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 录
韩城王氏世系简图
说 明:
一、韩城王氏并非同宗,王杰一族出于太原,先世居山西洪洞县,明清易代之际七世祖王进顺携家避乱于韩城,遂定居务农,“桑间十亩,勤俭传家”。
二、名字标黑者为王杰本支先辈;第八世、第九世仅列王杰子孙。
第一世 进顺
第二世 太节 太义 太连 太辅
第三世 汝龙
第四世 养元 养瑀
第五世 家保 家檀 家权 家全
第六世 廷廷训 廷诏
第七世 楷 熉 桂 煜 鉴 瀚 浚 澈 杰
第八世 塖时 垿时 堉时 塽时
第九世骘 骕 笃
骞
驯
王杰年表
王杰,字伟人,号惺园,别号畏堂、葆淳。七世祖王进顺于明清之交携家自洪洞迁至韩城,遂定居。父亲王廷诏曾任税课司大使、石门县主簿,母亲吴氏,生三子,杰为其季,“幼沉毅,不苟言笑”。
雍正三年乙巳(1725)一岁
十月二十七日寅时,生于韩城祖宅。时祖父王家檀已逝,父亲廷诏被迫休学务农,而心有不甘。
雍正六年戊申(1728)四岁
父亲王廷诏在两个哥哥的全力支持下,得以营田例(即响应朝廷号召营造水田)得任杭州中务税课司大使,举家赴浙江,大伯二伯的五个儿子随行至杭州读书。
雍正七年己酉(1729)五岁
廷诏延聘塾师在家中为众子侄授课,王杰随哥哥们入学。
雍正十年壬子(1732)八岁
读书颖悟,已显现书法才能,能书匾额大字。
乾隆七年壬戌(1742)十八岁
考补韩城县学生员,回家乡就读。
十一月十九日,尹继善因丁忧解任川陕总督。
乾隆八年癸亥(1743)十九岁
在县学读书。娶同县监生程普之女,夫妻同龄而程氏长一个月。
乾隆九年甲子(1744)二十岁
在学政岁试时考列高等,补廪膳生。
三月,陈宏谋接任陕西巡抚。
乾隆十一年丙寅(1746)二十二岁
在县学读书。八月二十七日,长子塖时生。曾短暂担任某官幕僚。
十一月,陈宏谋卸任调江西。
乾隆十二年丁卯(1747)二十三岁
遵父命入关中书院读书,以古文辞见长,深得山长孙景烈器重,终生视其为恩师;二哥王澈、堂兄王煜同在该书院求学。
乾隆十三年戊辰(1748)二十四岁
正月十八日,陈宏谋接任陕西巡抚。五月,朱珪中进士,选庶吉士。十一月,尹继善以协办大学士接任陕甘总督。
乾隆十六年辛未(1751)二十七岁
在关中书院读书。八月初七日,次子垿时生。是年可能进入尹继善幕府。尹于闰五月调两江总督,荐与陈宏谋;宏谋于十月改调河南,似未跟从。
闰五月,刘墉中二甲第二名进士,阅卷官本拟状元,乾隆帝担心有关节(其父刘统勋为刑部尚书),命与吴鸿对调。
乾隆十八年癸酉(1753)二十九岁
考选拔贡生,时任陕西学政为翰林院编修吴嗣富,巡抚为钟音。
二月,尹继善再任陕甘总督,十月以内迁卸任。
乾隆十九年甲戌(1754)三十岁
年初,赴京参加十二年一届的拔贡朝考,列于一等第一名(因属分批考试,此名次应为陕西省选拔贡生之首)。四月二十四日,礼部带领引见,以教职用,选授蓝田教谕。四月二十六日,父亲王廷诏去世,丁忧,未赴任。
闰四月,庄培因廷试得状元,纪昀、朱筠、钱大昕皆在同榜二甲。七月十七日,陈宏谋接任陕西巡抚。
乾隆二十一年丙子(1756)三十二岁
七月,丁忧期满,进入以江南河道总督兼署两江总督的尹继善之幕,司书记。
十月,尹继善实授两江总督,兼管河道事务。
乾隆二十二年丁丑(1757)三十三岁
