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释

注 释

引子:一封书

〔1〕〔清〕李赓芸:《稻香吟馆集》卷六,捡寻座主王文端朱文正二公所寄手札装成一册敬题于后,第一页,清道光刻本。

〔2〕〔清〕彭元瑞:《恩余堂辑稿》卷三,送韩城太傅告归和大兴相国韵四首,见《清代诗文集汇编》第374册,732—733页。

第一章 读书生涯

〔1〕《洪洞县志》卷十六,艺文志·记,见《中国方志丛书》第79册,1488—1489页。

〔2〕《洪洞县志》卷十七,艺文志·诗,见《中国方志丛书》第79册,1701—1702页。

〔3〕《韩城王氏宗谱》,一名《王氏统宗世谱》,王笃编于清道光十九年,其子福征随同校勘,笔者在韩城踏访期间,获得影印本。

〔4〕此序另见于王笃《两竿竹室集》卷一,记述较简,见《清代诗文集汇编》第571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10页。

〔5〕〔清〕孙景烈:《滋树堂文集》礼集,石门县主簿韩城澽滨王君墓志铭,131页,见《清代诗文集汇编》第307册。

〔6〕《清世宗实录》卷六十,雍正五年八月己酉。

〔7〕《清世宗实录》卷五一,雍正四年十二月己巳。

〔8〕〔清〕毕沅、傅应奎纂修:《韩城县志》,乾隆四十九年刊本,台北:成文出版社1976年影印版。

〔9〕出于王杰于乾隆三十八年六月所写奏折,详见本书第六章第二节。

〔10〕据《清世宗实录》,程于雍正七年十二月任职,半年后升任安徽巡抚;张于次年五月接任。

〔11〕〔清〕余丽元等纂修:《石门县志》卷六“名宦”,上海书店2011年版,194页。

〔12〕光绪《石门县志》卷十一“丛谈”,498页。

〔13〕光绪《石门县志》卷十一“丛谈”,502页。

〔14〕〔清〕王杰:《葆淳阁集》卷首,王文端公年谱,第一页,《清代诗文集汇编》第357册,255页。

〔15〕《葆淳阁集》卷首,年谱,第二页。

〔16〕乾隆四十九年修:《韩城县志》卷二“学校”,5—6页。

〔17〕《葆淳阁集》卷六,韩城古柏书院碑记,333—334页。

〔18〕〔清〕阮元:《王文端公年谱》,“乾隆七年壬戌,十八岁,补韩城县学生员。”

〔19〕《滋树堂文集》礼集,石门县主簿韩城澽滨王君墓志铭,131页。

〔20〕于辰与郭石渠为雍正五年同榜进士,一同选为庶吉士,散馆后又都留任翰林院检讨。据《清世宗实录》记载:考在二甲第三名的于辰较受重视,以编修担任日讲起居注官,而郭石渠考列三甲,离开翰林院到礼部任职,其争论或有意气在焉。

〔21〕〔清〕张洲:《皇清征仕郎翰林院检讨酉峰孙先生行状》,《对雪亭文集》卷九,见《清代诗文集汇编》,361册、615页。

〔22〕《滋树堂文集》礼集,例封太孺人显妣刘太君行述,149页。

〔23〕《葆淳阁集》卷五,323页。

〔24〕《清高宗实录》卷九三“乾隆四年五月庚午”:“命刑部尚书尹继善、刑部左侍郎刘统勋教习庶吉士。”

〔25〕《滋树堂文集》智集,不系舟册跋。

〔26〕《冯少墟集》卷十二,关中书院语录。刘学智《关学思想史》第八章节引,西北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326页。

〔27〕〔清〕李颙:《关中书院学程》,见《中国书院学规》,湖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257—258页。

〔28〕《滋树堂文集》仁集,陈榕门先生寿序,90页。

〔29〕《滋树堂文集》义集,复崔虞村先生书,104页。

〔30〕《滋树堂文集》义集,复陈榕门先生书,104页。

〔31〕《滋树堂文集》礼集,石门县主簿韩城澽滨王君墓志铭,131页。

〔32〕《宋元学案》卷一七,横渠学案上,中华书局1986年版。

〔33〕《张载集·张子语录·语录中》,中华书局1978年版,320页。

〔34〕《张载集·拾遗·近思录拾遗》,376页。

〔35〕转引自刘学智《关学思想史》第二章,西北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70页。

〔36〕《宋史》卷四二七,道学一·张载,中华书局1976年版,12724页。

〔37〕《关学思想史》第二章,62页。

〔38〕程树德:《论语集释》卷二九《宪问中》,中华书局1990年版,1005页。

〔39〕檀作文译注:《颜氏家训·勉学》,中华书局2007年版,109页。

〔40〕《张载集·横渠易说·上经》,72页。

〔41〕张洲:《征仕郎翰林院检讨孙先生景烈行状》,见《碑传集》卷四十八,中华书局1993年版,1368页。

第二章 名臣的幕僚

〔1〕〔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九,二七,322页,见《袁枚全集》第四册,浙江古籍出版社2018年版。

〔2〕〔清〕袁枚:《文华殿大学士尹文端公继善神道碑》,见《碑传集》卷二七,第三册,893页,中华书局1993年版。

〔3〕《清高宗实录》卷四九五,乾隆二十年八月庚申。

〔4〕〔清〕袁枚:文华殿大学士尹文端公神道碑,《袁枚全集·小仓山房文集》第二册,41页。

〔5〕《清高宗实录》卷五,雍正十三年十月。

〔6〕《清高宗实录》卷九九,乾隆四年八月壬辰。

〔7〕《清高宗实录》卷一六一,乾隆七年二月。

〔8〕朱批奏折:尹继善,奏为遵旨确查安西提督永常参奏李绳武滥报屯田冒邀议叙一案实情事,乾隆七年八月十五日。档号:0401160016045。

〔9〕《清高宗实录》卷一八一,乾隆七年十二月。

〔10〕《清高宗实录》卷二九九,乾隆十二年九月乙巳。

〔11〕《清高宗实录》卷三一四,乾隆十三年五月丁酉,“尹继善现在常州秋审,刁民既望其来,即着尹继善前往苏州,一面弹压地方,务令宁帖,一面会同安宁查办此案。必当同心协力,秉公执法,速行归结。毋得沽名邀誉,违国家之宪典,博刁徒之感诵。况尹继善前于陛辞之时,朕曾以此严切诫谕,令其痛改积习。伊身为大臣,若以此等有关国体之事,犹复依违观望,纵恶长奸,卸其责于安宁,以为与己无涉。朕耳目所及,自有照察。不特刁徒不可幸免,即伊之首领恐亦难保也!”

〔12〕《清高宗实录》卷三二九,乾隆十三年十一月己巳。

〔13〕《清史稿》卷二一四,后妃·高宗孝贤纯皇后,中华书局1977年版,8916页。

〔14〕《清会典事例》卷四八二,丧礼·孝贤纯皇后大丧仪,中华书局1991年影印版。

〔15〕《清高宗实录》卷三一九,乾隆十三年七月辛亥。

〔16〕《清高宗实录》卷三二一,乾隆十三年闰七月。

〔17〕《清高宗实录》卷三二一,乾隆十三年闰七月己卯。

〔18〕《清高宗实录》卷三二九,乾隆十三年十一月甲戌。

〔19〕张燕瑾校注本:《西厢记》第一折,《仙吕·点绛唇》,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版,7页。

〔20〕《碑传集》卷二七,乾隆朝宰辅中·尹继善,895页。

〔21〕〔清〕尹继善:《尹文端公诗集》卷二,题不系舟有序,《清代诗文集汇编》第279册,486页。

〔22〕《滋树堂文集》智集,168页。

〔23〕〔清〕陈宏谋:《培远堂偶存稿》卷五,尹望山不系舟图跋,《清代诗文集汇编》第281册,560—561页。

〔24〕《清高宗实录》卷三九一,乾隆十六年闰五月。

〔25〕朱批奏折:翰林院编修吴嗣富、罗源汉奏报钦命典试广西事竣抵京日期并谢恩事,乾隆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档号:0401120043033。

