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变乱蜂起

二、变乱蜂起

嘉庆元年的干支为丙辰,是乾隆帝特为举行内禅让选定的年份。有意思的是白莲教各路首领商定的起事日期,也是丙辰,而且具体到“辰年辰月辰日”,即嘉庆元年三月初十日。三辰谓日、月、星,“昭昭若三辰之丽于天,滔滔犹四渎之纪于地”,看来秘密会党中也有读书人啊。

襄阳城的成功抓捕与大屠戮,使官府松了口气,却不知并未起到吓阻作用。齐林为人慷慨有豪气,在教徒中威望很高。姚之富为齐林徒弟,足智多谋,被教众称作“老师傅”。而王聪儿十六岁嫁与齐林,不几年便成为丈夫的得力助手。齐林遇害后,王聪儿剪发立誓,素衣白马,与姚之富凝聚教众,决意要为夫报仇。襄阳成了白莲教各支派联络的中心,各地教众积极筹备,商定共同举大事。

最先的暴动发生在枝江、宜都一带。刚入正月,官府就侦知教徒打算闹事的信息,派人缉拿。首领张正谟等被迫提前起事,周边数县教徒纷纷响应,长乐、长阳、东湖、远安所在皆乱。可笑可悲的是当阳知县黄仁,平日追查白莲教甚严,闻知教民起事,紧急召集所属吏役捕快布置镇压,岂知这些人多数已入教,对黄仁早就切齿痛恨,将他拿下祭旗,教军大举拥入城门。当阳是教众占据的第一个县城,城中竖起元帅旗,制造大炮火药,囤积粮食,整顿兵马,准备迎击官军。时在嘉庆元年二月。

湖广总督毕沅急调大军前来,张正谟率教众抵抗,交战不利后退居灌湾脑。这里山高路险,附近教众纷纷来归,迅速聚集起一万多教军,设卡埋雷,与官军殊死厮杀。湖北巡抚惠龄督官军几次进剿,始终心存忌惮,不敢轻进。一波未平,施南府的来凤又闹将起来,杨子敖反于小坳,谭贵反于旗鼓寨,知县庄纫兰率兵前往堵拿,交手时不敌而死,教众乘胜占领来凤县城。几乎同时,郧阳、宜昌白莲教徒纷纷暴动,冲州劫府,渐成燎原之势。毕沅提出“分头扑灭,以速为贵”的建议,朝廷即命分片包干,督责各地官员合击,白莲教却是此起彼伏,“忽分忽合,忽南忽北”,总也不能扑灭。翻开《清仁宗实录》,常可见长长的谕旨,连日皆有,多数出自太上皇帝,措辞严厉激切,前线领兵大员则是各有苦衷。

三月初十日凌晨,姚之富、王聪儿率襄阳教众起事,屯集于黄龙珰,旗上大书“替夫报仇”。襄阳是白莲教的大本营,也是该教最早被残酷镇压之地,复仇情绪最为强烈。教军气势甚盛,先焚毁吕家驿,掠樊城城郊,接着直扑襄阳城。由于城高墙厚,城内官兵早有预备,教军内应已被肃清,攻势受挫。姚王还分兵一路挺进武昌,与当地教众会合,一举攻占孝感,杀死两名参将,省城赶紧戒严。

六月,弘历命回京述职的乌鲁木齐都统永保折向前线,总统湖北军务,形势略有转机。七月,毕沅克复被教军占据半年多的当阳县城。八月,福宁等剿平来凤教军,惠龄攻克灌湾脑,枝江之乱平定。九月,襄阳西路教军在叶家店大部被歼,东路亦接连失利,转入河南。可也就在这个月,四川教众大起,徐天德在达县亭子铺造反,王三槐、冷天禄等在东乡呼应,各聚党徒一万多人,贵州的清溪也有响应。教徒中有不少参加过金川之役的老兵,作战勇猛且奇招迭出,不断攻袭清军,先是小打小闹,后来竟然在夜间劫营。安溪镇总兵花连布、重庆镇总兵袁国璜乃镇压苗变的悍将,皆死于教军手中。

及至岁末,四川巴州又出了大乱子:罗其清、苟文明等打出反旗,附近数县一时并起,光是头领就有几十人。此地教众勇悍异常,围打巴州,攻占东乡,成都副都统佛住也被杀死。巴州属保宁府,与陕西相连,距湖北亦不远,三省教众很快连为一体,声势更显浩大,令朝廷震惊。嘉庆,是乾隆帝为儿子特选的年号,寓意甚美。可在这样一个元年,实在是无“嘉”可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