六月,陈宏谋调任江苏巡抚,经尹继善推荐入幕。宏谋为理学大臣,王杰得闻性命躬行之说,终生受益。九月初五日,三子堉时生。
五月,彭元瑞中二甲第八名进士,选庶吉士。
乾隆二十四年己卯(1759)三十五岁
秋,赴西安参加乡试,中副榜;再回苏州陈宏谋幕府。
乾隆二十五年庚辰(1760)三十六岁
秋,再赴西安乡试,中举,列在第七名,一说为第六名。
乾隆二十六年辛巳(1761)三十七岁
弘历为庆贺母亲的七十大寿特开恩科,称“太后七旬万寿恩科”。
赴春闱,得中会试第十名,廷试一甲第一名(本列在进呈十卷的第三,乾隆帝阅卷后亲自改为第一,即状元);授修撰,入庶常馆读书。当年年底,将母亲与妻儿迎至京师。
乾隆二十七年壬午(1762)三十八岁
春,致函老师孙景烈。六月,钦定为湖南乡试副考官(翰林院侍读钱大昕为正考官),赴长沙,以阅卷认真、录取公正广受好评;二人返京后的奏折上有朱批,对王杰多有期许。
乾隆二十八年癸未(1763)三十九岁
五月,通过庶常馆散馆考试,得一等第三名。
六月,陈宏谋调任吏部尚书,不久加太子太保衔。
乾隆二十九年甲申(1764)四十岁
十月,出任福建学政,以接替丁忧离职的纪昀。十一月二十五日离京赴任;行前上谢恩折,朱批“人竟似可用者”。
尹继善于当年四月擢文华殿大学士,仍兼两江总督。陈宏谋于七月初一日升任内阁协办大学士。
乾隆三十年乙酉(1765)四十一岁
在福建学政任上。接母亲与妻子至福州。
在乾隆帝第四次南巡后,尹继善不再兼任江督,回京入阁办事,兼军机大臣。
乾隆三十二年丁亥(1767)四十三岁
在福建学政任上。擢翰林院侍读,从五品。
三月十七日,陈宏谋升任东阁大学士,兼管吏部事务。
乾隆三十三年戊子(1768)四十四岁
在福建学政任上。六月,授詹事府右庶子,五品。十月,迁侍讲学士,从四品。十二月十六日,与新任福建学政阿肃交接后返京。
乾隆三十四年己丑(1769)四十五岁
正月二十七日,自福州回至京师,擢少詹事,正四品。九月十三日,钦命为武会试副考官,正考官为刑部右侍郎张若溎。九月二十八日,署日讲起居注官。
陈宏谋于七月间患病,屡次恳请退养,谕令安心调理,若明春复元即照旧任职,如加重则可乘船归乡。尹继善于十二月兼翰林院掌院学士。
乾隆三十五年庚寅(1770)四十六岁
二月初九日,担任日讲起居注官。
乾隆三十六年辛卯(1771)四十七岁
四月初八日,京察一等。四月二十日,升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六月初三日,兼庶常馆总教习。六月十二日,受命“在南书房行走”。六月十六日,钦定为江西乡试正考官,编修曹仁虎(同年进士)为副考官。九月初二日,有旨命担任浙江学政,由南昌直接赶往新任。十月二十日,抵达杭州任所。
陈宏谋辞职于二月间获准,离京前往尹府辞行,继善卧病在床,仍赋诗送行。四月二十一日,尹继善病逝。六月初三日,陈宏谋卒于山东韩庄舟次。
乾隆三十七年壬辰(1772)四十八岁
在浙江学政任上。迎养母亲与妻小于杭州学署。
乾隆三十八年癸巳(1773)四十九岁
春,四库全书馆正式设立,以刘统勋、刘纶、于敏中、福隆安、王际华、裘曰修为正总裁,英廉、庆桂、张若溎、曹秀先、李友棠为副总裁,纪昀、陆锡熊为总纂。
乾隆三十九年甲午(1774)五十岁