〔26〕朱批奏折:湖南学政吴嗣富奏请圣训事,乾隆十一年十一月。档号:0401010143036。

〔27〕此函今存故宫博物院,末有“新正三日”,笔者考证应写于嘉庆五年正月。

〔28〕《清高宗实录》卷四三一,乾隆十八年正月丙子。

〔29〕录副奏折:尹继善,奏复办理延安营兵丁聚众不法一案宽纵遵旨自行议处事,乾隆十八年五月二十日朱批。档号:030086025。

〔30〕寄信档:寄谕陕甘总督尹继善以奏报延安营兵闹事一案沽名钓誉再罚银两,乾隆十八年五月二十一日。档号:031281016。

〔31〕〔清〕朱珪:《东阁大学士文端王公墓志铭》,见《碑传集》卷二八,940页。

〔32〕《葆淳阁集》卷首,年谱,第三、四页。

〔33〕《清高宗实录》卷四〇四,乾隆十六年十二月丙午。

〔34〕《清会典事例》卷三八四,248页,“其考试盘费,官为资给”。

〔35〕录副奏折:永常,奏为学政吴嗣富差竣遵例查明居官情形事,乾隆十八年十一月初三日,档号030087084。

〔36〕朱批奏折:吴嗣富,奏为奉旨调补陕西学政现事竣回京事,档号0401120083107。该件无上奏时间,应在乾隆十八年末。

〔37〕《清会典事例》卷三八四,学校·拔贡事宜,250页。

〔38〕《清高宗实录》卷四〇四,乾隆十六年十二月丙午。

〔39〕《清高宗实录》卷四六〇,乾隆十九年四月壬辰。

〔40〕《滋树堂文集》礼集,石门县主簿韩城澽滨王君墓志铭。

〔41〕《葆淳阁集》卷首,年谱,第四页。

〔42〕民国《霞浦县志》卷三十六,民国十八年铅印本。

〔43〕《清高宗实录》卷五一三,乾隆二十一年五月壬午。

〔44〕《清高宗实录》卷五一四,乾隆二十一年六月己酉。

〔45〕《碑传集》卷二七,东阁大学士陈文恭公传,906—907页。

〔46〕《清世宗实录》卷二,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癸亥。

〔47〕《滋树堂文集》卷一,送陈榕门先生移节湖南序,85—86页。

〔48〕杨伯峻:《论语译注》,子张篇第十九,中华书局1980年版,202页。

〔49〕《陈宏谋家书》之一,乾隆十九年六月赴陕前夕写与嗣子陈钟珂,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205页。

〔50〕《陈宏谋家书》之一,乾隆十九年六月赴陕前夕写与嗣子陈钟珂,205页。

〔51〕《陈文恭公手札节要》卷中,寄鄂文端公书,第五页,清同治七年崇文书局刻本,天津图书馆藏。

〔52〕《陈文恭公手札节要》卷中,寄葛其恕书,第五页。

〔53〕《王文端公年谱》,第四—五页。

第三章 “西人魁榜西平后”

〔1〕弘历:《御制诗三集》卷十三,见《清代诗文集汇编》第322册,432页。

〔2〕《亲征平定朔漠方略》卷二七,康熙三十五年七月戊午。

〔3〕录副奏折:尹继善,奏陈防边事宜事,乾隆十八年六月十九日。档号:030461018。

〔4〕《清高宗实录》卷四八一,乾隆二十年正月乙未。

〔5〕该碑位于新疆昭苏县城西南60公里的格登山上,乾隆二十五年(1760)立,通高3.03米,宽0.98米,厚0.27米,青砂石材系由千余官兵从南疆叶城县运来,正面有“皇清”二字,碑文为乾隆帝亲撰,用满、汉、蒙、藏四种文字。清末左宗棠收复新疆,而该地仍被沙俄强占,曾纪泽、长顺等依据此碑,坚持抗争,终于收复部分失地。

〔6〕《清高宗实录》卷四六四,乾隆十九年五月壬午。

〔7〕《啸亭杂录》卷三,西域用兵始末,77—78页。

〔8〕《清会典事例》卷四一四,军礼·献俘,630页。

〔9〕《清高宗实录》卷四九六,乾隆二十年九月丁丑。

〔10〕弘历:《御制文初集》卷二十,见《清代诗文集汇编》第330册,176—177页。

〔11〕《清高宗实录》卷六〇七,乾隆二十五年二月壬寅。

〔12〕《清高宗实录》卷六〇八,乾隆二十五年三月丙午。

〔13〕章乃炜等:《清宫述闻》八,述内廷四·慈宁宫。

〔14〕《王文端公年谱》,第五页。

〔15〕徐珂:《清稗类钞》第10册,方伎类·陈文恭为王文端卜科甲,4597页。

〔16〕〔清〕张培仁:《静娱亭笔记》卷六,第三十八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17〕《清高宗实录》卷六二九,乾隆二十六年正月乙丑。

〔18〕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乾隆朝上谕档》第三册,乾隆二十三年八月十二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248页。

〔19〕《清高宗实录》卷五七四,乾隆二十三年十一月癸巳。

〔20〕《乾隆朝上谕档》第三册,乾隆二十五年七月十四日,473—474页。

〔21〕《乾隆朝上谕档》第三册,乾隆二十五年十二月初九日,533页。

〔22〕《清高宗实录》卷六三一,乾隆二十六年二月丁亥。

〔23〕《清高宗实录》卷六三一,乾隆二十六年三月丁酉。

〔24〕《乾隆朝上谕档》第三册,乾隆二十六年三月初七日,591页。

〔25〕《清高宗实录》卷六七二,乾隆二十七年十月辛丑。

〔26〕朱批奏折:熊学鹏,奏请将拟中前十名朱卷封固进呈事,乾隆二十六年三月初六日。档号:0401380076008。

〔27〕《乾隆朝上谕档》第三册,乾隆二十五年五月初八日,433页。

〔28〕〔清〕钱咏:《履园丛话》卷十三,鼎甲,346页,中华书局1997年版。

〔29〕《清高宗实录》卷六三五,乾隆二十六年四月庚寅。

〔30〕赵翼:《胪传纪恩四首》之二,见《赵翼全集》第五册,128页,凤凰出版社2009年版。

〔31〕佹失,意为偶然或奇怪地失去了。赵翼《外孙金皋京闱发解喜赋》自注:“余廷试卷进呈第一,后改第三,大魁佹失,心常歉然……” 见《赵翼全集》第六册,957页。

〔32〕《瓯北集》卷三十八,七十自述,见《赵翼全集》第六册,720—724页。

〔33〕《清史稿校注》卷三四七,台北:“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9447页。

〔34〕《履园丛话》卷十三,鼎甲,中华书局1997年版,346页。

〔35〕《清高宗实录》卷二七七,乾隆十一年十月丙戌。

〔36〕〔清〕沈德潜:《清诗别裁集》卷首,中华书局1975年版。

〔37〕《乾隆朝上谕档》第三册,乾隆二十六年十一月初六日,765页。

〔38〕《清高宗实录》卷五七一,乾隆二十三年九月癸丑。

〔39〕《清高宗实录》卷六一八,乾隆二十五年八月己卯。

〔40〕参考张勉治《马背上的朝廷——巡幸与清朝统治的建构(1680—1785)》,江苏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

