此,即便王杰素来简朴,还账仍会是一个较长的过程,日子仍然紧巴巴的。

四月二十八日,有旨“命兵部尚书王杰为尚书房总师傅”〔46〕。尚书房,又作上书房,即皇子在宫中读书的地方,位于乾清门之内南庑东侧。原本皇子到了读书之年(通常为五岁),父皇会为之选配一汉一满(蒙)两位师傅,教其识字和阅读经史,以及满族传统的“清语骑射”,称为师傅。二十二年十月,弘历对此做了调整,即每个皇子专派一位师傅,另外选派四位总师傅。总师傅地位之尊崇,在于已拥有帝师的名分,虽未明确储君是哪个皇子,可谁都知道,皇太子必然在其中。在王杰之前三年,刘墉已是尚书房总师傅了,但彭元瑞、纪昀还不是。

十二月十三日,有旨“命兵部尚书王杰在军机处行走”〔47〕,正式进入乾隆帝的核心班底——当然,决策者唯皇上一人,各位枢臣参赞机务,同时也是大秘、文书和办事员。

此时的大清,有以文治武功自诩、自外于世界格局的“古稀天子”弘历,有长袖善舞、巧言令色的聚敛之臣和珅,国事已大不堪,官场已大不堪:甘肃冒赈案,一个省的各级主官几乎全部涉贪;浙江贪赃盗窃案,竟然是总督大人见财起意,以银抵金;山东受贿案,又是巡抚与布政使带头的窝案,以至于乾隆帝表示不忍心再兴大狱。有谁能否定弘历的英武聪察呢?谁能说他对下情一无所知呢?而盛世和圣君的光环,满朝文武(包括和珅,也包括阿桂、王杰等人)的颂扬,为这位千古一帝的洞察力罩了一个圈,使之难以了解全国的真实情形。

政治腐败必然导致社会动荡。兹以王杰进入军机处的五十一年十二月,略举几例——

初二日,福建提督任承恩奏报,漳州南靖县狮头山等地有匪徒聚集山中,屡屡出来行劫伤人。

初三日,因湖北孝感发生活埋抢粮饥民二十余人的大案,命军机大臣提讯孝感知县秦朴,并传旨将相关吏役解京质证。

初六日,以杀害伊阳知县一案已过去半年,要犯王进城等人仍未拿获,首犯段文经等具有秘密会社背景,命直隶与河南、陕西官员加紧追查。

同日,镶白旗革职云骑尉莽喀在逃多年,因生计艰难,复行投回,得旨不许归旗。

十九日,杭州将军宝琳奏报驻防满洲兵丁“生齿日繁,艰于生理”,请求将库银二万两投资盐业,以每月所得利息发放补贴,获得批准……

福建有啸聚山林、四处抢劫的土匪,湖北有入户抢粮的饥民、捆绑活埋饥民的富户,直隶有戕官暴动的会党,就连从龙入关的满族人也生存艰难,有的私自逃旗,有的设法赚取利息……哪里还有什么盛世的和谐安定?

小动乱常会酿成大动荡。乾隆帝深知此中凶险,为之心绪烦乱,严旨追索逃亡的会党头目段文经,甚至找术士占验其藏匿之地。而与此同时,林爽文在台湾彰化举事,杀死彰化知县俞峻,攻占县城,一时声势浩大。本月二十七日闽浙总督常青的急奏递到,称已命水师提督黄仕简领兵两千名进剿,增派副将、参将、都司等带兵分路夹攻,亲率督标驻扎泉州,与陆路提督任承恩居中调度,并委派金门镇总兵罗英笈赴厦门,饬沿海州县严加防范。乾隆帝认为黄仕简抵台后,很快就会扑灭变乱,责备常青“纷纷调遣,迹涉张皇,转至内地民人心生疑骇”〔48〕

话虽这么说,乾隆帝对于台湾事变仍是高度重视,军机处也随之进入战时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