九月初二日,在王杰即将三年任满之际,有旨命回京后“即着署理工部右侍郎事务”。十二月十九日,调任刑部右侍郎。
乾隆四十年乙未(1775)五十一岁
三月初六日,钦定为会试副考官,正考官为兵部尚书嵇璜。五月,奉旨主试八旗教习;与之交往密切的汪辉祖、戴均元,曾举劾和珅家人的曹锡龄皆出于乙未科二甲。
十一月,和珅升御前侍卫、副都统。
乾隆四十一年丙申(1776)五十二岁
正月十八日,因李友棠丁母忧,前往接替他的曹文埴于途中父亲病亡,受命再任浙江学政。十二月二十四日,奏请自行选工刊刻《御制诗三集》,得到乾隆帝允准。
和珅崛起于政坛,一年之内连升为户部右侍郎、军机大臣、总管内务府大臣、国史馆副总裁等,赏一品朝冠,赐紫禁城骑马。
乾隆四十二年丁酉(1777)五十三岁
八月二十八日,有旨命回京后署理礼部侍郎,彭元瑞接任浙江学政。十月初八日,调任吏部右侍郎。十月二十二日兼任四库全书馆、三通馆副总裁。
和珅任户部左侍郎,兼署吏部右侍郎,兼步军统领。
乾隆四十三年戊戌(1778)五十四岁
三月初六日,钦定为会试副考官,正考官为大学士于敏中;乾嘉学派代表人物之一的章学诚即在本科二甲。
乾隆四十四年己亥(1779)五十五岁
二月初四日,转任吏部左侍郎。五月,奉旨添派阅看《大清一统志》。六月初十日,钦定为浙江乡试正考官,侍讲学士吴省钦为副考官。九月,小女金儿嫁与朱珪之子锡经。十二月初九日,兼任武英殿总裁。十二月十一日,兼国史馆副总裁。
乾隆四十五年庚子(1780)五十六岁
三月十四日,三任浙江学政。三月十六日,参奏武英殿提调陆费墀“遗失各书底本四五百种,……请勒限追缴”。
和珅之子丰绅殷德被乾隆帝指为十公主额驸;和珅升任御前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正白旗领侍卫内大臣,兼四库全书馆正总裁、理藩院尚书。
乾隆四十七年壬寅(1782)五十八岁
四月十三日,在浙江学政任上,授左都御史。约于七月底自浙江回京。八月初四日至避暑山庄,召对时乾隆帝询及其母年岁,御书“南陔承庆”匾额赐之,并命兼任四库全书馆副总裁。十一月,四子塽时出生。
七月九日,命续缮《四库全书》三分,分藏扬州大观堂之文汇阁、镇江金山寺之文宗阁、杭州圣因寺行宫之文澜阁,俾便江浙士子得以就近观摩誊录。二十一日,以文渊阁本告成,永瑢等恭上《进四库全书表文》,乾隆帝大喜,赐撰表之陆锡熊、吴省兰,以及改定润色的纪昀扇缎笔墨有差。
乾隆四十八年癸卯(1783)五十九岁
五月十三日,母亲吴太夫人在京病逝,以丁忧解职。九月扶榇回籍,路上走了约两个月,在乡守制。
乾隆四十九年甲辰(1784)六十岁
三月初四日,擢为兵部尚书,时乾隆帝正在南巡途中,“仍着在籍守制,俟服满来京供职”。闰三月二十二日,在妥善安葬母亲后,王杰动身赶往山东德州运河水次,以迎候南巡返京的銮驾,当面谢恩,受到召见后返乡继续服丧。
七月,和珅调任吏部尚书,升协办大学士,管理户部,并以平定回变封一等男爵。
乾隆五十年乙巳(1785)六十一岁
九月十一日,服丧期满回京,转赴避暑山庄谒见皇上,命回京办事。十月初二日,兼三通馆总裁。十一月十四日,充经筵讲官。十二月十七日,恩赐在紫禁城内骑马。
正月,纪昀补授左都御史。
乾隆五十一年丙午(1786)六十二岁