〔41〕《清高宗实录》卷六五七,乾隆二十七年三月丙辰。

〔42〕此函由安徽收藏者曹勇提供扫描件。

第四章 提学福建

〔1〕邹爱莲:《从“元旦开笔”看清帝治世思想的变化》,《清史参考》2013年4月1日。

〔2〕《葆淳阁集》卷首,王文端公年谱,第六页。

〔3〕〔清〕钱大昕:《潜研堂诗集》卷六,见《清代诗文集汇编》第364册,550页。

〔4〕《随园诗话》卷三,二二,82—83页。

〔5〕转引自《钱大昕年谱长编》,乾隆二十七年,中华书局2020年版,91页。

〔6〕朱批奏折:钱大昕、王杰,奏为典试湖南事竣起程到京复命事,乾隆二十七年十月十八日。档号:0401130106001。

〔7〕《清会典事例》卷三三三,礼部·贡举,940—941页。

〔8〕此信有王应泰跋语,记其于同治八年在韩城处馆时得以阅读及提议刻石的过程,今韩城薛彦宏先生家藏有拓本,并慷慨拍照相赠。

〔9〕赵翼《彭芸楣尚书挽诗》“同试銮坡赋独工”注:“癸未散馆,公第一,余次之。”见《赵翼全集》第四册,435页。

〔10〕《乾隆朝上谕档》第三册,乾隆二十七年五月二十五日,891—892页。

〔11〕《乾隆朝上谕档》第三册,乾隆二十七年闰五月十七日,896页。

〔12〕《清高宗实录》卷六七〇,乾隆二十七年九月庚申。

〔13〕《陈文恭公手札节要》卷下,寄成德书,十页,同治七年崇文书局刻本,天津图书馆藏。

〔14〕《陈宏谋家书》之五,23页。

〔15〕袁枚:东阁大学士陈文恭公传,《小仓山房续文集》卷二十七,见《袁枚全集新编》第三册,532页。

〔16〕《清高宗实录》卷六八〇,乾隆二十八年二月己丑。

〔17〕录副奏折:尹继善、高晋、庄有恭,奏报六塘尾闾各工完竣事,乾隆二十八年七月初九日。档号:031002005。

〔18〕《清高宗实录》卷七〇八,乾隆二十九年四月庚寅。

〔19〕录副奏折:尹继善,奏请陛见事,乾隆二十九年二月初二日。档号:030111029。

〔20〕尹继善:奏为恭谢天恩事,乾隆二十九年三月初一日,见《宫中档乾隆朝奏折》第20册,702页。

〔21〕《陈宏谋家书》之十三,65页。

〔22〕录副奏折:纪昀,请通饬各省书坊经书遵例阙笔以昭敬谨由,乾隆二十八年九月初一日。档号:031170007。

〔23〕《清高宗实录》卷七三一,乾隆三十年闰二月乙丑。

〔24〕《清高宗实录》卷六九六,乾隆二十八年十月辛卯。

〔25〕〔清〕陈兆仑:《紫竹山房诗文集·诗集》卷十,340页,嘉庆刻本。

〔26〕朱批奏折:王杰,奏为恭请圣训事,乾隆二十九年十一月十五日。档号:0401130033008。

〔27〕朱批奏折:王杰,奏为续考汀州邵武二府龙岩一州生童情形事,乾隆三十年二月。档号:0401380065003。

〔28〕此信末署“十一月初八日”,推测应写于乾隆三十一年,收信人“调翁先生”暂未考出,有拓片存韩城。

〔29〕《葆淳阁集》卷六,重修建阳县学记,331—332页。

〔30〕录副奏折:王杰,奏为请定泉州府属武童拨府名数以杜争端事,乾隆三十年十月二十四日。档号:031189047。

〔31〕《葆淳阁集》卷一,269页。

〔32〕《清高宗实录》卷六八四,乾隆二十八年四月戊戌。

〔33〕《葆淳阁集》卷一,267—268页。

〔34〕朱批奏折:庄有恭,奏为奉旨加恩免罪补授福建巡抚谢恩事,乾隆三十一年八月十八日。档号:0401120120053。

〔35〕朱批奏折:庄有恭,奏为沥陈患病下忱请赏假调理事,乾隆三十一年十一月十二日。档号:0401120121018。

〔36〕朱批奏折:庄有恭,奏为请解任回籍调理以图后报事,乾隆三十二年六月初七日。档号:0401120125012。

〔37〕此事发生在庄有恭任江苏学政时,一个叫丁文彬的来献所著之书,有恭见其文辞荒唐,赶走了事。后来发展为文字狱,追究庄有恭失察之责,罚他上缴学政养廉银的十倍。事见《清史稿·庄有恭传》。

〔38〕以上两段引文,皆见《葆淳阁集》卷四,福建续志序,298—299页。

〔39〕《葆淳阁集》卷四,顺昌县志序,300页。

〔40〕《葆淳阁集》卷四,同安县志序,299—300页。

〔41〕〔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四笔》卷五,王杰作书不旷日课,中华书局1990年版,82页。

第五章 皇上的栽培

〔1〕《清高宗实录》卷八三二,乾隆三十四年四月丁卯。

〔2〕《清高宗实录》卷八四二,乾隆三十四年九月壬辰。

〔3〕《清会典事例》卷七一七,兵部·武科·武会试,第8册,908页。

〔4〕以上引文见《清史稿》卷一〇八,选举三·武科,3172页。

〔5〕《清高宗实录》卷八四三,乾隆三十四年九月丁未。

〔6〕《满汉大臣列传》卷六三,王杰,见《清代传记丛刊》第37册,299页,台北:明文书局1985年版。

〔7〕《清高宗实录》卷八四九,乾隆三十四年十二月甲子。

〔8〕《清会典事例》卷一〇五五,起居注一·建置,第11册,561页。

〔9〕《清高宗实录》卷八五二,乾隆三十五年二月丙辰。

〔10〕《清高宗实录》卷八八二,乾隆三十六年四月戊寅。

〔11〕《清高宗实录》卷八八六,乾隆三十六年六月壬申。

〔12〕《清高宗实录》卷八八六,乾隆三十六年六月辛巳。

〔13〕《随园诗话》卷八,275页。

〔14〕《国朝耆献类征初编》卷二十,宰辅二十·陈宏谋,见《清代传记丛刊》第138册,337页。

〔15〕〔清〕彭启丰: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太傅东阁大学士兼工部尚书陈文恭公宏谋墓志铭,见《碑传集》第三册,900页。

〔16〕弘历:《御制诗三集》卷九五,赐致仕大学士陈宏谋,见《清代诗文集汇编》第324册,217页。

〔17〕《尹文端公诗集》卷十,陈榕门相国予告归里……,见《清代诗文集汇编》第279册,658页。

〔18〕《清高宗实录》卷八八〇,乾隆三十六年三月乙卯。

〔19〕《随园诗话》卷八,七八,299页。

〔20〕《国朝耆献类征初编》卷二十,陈宏谋,见《清代传记丛刊》第138册,337页。

〔21〕《清高宗实录》卷八八二,乾隆三十六年四月壬申。

〔22〕弘历:《御制诗三集》卷九七,《清代诗文集汇编》324册,251页。

〔23〕《随园诗话》卷四:“尹文端公年七十七而薨。薨时,满榻纷披,皆诗草也。病革,闻皇上有驾临之信,才略收拾。”112页。而据乾隆帝接到尹继善遗疏后所发谕旨,应未成行。

〔24〕陈钟珂:《先文恭公年谱》,见《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第96册,433—434页,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年版。

〔25〕弘历:《御制诗四集》卷五九,《清代诗文集汇编》326册,53—54页。

〔26〕徐世昌编纂:《清儒学案》卷五六,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1673—1674页。

〔27〕《清高宗实录》卷八八七,乾隆三十六年六月乙酉。

〔28〕《清史稿》卷四八五,文苑二·曹仁虎,13381页。

〔29〕以上引文见《葆淳阁集》卷四,江西乡试录序,305—306页。

〔30〕《清高宗实录》卷八九二,乾隆三十六年己亥。

〔31〕朱批奏折:曹仁虎,奏为典试江西事竣业已到京事,乾隆三十六年九月。档号:0401380085006。

〔32〕曹仁虎:《雪后得王惺园阁学书即用前韵却寄》,见《湖海诗传》卷二五。

第六章 官场上的读书人

〔1〕朱批奏折:王杰,奏为恭谢天恩事,乾隆三十六年九月十九日。档号:0401120145088。

〔2〕朱批奏折:王杰,奏为接任情形事,乾隆三十六年十月二十二日。档号:0401380085025。

〔3〕《清高宗实录》卷八九七,乾隆三十六年十一月甲寅。

〔4〕《清高宗实录》卷八九六,乾隆三十六年十一月戊申。

〔5〕《清高宗实录》卷八九二,乾隆三十六年九月乙巳。

〔6〕朱批奏折:王杰,奏为贺土尔扈特台吉乌巴什等率众投诚事,乾隆三十六年十月二十四日。档号:0401140038013。

〔7〕朱批奏折:王杰,折片,无日期。档号:0401380086034。

〔8〕朱批奏折:王杰,奏为奏明岁试情形事,乾隆三十七年十二月十二日。档号:0401380086029。

〔9〕朱批奏折:王杰,奏为奏明岁案事竣情形事,乾隆三十八年四月二十八日。档号:0401380087001。

〔10〕《王文端公年谱》,第八页。

〔11〕王杰有短札致梁山舟,据信中内容推定,时间应在其首任浙江学政的第三年,见《昭代名人尺牍》。

〔12〕朱批奏折:王杰,奏为据实奏闻仰乞圣鉴事,乾隆三十八年六月二十四日。档号:0401010327059。

〔13〕录副奏折:三宝,奏报审拟刘景辂捏造家谱教诱吴虔益母子冒认王杰案事,乾隆三十八年六月二十五日。档号:031410004。

〔14〕《清高宗实录》卷九四七,乾隆三十八年十一月癸未。

〔15〕录副奏折:三宝,奏为查明学政幕友姓名籍贯事,乾隆三十九年五月十六日。档号:031172018。

〔16〕朱批奏折:三宝,奏为遵旨密陈前任学政王杰考语事,乾隆四十年二月二十一日。档号:0401120163011。

〔17〕《清高宗实录》卷九六六,乾隆三十九年九月壬子。

〔18〕《清高宗实录》卷九七三,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戊戌,“以内阁学士王杰,为刑部右侍郎”。

