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错讹问题
编纂《四库全书》这样一部旷世巨著,雇用如此之多的抄录人手,最怕的就是把关不严,粗制滥造,那可就成了大笑话。乾隆帝虑及于此,设置了繁复的选目和审稿环节,调集国内的知名学者参与其中,也为之配备了强大的总裁和总纂班底,一切都是为了保障图书质量。
《四库全书》的总裁官,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是选派学识和书法俱优的皇子,先是皇六子永瑢,后来增派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
二是命枢阁重臣参与其中,如刘统勋、舒赫德、于敏中、阿桂、英廉、和珅等,有的要审稿,有的负责协调管理和后勤保障;
三是侍郎一级的学者型官员,如张若溎、曹秀先、李友棠,以及后来加入的王杰,为审读把关的主力,以下才是纪昀等总纂官。
而最后一道关口,是弘历自己。他可真是一位精力无限、精光四射的君主,日理万机,仍能亲自审阅书稿,开始时几乎每篇都读,甚至觉得总裁审得太慢,督策尽快呈交。正是皇上本人,很快发现存在一些错讹,谕知枢阁大臣:
现在纂办四库全书,以广石渠金匮之藏,自应悉心校缮,俾免鲁鱼亥豕之讹。今呈进已经缮成之《荟要》各卷内,信手翻阅,即有错字二处,则其余书写舛误者,谅复不少。若不定以考成,难期善本。其如何妥立章程,俾各尽心校录无讹之处,着总裁大臣详议具奏。〔26〕
一班枢阁大臣赶紧研究,认为问题出在缺少考核和人员不够上,很快制订出严格的“功过处分条例”,并请求增添十六名《四库全书》缮本复校官,六名《四库荟要》缮本复校官,细加核勘。御批照议办理。
三十九年二月,四库馆呈进重录的《圣祖仁皇帝御制文集》。此类书籍为武英殿原刊,经过一遍遍校对,也不会有违碍之处,总裁等较为放心,于封面上写下“原本校刊精审,并无应签之处”。乾隆帝也以为其中断无错误,岂知随意抽出一本翻翻,竟发现原诗的“桃花”被写成“梅花”。他说自己对于抄录呈览的各种书籍,并未尝有意苛求,也没有时间通篇细读,只是信手披翻,就遇上这种错字,可知其他舛误之处必然不少,各位总裁官岂可都这样掉以轻心的吗?
乾隆帝决定对总裁官严肃处理,以为儆诫,谕曰:
此内如皇六子质郡王永瑢、舒赫德、福隆安,虽派充总裁,并不责其翻阅书籍,乃令统理馆上事务者。英廉办理部旗及内务府各衙门,事件较繁,亦难悉心校阅。金简另有专司,此事本非其职。至于敏中,虽系应行阅书之人,但伊在军机处办理军务,兼有内廷笔墨之事,暇时实少,不能复令其分心兼顾。所有皇六子永瑢、舒赫德、于敏中、福隆安、英廉、金简,俱着从宽,免其交部。其余总裁,每日到馆,岂可于呈览之书,竟不寓目!且全书卷帙浩繁,朕并非责伊等挨篇细校,但能每本抽阅数处,时为驳正,则校对及誊录等皆知有所儆畏经心,何竟见不及此耶!王际华、蔡新、张若溎、曹秀先、李友棠,俱着交部察议,其复校、分校等员,并着一并交部议处。〔27〕
录下这段谕旨,便可知总裁阵容虽称强大,实际多属荣誉头衔,真正干活和起作用的,主要还靠几位副总裁。三十九年十月,乾隆帝从避暑山庄返京,翻阅四库馆呈进的由《永乐大典》内散篇辑成之书,又发现有的抄错,有的系原文旧讹或文义不顺,不止一两处,再次对纂修人员做出处分,并对相关总裁蔡新、张若溎、李友棠交部察议。
总裁官一大串,处分的总是这几位,而且以副总裁为多。弘历思虑细密,也会想到难以服众,且不利于把好质量关,便在四十二年三月,发布了一项新规。那是副总裁刘墉在签字进呈《少阳集》之后,又发现“誊写错字”,自请交部议处。乾隆帝宣布:
自今年正月起,所有进过书籍讹错之处,交军机大臣通行查核。经朕看出错讹者,其分校复校名下错至两次,总裁名下所校错至三次者,均着查明,奏请交部议处。处分原轻,不过示以知愧,既已分阅,可不悉心乎!此后着交军机大臣照此,每三月一次,查办奏闻。其总纂官纪昀、陆锡熊,总校官陆费墀,所办书籍既多,竟应免其处分,而伊等应更详慎办理,期于无误。设或因此稍有懈弛,则非朕体恤伊等之意矣。〔28〕
这位大皇帝的举措总不免带有偏爱,因为欣赏纪昀和二陆的才学,也知三人在馆中兢兢业业,特意将三人画在圈外。
不久后,都察院和吏部呈上处分建议:校书出现错误,《四库全书》总裁罚俸半年,总校、分校、复校罚俸一年。皇上不同意,说编纂此书乃“嘉惠天下万世”之举,总裁等理应悉心办理,若是漫不经心,其过更重。弘历还说:担任总校、分校的不过是翰林、中书等员,薪俸较低,又无养廉银,若将一年之俸罚去,何以养家?而总裁为尚书、侍郎,平日所得廉俸优厚,即使罚俸一两年,也不至于过不下去,决定改为总裁罚俸半年,其他人罚俸三个月。为显示严格公正,乾隆帝也专发谕令:担任总裁的三位皇子所校之书如有错误,一体查核处分,从其应得分例内坐扣。
历来校书如扫落叶,编纂《四库全书》雇用了大批抄录者,水平不一,每日又有字数的限额,不免存在一些错讹,而审校核对量极大,也难以一一检出。到了总裁这一关,各有一摊子本管公务,且挂名的多,实际看稿的少,也是无法解决差错问题,使皇上很是头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