二月初六日,举行仲春经筵,担任直讲官,进讲《书经》“正德利用,厚生惟和”一句。四月二十七日,兼尚书房总师傅。五月二十五日,京察以“勤慎称职”获优奖,交部议叙。十二月十三日,擢为军机大臣。十二月二十二日,赏赐住房内城、海淀各一处。
正月,彭元瑞升礼部尚书。闰七月,和珅升任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并管理户部。
乾隆五十二年丁未(1787)六十三岁
正月十八日,补授内阁大学士,管理礼部事务。正月二十四日,钦命为东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三月初六日,担任会试正考官,副考官为刑部左侍郎姜晟、内阁学士瑞保;乾嘉大学问家孙星衍为本科榜眼。六月十一日,与阿桂同时出任庶常馆总教习。
王杰入阁后,彭元瑞调补兵部尚书,纪昀补授礼部尚书。
乾隆五十三年戊申(1788)六十四岁
三月,台湾林爽文变乱平定,以赞襄军务获赐图像紫光阁,御制赞曰:“典学七闽,肃定士风。台湾民俗,颇悉心中。山海险夷,参画具通。有佐樽俎,图貌纪功。”
乾隆五十四年己酉(1789)六十五岁
二月十七日,京察届期,以“懋著勤劳,敬公称职”,与阿桂、嵇璜、和珅同获优叙,加一级。三月初六日,奉旨担任会试正考官,副考官为礼部右侍郎铁保、工部右侍郎管干珍;汪廷珍、刘凤诰、阮元、那彦成皆出该科。三月初七日,因皇上发现尚书房师傅连日“全行未到”,作为总师傅不能稽查纠劾,被交部议处,撤销总师傅之职,降三级。四月十八日,因搜阅落卷取中者较多,且有的排在前二、三名,引起弘历不满,命改列五十名之后。
乾隆五十五年庚戌(1790)六十六岁
三月初六日,受命为会试正考官,吏部右侍郎朱珪、工部左侍郎邹奕考为副考官;洪亮吉、黄钺出于该科。十一月初十日,加太子太保。
乾隆五十六年辛亥(1791)六十七岁
正月初八日,再兼尚书房总师傅。十一月二十一日,开设石经馆,有旨将蒋衡手书《十三经》刻石列于辟雍,派和珅、王杰为总裁,董诰、刘墉、金简、彭元瑞为副总裁;洪亮吉将一份校勘凡例交王杰,被具体管事的彭元瑞否定。
正月,以左都御史刘墉与礼部尚书纪昀职务对调。
乾隆五十七年壬子(1792)六十八岁
二月初四日,京察届期,与阿桂、嵇璜、和珅俱得优奖,交部议叙。九月初十日,以征剿廓尔喀大功告成,军机大臣“承旨书谕,夙夜宣勤”,与阿桂、和珅等一起获得议叙。
十月,以嵇璜、阿桂年迈任久,命和珅、彭元瑞兼翰林院掌院学士。
乾隆五十八年癸丑(1793)六十九岁
以反击廓尔喀之役大胜,再次获赐图像紫光阁,御制赞曰:“司学闽疆,台湾事晓。海洋进退,颇知了了。短诗长纪,昼夜誊章。无暇赞策,人各用长。”四月二十日,受命与阿桂、纪昀、窦光鼎、金士松、刘权之、玉保、瑚图礼同为殿试读卷官;乾嘉学术大家凌廷堪即出于该科,曾随王杰赴热河。
乾隆五十九年甲寅(1794)七十岁
二月二十六日,乾隆帝以为军机大臣对福康安办理吉林参务案“意存瞻顾,迁延观望”,传谕将阿桂、和珅、王杰、福长安、董诰俱交部议处。八月二十日,因内阁票拟错误,与阿桂、和珅一起交部察议。十月,在其七十生辰前夕,乾隆帝御笔亲书“赞元锡嘏”匾额、“胪名荟馆魁多士,耆福台阶引大年”联句以赐,礼部尚书纪昀率同僚恭赠寿屏,并撰文祝贺。十二月十四日,因毕沅呈进贡品内有恭录御制诗八首,系弘历预作六十年上元灯词,发交王杰誊录,怀疑有所泄露,后查明系彭元瑞府中传出。十二月二十九日,受命作为正使(礼部左侍郎刘权之为副使),持节册封循嫔伊尔根觉罗氏为循妃。