〔19〕《清高宗实录》卷九七八,乾隆四十年三月癸丑。

〔20〕录副奏折:舒赫德等,奏议孟邵具奏乡会试无须拨房取中及严禁经头舞弊事,乾隆四十年三月初一日。档号:031173005。

〔21〕录副奏折:素尔讷等,奏为议复孟邵条奏并请察议违例条奏之御史孟邵事,乾隆四十年三月初九日。档号:031173008。

〔22〕《清高宗实录》卷九八一,乾隆四十年四月丙午。

〔23〕《清高宗实录》卷九九八,乾隆四十年十二月丙辰。

〔24〕《清高宗实录》卷九八〇,乾隆四十年四月辛卯。

〔25〕《清高宗实录》卷九九〇,乾隆四十年九月甲寅。

〔26〕《清高宗实录》卷九九〇,乾隆四十年九月戊午。

〔27〕《清高宗实录》卷九九一,乾隆四十年九月癸亥。

〔28〕姚鼐《梁冲泉廉使嘱赋大理石屏灵璧石笔山各成一首》行间注:“乙未冬日,王伟人侍郎示观御赐唐寅《高林慈乌图》,宸翰题识,真墨宝也!”《荷塘诗集》卷八,58页,乾隆刻本。

〔29〕朱批奏折:萨载,奏为新任浙江学政曹文埴赴任途中于本省苏州得知父故按例回籍丁忧事,乾隆四十一年正月初十日。档号:0401120171048。

〔30〕朱批奏折:王杰,奏为到任接印日期并金华衢州二府岁试开考事,乾隆四十一年二月二十二日。档号:0401120171051。

〔31〕《清高宗实录》卷一〇〇〇,乾隆四十一年正月戊寅。

〔32〕朱批奏折:王杰,奏为荡平金川逆酋叩贺皇上天喜事,乾隆四十一年二月二十二日。档号:0401120172013。

〔33〕《葆淳阁集》卷四,双节堂赠言序,304—305页。

〔34〕朱批奏折:王杰,奏为恭请重刻御制诗三集以光文治以慰众望事,乾隆四十一年十一月二十四日。档号:0401380011041。

〔35〕《清高宗实录》卷七三一,乾隆三十年闰二月丁卯。

〔36〕录副奏折:王杰,奏报御制诗集刊刻完竣事,乾隆四十二年七月初六日。档号:031152042。

〔37〕钱大昕:《潜研堂文集》卷二五,《郭允伯金石史序》:“此书罕传,吾友汪子少山得故家藏本,手录其副,王侍郎惺园将刻之浙中,属予题其端云。时乾隆丁酉正月望日。”

〔38〕依照《明清进士题名碑》,孙含中列名乾隆二十八年癸未科三甲,而据其墓碑“辛巳会试中式,癸未殿试赐进士出身,改翰林院庶吉士”;汪辉祖《病榻梦痕录》于二十六年,也说他“是岁会试中式,癸未殿试馆选”。应是因丁忧或疾病,孙含中未参加该科殿试。

〔39〕汪辉祖:《病榻梦痕录》,江西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34页。

第七章 乾隆朝的“文治”

〔1〕《新唐书》卷五七,艺文志一,1422页,中华书局1975年版。

〔2〕《清高宗实录》卷一八九,乾隆八年四月辛亥。

〔3〕《清高宗实录》卷二八六,乾隆十二年三月丙申。

〔4〕谕内阁着直省督抚学政购访遗书,《纂修四库全书档案》,第1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5〕朱批奏折:熊学鹏,奏为遵旨购访历代流传书籍情形及陈明现在办理章程事,乾隆三十七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档号:0401380007010。

〔6〕朱批奏折:朱筠,奏为遵旨购访历代流传书籍情形事,乾隆三十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档号:0401380007013。

〔7〕朱批奏折:朱筠,奏为访求列代遗书谨陈管见事,乾隆三十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档号:0401380007012。

〔8〕《清高宗实录》卷九二六,乾隆三十八年二月乙丑。

〔9〕《清高宗实录》卷一〇三五,乾隆四十二年六月甲寅。

〔10〕弘历:《御制诗四集》卷四三,见《清代诗文集汇编》第325册,509页。

〔11〕《清高宗实录》卷九九六,乾隆四十年十一月癸未。

〔12〕大学士刘统勋等奏议定校核《永乐大典》条例并请拨房添员等事折,《纂修四库全书档案》,58—60页。

〔13〕谕着刘统勋等为四库全书处正总裁张若溎等为副总裁,《纂修四库全书档案》,73页。

〔14〕《清高宗实录》卷九三四,乾隆三十八年五月己未。

〔15〕谕内阁着添派皇六子及蔡新充四库全书处正总裁,《纂修四库全书档案》,155页。

〔16〕《清高宗实录》卷九四一,乾隆三十八年八月甲辰。

〔17〕《清高宗实录》卷九七二,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戊子。

〔18〕韦谦恒:《传经堂诗钞》卷八,见《续修四库全书》第1444册,487页。

〔19〕寄谕各督抚查办违碍书籍即行具奏,《纂修四库全书档案》,239页。

〔20〕《钦定四库全书》第1042册,785页。

〔21〕王杰:奏为叩谢恩赏事,乾隆三十九年二月初六日,见《宫中档乾隆朝奏折》,966页。

〔22〕多罗质郡王永瑢等奏黄寿龄遗失《永乐大典》六册交部议处折,《纂修四库全书档案》,213页。

〔23〕谕着舒赫德查明遗失《永乐大典》实情并各省书籍毋许携往私家,《纂修四库全书档案》,216—217页。

〔24〕谕着杭州织造寅著亲往宁波询察天一阁房间书架具样呈览,《纂修四库全书档案》,212页。

〔25〕录副奏折:寅著,奏明看过天一阁情形事,乾隆三十九年九月初五日。档号:031129027。

〔26〕谕内阁着总裁大臣详议校录四库全书章程,《纂修四库全书档案》,163—164页。

〔27〕谕内阁圣祖集诗内错字未校出总裁王际华等着交部议处,《纂修四库全书档案》,199页。

〔28〕《清高宗实录》卷一〇二九,乾隆四十二年三月庚寅。

〔29〕谕内阁明人刘宗周等书只需删改无庸销毁,《纂修四库全书档案》,552—554页。

〔30〕《清高宗实录》卷一〇四二,乾隆四十二年十月己亥。

〔31〕该信件由安徽收藏者马勇提供图片。王仲愚为乾隆三十四年三甲进士,选庶吉士,散馆后任翰林院检讨,为四库全书馆提调官。映台,应作荫台,为王仲愚之号。

〔32〕军机大臣奏遵旨查明一至三月所进书籍错误次数请将阿哥总裁等交部察议片,《纂修四库全书档案》,811页。

〔33〕谕内阁严饬总裁等嗣后务宜悉心校勘毋再因循干咎,《纂修四库全书档案》,836页。

〔34〕军机大臣奏查明七至九月所进书籍错误次数请将总裁等交部察议片,《纂修四库全书档案》,929页。

〔35〕韦谦恒:武进程冢宰慎余堂落成招同钱萚石阁学陈枫崖光禄王惺园少宰褚筠心学士吴香亭太常董蔗林少司农看菊,《传经堂诗钞》卷八,219页。

〔36〕《清高宗实录》卷九六三,乾隆三十九年七月甲戌。

〔37〕《清高宗实录》卷一〇五三,乾隆四十三年三月己丑。

〔38〕谕内阁吴省兰等在四库馆校书得力着准与本科中式举人一体殿试,《纂修四库全书档案》,812页。

〔39〕多罗质郡王永瑢等奏请令张羲年在四库全书处纂修上行走折,《纂修四库全书档案》,276页。

〔40〕《清高宗实录》卷一〇五五,乾隆四十三年四月辛亥。

〔41〕录副奏折:于敏中、福康安,奏为会同审拟智天豹编造本朝万年书案事,乾隆四十四年四月二十九日。档号:039666019。

〔42〕《乾隆朝上谕档》第九册,乾隆四十四年四月二十九日,680—681页。

〔43〕此函当写于乾隆四十四年春,共8页,现存故宫博物院书画部。

〔44〕同前函。

〔45〕朱珪:《知足斋文集》卷五,太子太傅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予告在家食俸特赠太子太师谥文端王公墓志铭,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112—113页。

〔46〕朱锡经:《南崖府君年谱》卷上,二十九页,清嘉庆刻本,国家图书馆藏。

〔47〕朱珪:《知足斋诗集》卷六,寄柬王伟人少宰。

〔48〕《四库总目·子部·天文算法类二》著录“吏部侍郎王杰家藏本”两种,为:《张邱建算经》三卷,〔唐〕张邱建撰;《缉古算经》一卷,〔唐〕王孝通撰。

〔49〕朱批奏折:王亶望、彭元瑞,奏为请裁浙省商籍学额以杜冒滥事,乾隆四十四年七月初六日。档号:0401380090020。

〔50〕《乾隆朝上谕档》第九册,乾隆四十四年七月二十三日,758页。

〔51〕《吴省钦集》1014页,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52〕赵翼:同年王惺园少宰典浙江试事竣还朝相遇淮上话旧别后却寄,转引自《赵翼年谱长编》第三册,494页。