乾隆六十年乙卯(1795)七十一岁
正月十八日,石柳邓号称“统兵元帅”,率乾州、凤凰、永绥等地苗民揭竿而起,攻占大营汛,进而包围松桃厅城,苗疆大乱。
二月初八日,京察届期,得旨军机大臣阿桂、和珅、王杰、福长安、董诰“或近日书谕不能称旨,或缮写事件率多错误”,此次毋庸议叙。四月十六日,与和珅、刘墉、董诰、纪昀、金士松、铁保、吴省钦同为殿试读卷官。
九月初三日,乾隆帝在圆明园勤政殿宣示恩命,立皇十五子永琰为皇太子,改名颙琰,以明年为嘉庆元年。十一月十八日,有旨命颙琰迁入毓庆宫。
嘉庆元年丙辰(1796)七十二岁
正月初一日,在太和殿举行禅让的授受典礼,以及新帝的登基大典。初四日,在宁寿宫举办千叟宴,王杰的二哥参加了宴会。王杰作为正使(礼部右侍郎多永武为副使),持节,赍册宝,册立颙琰嫡妃喜塔腊氏为皇后。四月,故乡老友之孙王鼎得中进士,列于二甲第三名。十月初七日,以足疾辞南书房、尚书房、军机处及所管礼部事务,允之。
正月间,官府侦知白莲教打算在枝江、宜都一带闹事,派人缉拿,首领张正谟等被迫提前起事,周边数县教徒纷纷响应,长乐、长阳、东湖、远安所在皆乱,占领当阳县城。三月初十日,乃白莲教各路首领商定的起事日期(辰年辰月辰日),姚之富、王聪儿率襄阳教众起事,气势甚盛,先焚毁吕家驿,掠樊城城郊,攻扑襄阳城不下,一举攻占孝感,杀死两名参将,省城戒严。
五月,命大学士和珅、工部尚书彭元瑞为庶常馆总教习。
嘉庆二年丁巳(1797)七十三岁
闰六月二十四日,随上皇木兰秋狝,因夜间召见不在,传谕解任军机大臣,命由热河回京供职。
三月,吏部尚书刘墉升任内阁大学士。
嘉庆三年戊午(1798)七十四岁
八月,因生擒四川白莲教教首王三槐,得旨虽已不在军机处,仍加优叙。
嘉庆四年己未(1799)七十五岁
正月初三日,上皇崩逝,奉派与睿亲王淳颖、成亲王永瑆、仪郡王永璇、和珅、福长安、德明、庆桂等总理一切丧仪。正月初八至十八日,以内阁首辅身份,主持对和珅的审判,恩赐和珅自缢。二月初九日,受命恭纂《高宗纯皇帝实录》,列于总裁官首位。二三月间,两次就围剿白莲教之役上奏,挖掘教变的深层原因并提出对策。四月二十日,钦定为殿试读卷官,列于八人之首。八月二十六日,次子垿时因血痢去世。秋,患脾泄,兼以“左脚跌伤”,嘉庆帝即派德麟带领太医院使涂景云等人,前往宅中看望诊治。
八月,洪亮吉上疏激怒嘉庆帝,下旨逮治追究,后被流放新疆,朱珪、刘权之也因收存未转呈受到责处。
嘉庆五年庚申(1800)七十六岁
正月,受命领衔会审由前线押解至京的永保等人。十七日,妾室姚氏卒于京邸,年仅三十五岁,所生之子塽时尚未成年。四月,脾泄复发,至夏天又转为赤痢,嘉庆帝命公明安率医官至宅邸探视,赐内库人参,并批准其解任调理的请求。九月,以病乞休,奉旨慰留,并许扶杖入内右门。
嘉庆六年辛酉(1801)七十七岁
二月十三日,京察届期,以谨慎称职交部议叙。四月二十日,受命为殿试读卷官,列于八人之首。六月,京师暴雨成灾,直隶总督姜晟、永定河道王念孙救灾不力被撤职,王杰作为念孙的举荐者自请处分。顺天乡试推迟至九月初六日举行,钦命为正考官,署兵部右侍郎初彭龄、少詹事那彦成为副考官,被赞为“一洗前人陋习”。十一月初八日,与庆桂、刘墉、董诰同兼会典馆总裁官。十二月,次女金儿在京病逝,女婿锡经中举后屡试不中,以一品荫生选授刑部广西司员外郎。
嘉庆七年壬戌(1802)七十八岁
七月初三日,嘉庆帝就王杰乞休事传谕内阁,允其在职休养,无须阅看内阁本章及各馆所纂书籍,病愈后照旧供职。七月十六日,再次提出请求,终得获准致仕,加太子太傅,在籍食俸。十一月某日,再次应召入宫,时已甚寒,有旨命扶杖陛见,老友朱珪为赋《韩城太傅奉恩谕扶杖入宫门,至养心殿召见,真异数也,为记其盛,志心慕焉》二首,一时和者甚众,收入《赐杖集》。
嘉庆八年癸亥(1803)七十九岁
二月,上疏论国事,就各省亏空之弊、驿站裁归州县之弊的形成做出分析,提出“欲杜亏空,先清驿站”,嘉庆帝嘉纳之。闰二月十九日,翰林院设宴公饯,王杰即席赋诗二首,和者百余人。闰二月二十日,入宫陛辞,御书诗章赐之,有“名冠朝班四十年,清标直节永贞坚”,“直道一身立廊庙,清风两袖返韩城”句,并赐以高宗御前陈设玉鸠杖、人参等物。此日銮驾入宫时在顺贞门遭遇刺客,王杰辞出后闻知,再次求见并陈说己见,本拟次日离京,为此推迟。三月初二日,再次进宫陛辞,次日銮驾返圆明园,特地到神武门外与皇上见上一面,然后束装就道。三月二十七日,回至家乡韩城。七月初六日,为朝廷蠲免陕西钱粮专折谢恩。十月初三日,领衔代表陕省士民为钦命蠲免民欠地耗银两联名谢恩。十一月初一日,为钦点蠲免陕西嘉庆七年积欠钱粮专折叩谢天恩。
九月,彭元瑞卒于工部尚书任上,追赠内阁协办大学士,赏银一千两治丧,予祭葬,谥文勤。
嘉庆九年甲子(1804)八十岁
八月初八日,上言“川匪业已剿竣不必复有用兵之名”,深得颙琰嘉赏。九月初十日,嘉庆帝亲笔题诗,御书“福绥燕喜”匾额,并赐寿佛如意等为王杰夫妇祝贺八十双寿。九月二十四日,陕西巡抚方维旬奉旨携带皇上所赐诗章、寿礼至韩城,一一代为颁赏。十一月十一日,起程进京谢恩,得旨命途中缓行。十二月初七日抵京,大寒,树木结冰,命乘肩舆至隆宗门外,扶杖进内,多次召对。
十二月二十五日,体仁阁大学士刘墉卒,赠太子太保,入祀贤良祠,赏银一千两治丧,予祭葬,谥文清。
嘉庆十年乙丑(1805)八十一岁
正月初六日,朱珪以“五老会”在赐第知足斋设宴,原拟五老为八十六岁的体仁阁大学士刘墉,八十二岁的礼部尚书纪昀,八十一岁的予告大学士王杰,八十岁的宗人府宗丞徐绩,七十五岁的协办大学士兼户部尚书朱珪,因刘墉突然去世,补请七十八岁的吏部尚书德瑛。正月初十日子时,在门生刘凤诰宅辞世,嘉庆帝派荣郡王绵亿带领侍卫十员前往祭奠,晋赠太子太师,入祀贤良祠,谥文端,并命沿途地方官在其灵柩回籍时妥为护送。十二月初三日,夫人程氏病卒,二人合葬于韩城北柿谷坡上高沙岸新茔,墓地今已无存。
一月二十五日,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朱珪升任内阁大学士,礼部尚书纪昀升任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少保。二月十五日,纪昀卒于任上,赏银五百两治丧,予祭葬,谥文达。
嘉庆十九年甲戌(1814)
四月二十六日,嘉庆帝以先期抓捕谋反教首李文成并因此阖家被害的滑县知县强克捷为韩城人,复忆及同邑前大学士王杰正色立朝,颁谕将韩城县文武学额各增五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