〔53〕吴省钦:假省先墓宿唐丈诵耘处,见《吴省钦集》,1019页。

〔54〕朱批奏折:吴省钦,奏报奉命佐试浙江事竣起程及到京等日期事,乾隆四十四年十一月初六日。档号:0401120184050。

〔55〕〔清〕陈用光:《太乙舟诗集》卷四,见《清代诗文集汇编》489册,369页。

〔56〕《乾隆朝上谕档》第九册,乾隆四十四年三月初六日,604页。

〔57〕朱批奏折:王杰,奏为参奏事,乾隆四十五年三月初九日。档号:0401380013015。

〔58〕《清高宗实录》卷一一〇二,乾隆四十五年三月甲午。

〔59〕户部为知照四库馆总裁等官分别议罚事至典籍厅移会,《纂修四库全书档案》,1348页。

第八章 枢机大员

〔1〕王杰:《葆淳阁集》卷一,273—275页。

〔2〕弘历:《御制驻浙江水营诗》:“江南水营屋三间,已谓不当心踖踧。浙江水营倍过之,点缀亭台及花木。争强长此竟安穷,今驻明发只一宿。未曾预戒吾之过,实不思及预督。将求吾喜喜何曾,益觉怦怦增鞠恧。”见《清代诗文集汇编》第326册,212页。

〔3〕弘历:古稀说,《御制文二集》卷六,见《清代诗文集汇编》第330册,319—320页。

〔4〕《清高宗实录》卷一一〇二,乾隆四十五年三月壬辰。

〔5〕《清高宗实录》卷一一二一,乾隆四十五年十二月丁卯。

〔6〕寄谕阿桂等着将甘肃收捐监粮有无情弊即应否停止据实奏闻,乾隆四十六年五月十六日。《乾隆朝惩办贪污档案选编》第二册,1193页。

〔7〕《清高宗实录》卷九五七,乾隆三十九年四月庚子。

〔8〕《清高宗实录》卷九七一,乾隆三十九年十一月戊辰。

〔9〕参见《乾隆朝惩办贪污档案选编》第二册“甘肃捐监冒赈案”。

〔10〕两诗皆在赵翼《瓯北集》卷二七;又见赵兴勤《赵翼年谱长编》513—514页,台湾: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13年版。

〔11〕韩城薛先生提供原诗拓片。

〔12〕据阮元《王文端公年谱》系于乾隆四十七年,而王笃所修《韩城王氏宗谱》称“生于乾隆四十八年十一月二十六日辰时”,应以后者为准。

〔13〕王杰:补授都察院左都御史谢恩折,《葆淳阁集》卷二一,497页。

〔14〕《清高宗实录》卷一一五一,乾隆四十七年二月辛卯。

〔15〕《病榻梦痕录》五十二年,56页。

〔16〕《清高宗实录》卷一一五四,乾隆四十七年四月壬申。

〔17〕《清高宗实录》卷一一五四,乾隆四十七年四月己卯。

〔18〕《纂修四库全书档案》,1607页。

〔19〕《纂修四库全书档案》,1607页。

〔20〕王杰此函书于乾隆四十八年十一月初八日,系李经国先生提供。

〔21〕《王文端公年谱》,第十一页。

〔22〕《小莽苍苍斋藏清代学者书札》,王杰致某亲家,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年版,125—126页。

〔23〕《清高宗实录》卷一二〇〇,乾隆四十九年三月己丑。

〔24〕此信为马忠文先生提供,写于乾隆四十九年三月二十六日,收信人为其门客,王杰离京后代管京邸家务。

〔25〕《汤氏家乘》卷三,光绪三十二年刻本,今存国家图书馆分馆。

〔26〕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第2册,华东师大出版社1997年版,287页。

〔27〕此信写于乾隆四十九年四至五月间,即王杰由山东迎驾返乡之后,收信人仍是其京邸主管。原件见于西泠2021年春季拍卖会网页。

〔28〕见《碑传集》第三册,940页。

〔29〕臣子贡单皆留档,且乾隆帝记忆惊人,对臣下所贡也较为留心,若以拒收之物反复呈进,会有对付之嫌。

〔30〕此函见西泠2021年春季拍卖会网页,应写于乾隆四十九年四月中旬,即王杰在山东迎驾蒙召见之后。

〔31〕在同为西泠拍卖的一封书信中,王杰写道:“汪、何两年兄处屡次借贷,自觉赧颜,虽不敢负伊,然无厌之求,亦当自忖,不可以此责人。年兄不肯相强,可谓爱我矣!抄书事亦相同,承示清单已祗悉矣。”可知其在京借贷并非易事,获得《御制诗四集》刊本也不太顺利。

〔32〕《清高宗实录》卷一二三八,乾隆五十年九月丁巳。

〔33〕《清史稿》卷一一四,职官一·兵部。

〔34〕录副奏折:刘墉、王杰、曹文埴:奏请展期办理皇朝通志、通典等事,乾隆五十一年十一月初九日。档号:031156030。

〔35〕《清高宗实录》卷一二四二,乾隆五十年十一月庚申。

〔36〕《二程集》卷六,伊川先生文一·奏疏。

〔37〕《清圣祖实录》卷一一一,康熙二十二年八月辛丑。

〔38〕《清会典事例》卷三〇八,礼部十九·经筵,629页。

〔39〕《清高宗实录》卷一二四八,乾隆五十一年二月庚辰。

〔40〕《清高宗实录》卷一二五六,乾隆五十一年六月丁亥。

〔41〕录副奏折:定亲王永琅等,奏为遵旨询问御史曹锡宝参奏和珅家人撞骗钱财事,乾隆五十一年六月十九日。档号:031434008。

〔42〕《清高宗实录》卷一二五六,乾隆五十一年六月庚寅。

〔43〕录副奏折:永琅等,奏为询明御史曹锡宝参奏不实请交部议处事,乾隆五十一年六月二十二日。档号:031434012。

〔44〕录副奏折:绰克托、刘墉等,奏为遵旨查议御史曹锡宝参奏和珅家人不实事,乾隆五十一年七月十五日。档号:031434017。

〔45〕〔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初笔》卷九,曹剑亭劾和珅,中华书局1984年版,192页。

〔46〕《清高宗实录》卷一二五三,乾隆五十一年四月庚子。

〔47〕《清高宗实录》卷一二七〇,乾隆五十一年十二月壬子。

〔48〕《清高宗实录》卷一二七一,乾隆五十一年十二月丙寅。

〔49〕《太乙舟诗集》卷十,和叶云素移居诗,二首,见《清代诗文集汇编》489册,470—471页。

〔50〕〔清〕陈沆:《叶云素师移居虎坊桥长歌志贺》,见《京师坊巷志稿》,229页。

〔51〕〔清〕昭梿:《啸亭续录》卷一,见《啸亭杂录》,384页。

〔52〕《葆淳阁集》卷二一,谢赐住房折,499页。另:现存军机处录副奏折中有此折,列于乾隆五十一年,无具体日期。

〔53〕〔清〕王杰:《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叙》,镌石,有拓片流传。

第九章 东阁大学士

〔1〕《乾隆朝上谕档》第十三册,乾隆五十二年正月十八日,683页。

〔2〕《清高宗实录》卷一二七三,乾隆五十二年正月丁亥。

〔3〕《乾隆朝上谕档》第十三册,乾隆五十二年正月十八日,683—684页。

〔4〕《清高宗实录》卷一二七一,乾隆五十一年十二月丁卯。

〔5〕《清高宗实录》卷一二七四,乾隆五十二年二月乙巳。

〔6〕《清高宗实录》卷一二七四,乾隆五十二年二月己酉。

〔7〕《清高宗实录》卷一二七六,乾隆五十二年三月甲戌。

〔8〕《清高宗实录》卷一二七九,乾隆五十二年四月戊午。

〔9〕谕内阁将《诸史同异录》从全书内掣出销毁并将总纂等交部议处,《纂修四库全书档案》,1992页。

〔10〕《清高宗实录》卷一二七五,乾隆五十二年二月乙卯。

〔11〕《清高宗实录》卷一二七七,乾隆五十二年三月己丑。

〔12〕《清高宗实录》卷一二七九,乾隆五十二年四月甲子。

〔13〕《清高宗实录》卷一二八五,乾隆五十二年七月癸巳。

〔14〕该图卷全长1060.5厘米,应是在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期间被窃夺,2005年出现于保利春拍,得以从法国回流国内。

〔15〕亦见于《秘殿珠林石渠宝笈汇编·续编》第七册,北京出版社2004年版,3679页。

〔16〕《清高宗实录》卷一三二四,乾隆五十四年三月癸亥。

〔17〕《乾隆朝上谕档》第十四册,乾隆五十四年三月初七日,796页。

〔18〕《清高宗实录》卷一三二四,乾隆五十四年三月甲子。

〔19〕《乾隆朝上谕档》第十四册,乾隆五十四年三月初七日,797页。

〔20〕《乾隆朝上谕档》第十四册,乾隆五十四年三月初八日,798—799页。

〔21〕《清高宗实录》卷一三二四,乾隆五十四年三月庚午。

〔22〕《乾隆朝上谕档》第十四册,乾隆五十四年四月十二日,829页。

〔23〕《乾隆朝上谕档》第十四册,乾隆五十四年四月十八日,834—835页。

〔24〕《乾隆朝上谕档》第十五册,乾隆五十五年二月初八日,461页。

〔25〕《清高宗实录》卷一三五〇,乾隆五十五年三月丙戌。

〔26〕《乾隆朝上谕档》第十五册,乾隆五十五年四月十八日,609页。

〔27〕《清高宗实录》卷一三五三,乾隆五十五年四月己巳。

〔28〕《清高宗实录》卷一三五三,乾隆五十五年四月辛未。

〔29〕《乾隆朝上谕档》第十五册,乾隆五十五年正月初一日,398页。

〔30〕本节所引王杰信函为四封,为收藏者曹勇先生提供,皆写于乾隆五十五年夏,亦即弘历八旬万寿之前,收信人为其妻子程氏、门客戴年兄。

〔31〕《清高宗实录》卷一三六一,乾隆五十五年八月庚午。

〔32〕《乾隆朝上谕档》第十六册,乾隆五十五年十一月初十日,29页。

〔33〕《乾隆朝上谕档》第十六册,乾隆五十五年十一月十九日,38页。

〔34〕《清史稿》卷三二二,尹壮图,10799—10802页。

〔35〕《清高宗实录》卷一三六七,乾隆五十五年十一月丁酉。

〔36〕《乾隆朝上谕档》第十六册,乾隆五十五年十一月二十三日,44—46页。

〔37〕《清高宗实录》卷一三六八,乾隆五十五年十二月辛酉。

〔38〕《清高宗实录》卷一三七〇,乾隆五十六年正月乙酉。

〔39〕《乾隆朝上谕档》第十六册,乾隆五十六年二月初四日,146—147页。

第十章 有形无形之象

〔1〕《清高宗实录》卷一三七一,乾隆五十六年正月戊戌。

〔2〕军机大臣奏询问纪昀前奏王杰派人办书勒派之事片,乾隆五十六年正月三十日,见《纂修四库全书档案》,2228页。

〔3〕军机大臣等奏询问纪昀前奏王杰派令书吏出银一事情形片,乾隆五十六年二月初一日,见《纂修四库全书档案》,2229页。

〔4〕《清高宗实录》卷一三九一,乾隆五十六年十一月戊子。

〔5〕《清通鉴》卷一四九,4641页。

〔6〕廓尔喀之役大胜后,弘历于当年十月初三日作《十全记》,并以四种文字刻石立碑,见《御制文三集》卷八,622页。

〔7〕《乾隆朝上谕档》第十六册,乾隆五十六年七月十三日,354页。

〔8〕《乾隆朝上谕档》第十六册,乾隆五十六年七月十三日,355—356页。

〔9〕《乾隆帝起居注》第38册,223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0〕详见下引弘历之《石刻蒋衡书十三经于辟雍序》。

〔11〕弘历:《石刻蒋衡书十三经于辟雍序》,《清代诗文集汇编》第330册,630页。

〔12〕《乾隆朝上谕档》第十六册,乾隆五十七年闰四月二十八日,797—799页。

〔13〕朱珪:东阁大学士王文端公墓志铭,《碑传集》卷二八,941页。

〔14〕姚鼐:光禄大夫东阁大学士王文端公神道碑文并序,《碑传集》卷二八,943页。

〔15〕黄寿祺、张善文:《周易译注》卷六,夬卦第四十三,407页,中华书局2016年版。

〔16〕〔清〕王杰:《惺园易说》上,夬卦·九三。见《清代诗文集汇编》第357册,551页。

〔17〕〔清〕凌扬藻:《蠡勺编》卷三五,若濡有愠。岭南遗书本,364页。

〔18〕〔清〕昭梿:《啸亭杂录》卷四,王文端,102—103页。

〔19〕《清史稿》卷三二二,钱沣传,10797页。

〔20〕《清稗类钞》第一册,第宅类·三王府四王府,187页。

〔21〕《乾隆朝上谕档》第十八册,乾隆五十九年十二月十六日,382页。

〔22〕〔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初笔》卷六,122页,中华书局1984年版。

〔23〕《王文端公年谱》,第十页。

〔24〕〔清〕王辉祖:《病榻梦痕录》五十五年,80页。

〔25〕〔清〕王辉祖:《病榻梦痕录》五十八年,96页。

〔26〕〔清〕凌廷堪:《校礼堂文集·县象赋》,见《凌廷堪全集》第三册,6—7页,黄山书社2009年版。

〔27〕《王文端公年谱》,第十三页。

〔28〕〔清〕纪昀:王伟人相国七十序,《纪晓岚文集》第一册,220—221页,河北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29〕〔清〕凌廷堪:《凌廷堪全集》第四册,124—125页。

〔30〕故宫博物院掌故部编:《掌故丛编》,615—616页,中华书局1990年版。

〔31〕《清高宗实录》卷一四三一,乾隆五十八年六月戊子。

〔32〕(美)何伟亚:《怀柔远人——马戛尔尼使华的中英礼仪冲突》第八章,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195页。

〔33〕《乾隆朝上谕档》第十七册,560—561页。

〔34〕《清史稿校注》卷二九五,鄂尔泰传,第十一册,8805—8811页。

〔35〕《清高宗实录》卷一四七〇,乾隆六十年二月戊午。

〔36〕军机大臣奉旨着将伍拉纳浦霖即行处斩,乾隆六十年十月初九日,《乾隆朝惩办贪污档案选编》四,3538页。

〔37〕谕内阁着将伍拉纳浦霖从重定拟钱受椿锁拿解京其子嗣发往伊犁充当苦差,乾隆六十年十月初七日,《乾隆朝惩办贪污档案选编》四,3531页。

〔38〕寄谕魁伦等着将钱受椿刑夹重责后再传集在省官员监同正法并供出馈送各员永不叙用,乾隆六十年十月十四日,《乾隆朝惩办贪污档案选编》四,3558页。

〔39〕寄谕魁伦等着将钱受椿迅速解京并严查其本籍及任所寄匿财物,乾隆六十年十月二十五日,《乾隆朝惩办贪污档案选编》四,3573页。

〔40〕《清稗类钞》第七册,王文端不许其子应试,3035页。

〔41〕罗修源为乾隆四十年乙未科二甲进士,王杰为会试副考官;朱文翰为乾隆五十五年庚戌科二甲进士,王杰为会试主考官。

〔42〕〔清〕王笃:《两竿竹室集》卷二,38页。

第十一章 “归政仍训政”

〔1〕《清高宗实录》卷三〇五,乾隆十二年十二月乙酉。

〔2〕《清高宗实录》卷一四七五,乾隆六十年三月己巳。

〔3〕《清高宗实录》卷一四八六,乾隆六十年九月辛亥。

〔4〕弘历:《御制诗余集》卷一,乐寿堂用丙申旧作韵,见《清代诗文集汇编》第329册,461页。

〔5〕弘历:《御制诗余集》卷九,新正乐寿堂,《清代诗文集汇编》第329册,573页。

〔6〕《清高宗实录》卷一一六六,乾隆四十七年十月甲子。

〔7〕《清稗类钞》第一册,帝德类·高宗内禅,250页。

〔8〕弘历:《御制诗文集》卷一,丙辰年正月初四日,见《清代诗文集汇编》第329册,462页。

〔9〕《韩城王氏宗谱》,第七世,澈,第七—八页。

〔10〕《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下编,第12册,4912页。

〔11〕《清仁宗实录》卷一,嘉庆元年正月辛亥。

〔12〕《清会典事例》卷三〇三,礼部一四·册立,571页。

〔13〕《清史稿校注》卷九五,嘉礼一·册立中宫仪,2812页。

〔14〕录副奏折:毕沅,奏报福康安病逝事,嘉庆元年五月二十二日。档号:031468099。

〔15〕录副奏折:和琳,奏为福康安猝患时症溘逝折,嘉庆元年五月十四日。

〔16〕弘历:《御制诗余集》卷六,见《清代诗文集汇编》第329册,533—534页。

〔17〕《国朝耆献类征》卷三二,宰辅三十二·孙士毅,见《清代传记丛刊》第139册,575页。

〔18〕录副奏折:福宁,奏报孙士毅患病甚重情形事,嘉庆元年六月十七日。档号:031650053。

〔19〕《清高宗实录》卷一四九五,嘉庆元年七月辛亥。

〔20〕录副奏折:和琳,奏为丰绅殷德到营恭谢恩赐事,嘉庆元年七月二十八日。档号:031651027。

〔21〕《钦定平苗纪略》卷三二,姜晟奏和琳病逝折,嘉庆元年九月十一日批,见《四库未收书辑刊》第四辑第14册,519页。

〔22〕弘历:《御制诗余集》卷八,大学士赠郡王福康安、总督赠一等公和琳灵榇至京亲临赐奠即事成什,《清代诗文集汇编》第329册,566页。

〔23〕《钦定剿平三省邪匪方略》正编卷六七,第九页。

〔24〕《清通鉴》卷一五五,清仁宗嘉庆三年三月初六日,4820页。

〔25〕《清仁宗实录》卷二一,嘉庆二年八月丁未。

〔26〕《清仁宗实录》卷二二,嘉庆二年九月甲午。

〔27〕弘历:《御制诗余集》卷一七,戊午元旦,《清代诗文集汇编》第329册,678页。

〔28〕《清仁宗实录》卷二六,嘉庆三年正月癸酉。

〔29〕弘历:《御制诗余集》卷一八,鉴远堂得句,《清代诗文集汇编》第329册,692页。

第十二章 嗣皇帝与二皇帝

〔1〕《清仁宗实录》卷一,嘉庆元年正月戊申,太上皇帝传位诏书。

〔2〕《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下编,第12册,4918页。

〔3〕《御制诗余集》卷三,暮春携嗣子皇帝恭谒东西两陵是日启跸用成长句,《清代诗文集汇编》第329册,497页。

〔4〕《御制诗余集》卷五,启跸幸避暑山庄即事成句,《清代诗文集汇编》第329册,526页。

〔5〕《乾隆帝起居注》四二,六十一年正月二十日。

〔6〕《清仁宗实录》卷一〇,嘉庆元年十月己卯。

〔7〕《清史稿校注》卷三四七,董诰传,9449—9450页。

〔8〕《嘉庆帝起居注》一,嘉庆元年十月初七日,第341页。此为稿本,括号内黑体字复被抹去。

〔9〕皆出自《嘉庆帝起居注》一,元年十月初七日己卯,341—342页。

〔10〕和珅:《嘉乐堂诗集》,见《清代诗文集汇编》426册,672页。

〔11〕见《清代诗文集汇编》第426册,673页。

〔12〕和珅:病中作,见《清代诗文集汇编》第426册,668页。

〔13〕《嘉庆帝起居注》一,元年六月二十九日,227页。

〔14〕《清仁宗御制诗》卷五,畅远楼书怀,见《故宫珍本丛刊》第571册,151页。

〔15〕《清史稿校注》卷三四七,董诰传,9450页。

〔16〕《清仁宗实录》卷七,嘉庆元年七月壬戌。

〔17〕《清仁宗实录》卷八,嘉庆元年八月丁丑。

〔18〕《乾隆帝起居注》四二,乾隆六十一年八月十三日乙酉。

〔19〕《嘉庆帝起居注》一,嘉庆元年八月二十三日乙未。

〔20〕《清仁宗实录》卷一四,嘉庆二年二月戊寅。

〔21〕和珅等奏折:福长安进见太上皇面奏及垂询情形,嘉庆二年二月十一日,《和珅秘档》第八册,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9年版,81—82页。

〔22〕和珅等奏折:进见太上皇面奏暨垂询事宜,《和珅秘档》八,90—91页。

〔23〕《两竿竹室集》卷二,104页。

〔24〕《啸亭杂录》之“续录”卷一,翻书房,中华书局1980年版,397页。

〔25〕《嘉庆帝起居注》一,嘉庆元年十月初七日己卯。

〔26〕《清仁宗实录》卷十九,嘉庆二年闰六月壬戌。

〔27〕〔清〕陈康祺:《郎潜纪闻二笔》卷六,董文恭不愧为社稷臣,中华书局1984年版,420页。

〔28〕〔清〕陈康祺:《郎潜纪闻二笔》卷八,和珅讦海兰察之短,中华书局1984年版,457页。

〔29〕〔清〕陈康祺:《郎潜纪闻二笔》卷三,谕旨前军机署名之例,中华书局1984年版,376页。

〔30〕《葆淳阁集》卷二四,谢首逆王三槐就擒恩予议叙折,530—531页。

〔31〕《清通鉴》卷一五五,第11册,4827—4828页。

〔32〕《乾隆帝起居注》第42册,乾隆六十四年正月初三日,543页。

〔33〕《御制诗余集》卷二十,己未元旦,《清代诗文集汇编》第329册,727页。

〔34〕《御制诗余集》卷二十,望捷,《清代诗文集汇编》第329册,727页。

〔35〕《万岁爷进药底簿》,封面题“乾隆六十三年十二月吉日立”,今存第一历史档案馆。

〔36〕《清仁宗实录》卷三七,嘉庆四年正月壬戌。

〔37〕李岳瑞:《春冰室野乘》卷上,和珅供词,“又太上皇帝病重时,奴才将宫中秘事向外廷人员叙说,谈笑自若,也是有的”。见于宋联奎辑《关中丛书》第八集,陕西通志馆1936年版,28页。

〔38〕《清仁宗实录》卷三七,嘉庆四年正月壬戌。

〔39〕《更生斋文》甲集卷四,见《洪亮吉集》第三册,中华书局2001年版,1028页。

〔40〕《清史稿校注》卷三六二,广兴,9603页。

〔41〕李春光纂:《清代名人轶事辑览》,190—191页。

〔42〕《啸亭杂录》卷十,权臣同列,316—317页。

〔43〕胡季堂奏折:请将和珅凌迟处死,嘉庆四年正月十五日。见于《和珅秘档》第八册,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9年版,387—388页。

〔44〕《艺风堂杂钞》卷三,和致斋相国事辑,中华书局2010年版,155页。

〔45〕以上五条皆见于《和珅秘档》第八、第九册。

第十三章 章内阁首辅

〔1〕《清仁宗实录》卷三七,嘉庆四年正月癸亥。

〔2〕详见《清会典事例》卷四六一至四六三,礼部·丧礼·高宗纯皇帝大丧仪。

〔3〕《清仁宗实录》卷三八,嘉庆四年正月己卯。

〔4〕《葆淳阁集》卷二十四,531—532页。

〔5〕见于《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下编卷一二,4990—4991页。

〔6〕《清通鉴》卷一五六,嘉庆四年四月初七日,4855页。

〔7〕《清仁宗实录》卷五三,嘉庆四年十月丁未。

〔8〕录副奏折:朱珪,奏为洪亮吉投书事未及时参奏自请交部议处事,嘉庆四年八月二十六日。档号:031477049。

〔9〕录副奏折:刘权之,奏为办事迟延自请交部议处事,嘉庆四年八月二十六日。档号:031477048。

〔10〕《卷施阁文》甲集续卷,乞假将归留别成亲王极言时政疏,见《洪亮吉集》第一册,223—230页。

〔11〕《清史编年》卷七,第176页。

〔12〕《清仁宗实录》卷五〇,嘉庆四年八月癸丑。

〔13〕《洪亮吉集》第五册,洪北江先生年谱,2346页。

〔14〕漆永祥:《汉学师承记笺释》卷四,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453页。

〔15〕题名《上石经馆总裁书》,见《卷施阁文甲集》卷七,《洪亮吉集》第一册,160页。

〔16〕〔清〕伊秉绶:《留春草堂诗钞》卷七,赠江郑堂藩,见《续修四库全书》1475册,784页。

〔17〕《清代传记丛刊》第119册,267页。

〔18〕刘国宣:《宋学渊源记笺证》卷上,前叙,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年版,45页。

〔19〕《纪晓岚文集》第八卷,周易义象合纂序,154页。

〔20〕《纪晓岚文集》第八卷,丙辰会试录序,149页。

〔21〕〔清〕赵慎畛:《榆巢杂识》上卷,提倡理学,中华书局2001年版,107页。赵慎畛(1761—1825),嘉庆元年丙辰科二甲进士,选庶吉士,历编修、御史,道光五年逝于云贵总督任上。

〔22〕刘国宣:《宋学渊源记笺证》卷上,孙景烈,129页。

〔23〕《葆淳阁集》卷二四,请速蒇军务折,532—533页。

〔24〕颙琰:《御制诗初集》卷二六,立秋日遣闷八韵,见《故宫珍本丛刊》第572册,11页。

〔25〕《清史稿校注》卷三七四,那彦成。本节引文未出注者,均见该传。

〔26〕《清仁宗实录》卷五六,嘉庆四年十二月壬寅。

〔27〕《清仁宗实录》卷五八,嘉庆五年正月。

〔28〕《葆淳阁集》卷二四,谢赐医诊视折,533页。

〔29〕《清史稿》卷三四三,书麟,11125页。

〔30〕赵翼:同年王惺园相公见余廿二史札记有感于前朝荆楚流氛事手书远讯敬赋奉酬,《赵翼全集》第六册,863页。

〔31〕《葆淳阁集》卷二三,请议处折,516—517页。

〔32〕《啸亭杂录》卷十,文体,316页。

〔33〕〔清〕赵慎畛:《榆巢杂识》上卷,戴紫垣论享福泽,中华书局2001年版,128页。

〔34〕〔清〕陈康祺:《郎潜纪闻二笔》卷一,嘉庆辛酉科诗题,333页。

〔35〕《啸亭杂录》卷四,王文端,102页。

〔36〕此函现藏故宫博物院书画部,收信人应是王杰的门生,在外省任州县之职,姓名无考。

〔37〕录副奏折:着为大学士王杰、刘墉等充会典馆正总裁……谕旨,嘉庆六年十一月初八日。档号:035692139。

〔38〕一种写着姓名、职衔的薄木牌,宽一寸,长约一尺,上端分为不同颜色,宗室王公用红头牌,大臣用绿头牌。其牌通常在皇帝用膳时递呈,故名膳牌。

〔39〕《清仁宗实录》卷九八,嘉庆七年五月甲戌。

〔40〕《清仁宗实录》卷一百,嘉庆七年七月辛未。

〔41〕赵翼:闻惺园相公以老病乞休恩旨慰留感赋,《瓯北集》卷四四,见于《赵翼全集》第六册,895页。

第十四章 归去来兮

〔1〕王杰致富俊信函,现存故宫,写于嘉庆四年九月二十六日,阅后可知两家交往亲切。富俊(1749—1834),字松岩,蒙古正黄旗,翻译进士,乾隆六十年五月升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九月为镶白旗满洲副都统,十二月为兵部侍郎,此后历科布多参赞大臣、乌鲁木齐都统,嘉庆四年八月授喀什噶尔参赞大臣。

〔2〕《韩城王氏宗谱》第八世,杰公次子·垿时,第二十一—二十三页。

〔3〕据《韩城王氏宗谱》,第七世,廷诏公三子·杰,“庶妣姚氏卒于嘉庆五年正月十七日亥时,附葬公次”,第十二页。

〔4〕《王文庄日记》有稿本分藏国家图书馆与上海图书馆,著者王际华,字秋瑞,号白斋,乾隆十年探花,三十八年八月调户部尚书。户部饭银较优,每年加起来超过万两,而内阁首辅应不低于此数。

〔5〕〔清〕汤金钊:《寸心知室存稿》卷六,嘉庆十二年祭汪龙庄先生文,《清代诗文集汇编》第507册。

〔6〕录副奏折:王杰,奏请休致事,嘉庆七年七月十六日。档号:031485006。

〔7〕《清仁宗实录》卷一〇一,嘉庆七年七月甲申。

〔8〕《刘文清公遗集》卷十三,见《清代诗文集汇编》348册,81页。

〔9〕江藩编:《赐杖集》,第四—六页,国家图书馆分馆藏。

〔10〕《清会典事例》卷七〇三,兵部·邮政,第八册,752页。

〔11〕《满汉名臣传》续集,卷六三,王杰,3564—3565页。

〔12〕王杰:春日归田赋别词馆前辈暨同朝诸公,见《祖帐集》卷首,亦见《葆淳阁续集·葆淳阁集补遗》,陕西省图书馆藏。

〔13〕《清会典》卷一一,吏部·考功清吏司,“凡官年老告休者,则令致仕。大臣予告者,或加衔,或食俸,皆出特恩,以示优异焉”,98页。

〔14〕纪昀:嘉庆癸亥闰二月韩城相国予告归里赋诗留别即次原韵。另见《纪晓岚文集》第一册,河北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565—566页。

〔15〕《清仁宗实录》卷一〇九,嘉庆八年闰二月乙酉。

〔16〕颙琰:《御制诗初集》卷四四,送原任大学士王杰归里,《清代诗文集汇编》第459册,628—629页。

〔17〕昭梿:《啸亭杂录》卷四,王文端,103页。

〔18〕《清仁宗实录》卷一〇九,嘉庆八年闰二月己丑。

〔19〕朱批奏折:颜检,奏为原任大学士王杰蒙恩准休驰驿回籍途经保定札知前途地方官妥为护送事,嘉庆八年三月十一日。档号:0401120264084。

〔20〕朱批奏折:王杰,奏报抵里日期事,嘉庆八年四月初一日。档号:0401130141021。

〔21〕朱批奏折:祖之望,奏为原任大学士王杰蒙恩驰驿还乡已经回抵原籍韩城事,嘉庆八年四月十五日。档号:0401120264051。

〔22〕朱批奏折:王杰,奏报抵里日期事,嘉庆八年四月初一日。档号:0401130141021。

〔23〕户科题本:方维甸,题为代奏陕省士民王杰等蒙恩蠲免民欠地耗银两谢恩事,嘉庆八年十月初三日。档号:0220718457007。

〔24〕朱批奏折:王杰,奏为叩谢钦点蠲免陕西钱粮天恩事,嘉庆八年七月初六日。档号:0401350035056。

〔25〕朱批奏折:王杰,奏为叩谢钦点蠲免陕西嘉庆七年积欠钱粮天恩事,嘉庆八年十一月初一日。档号:0401350036013。

〔26〕朱批奏折:王杰,奏为蒙恩赈恤陕西谢恩事,嘉庆九年十月二十九日。档号:0401020071032。

〔27〕《清仁宗实录》卷一一六,嘉庆八年七月己亥。

〔28〕王杰:请恩准邪匪投首折,《葆淳阁集》卷二二,515—516页。

〔29〕朱批奏折:王杰,奏为刍议川匪业已剿竣不必复有用兵之名事,嘉庆九年八月初八日。档号:0401130148035。

〔30〕《清高宗实录》卷六九三,乾隆二十八年八月丙午。

〔31〕《清高宗实录》卷八八二,乾隆三十六年四月壬申。

〔32〕载《紫禁城》2021年5月号,146—153页。

〔33〕末署“嘉庆甲子花朝之吉通家弟王杰撰”,今有光绪五年刻本。

〔34〕朱批奏折:方维甸,奏为大学士王杰及伊妻八十生辰亲赍御笔并钦赐各件赴韩城传旨事,嘉庆九年九月二十五日。档号:0401020143052。

〔35〕颙琰:《御制诗二集》卷七,《清代诗文集汇编》第460册,181页。

〔36〕王杰:恭和原韵二首,《赐杖集》卷首,第二—三页。

〔37〕朱批奏折:王杰,奏为奉到谕旨谢恩事,嘉庆九年十月二十九日。档号:0401130150001。

〔38〕朱批奏折:颜检,奏为大学士王杰进京谢恩途经保定事,嘉庆九年十二月初二日。档号:0401130156031。

〔39〕〔清〕黄钺:王文端公挽诗,《壹斋集》卷十九,见《清代诗文集汇编》第428册,364页。

〔40〕《清仁宗实录》卷一三八,嘉庆九年十二月辛酉。

〔41〕阮元:《王文端公年谱》,第十八页。

〔42〕颙琰:《御制诗二集》卷八,见《清代诗文集汇编》第460册,192—193页。

〔43〕〔清〕吴振棫:《养吉斋丛录》余录卷十,中华书局2005年版,452页。

〔44〕《清仁宗实录》卷一三九,嘉庆十年正月乙未。

〔45〕《知足斋诗续集》卷二,送王文端公丧至长新店吴编修裕德汪学士滋畹费掌科锡章留宿店中为经纪其家事感而赋之,见《清代诗文集汇编》第376册,603页。

〔46〕〔清〕伊秉绶:《留春草堂诗钞》卷五,见《清代诗文集汇编》第439册,148页。

〔47〕黄钺:王文端公挽诗小注,《壹斋集》卷十九,见《清代诗文集汇编》第428册,364页。

〔48〕赵翼:王惺园相公挽诗,《瓯北集》卷四七,见《清代诗文集汇编》第362册,969页。

〔49〕王笃:丙戌五月四日圆明园引见蒙恩授庶吉士恭纪,《两竿竹室集》卷三,十一页。

〔50〕王鼎:《文端公行谊附录》,在《葆淳阁续集》卷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