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仁心 德艺双馨
干祖望尊重同行,从不诽谤贬低同道,更不会随意评论其他医生处方。门诊时常说:“对来自下级医院的医生处方,由于他们种种客观原因,可能会出现不尽人意之处,切不可当着患者面议论,这样会对基层医生、患者双方都不利。”他还说:“运气好的医生看后面,我就是后者,因前面的医生诊治中为我们提供了参考、铺了路,再加上患者病情发展,各种症候凸显,此时我接诊便显了效,病人自然就将功劳记在我头上了。”
“把精力花在病人身上”,是干祖望总挂在嘴边的话。他曾在文章中引用导演谢晋的名言:“电影应拍给群众看,而不是拍给权威、领导看。”我们做医生的,就应少做表面文章的事,多钻研医术,以终身为患者解除疾痛为是。他痛恨唯利是图的医生。在一次门诊中,一位来自贫困农村的中年男性病人,只是常见的慢性扁桃体炎,却在当地医院经过几次非正规治疗,花费数千元后,病情日趋加重,张口检查所见真可谓“一片狼藉”,患者口述中那种委屈、痛苦,实在令人不忍直视这位质朴的庄稼汉。此刻只见干祖望拟方完毕,大声对患者说:“去,你赶快回去!将你所交的钱讨回来!就说我干祖望讲的,如要告他们,我帮你!”那场景很难忘记,因干祖望在门诊中罕见发大脾气。诚如对河北省魏县李爱军医师赠言:“对病家,树德先树爱;律自己,治学如治军。”
“骄能丧志,娇可戕身”是曾祖父弥留之际遗嘱给干祖望的八字箴言,作为家训,干祖望也无数遍告诫学生,特别是从医者,绝对不可有“骄娇”二气!骄为不读书、不学习,临床敷衍了事,得过且过,待病人待同事盛气凌人,将人民培养出来的一技之长视为谋私利的资本。娇则像种在花房里的花草,经不起风雨,小病大养,怕苦怕累,怕病人脏。他说:“不骄,不娇,这些我都基本做到了,希望你们也要做到。”
有一年春节,亲戚设宴,已走出大院门的干祖望突然想起数天前与一位患者约好了复诊时间,不顾亲戚劝阻,独自返家。待家人吃完饭回去,得知病人失约,干祖望还饿着肚等待时,大家不免怨声四起,可干祖望却借此给众人上了一堂“诚信”课。干祖望的时间观念极强,风雨无阻,从不失约、迟到;不因自己是名医,就摆架子,有傲骨而无傲气。
干祖望是全国知名的耳鼻喉科专家,可是从来平易近人,风趣诙谐。在学术会议合影时,自己常常不顾身份,带头蹲在前排。他上下班总是徒步而行,风尘仆仆。外出讲学,从不收费,也不计较主办方招待的档次高低,甚至自己要求对方降低接待标准。有一次作为特聘专家外出授课,主办方尊重干祖望是全国名老专家,给他安排了星级酒店的住宿待遇。干祖望入住后,虽然体谅主办方苦心,但是仍坚持退房,声称自己是吃苦过来的人,不用如此奢侈,最后硬是重找了一间便宜的小旅馆。干祖望的零花钱平时都用在买书上,所以基本没有什么其他的消费爱好。有一次,学生在南京夫子庙远远地看到他,他难得抽了半天的闲时,在夫子庙溜达,领略风土人情,听听街头戏曲,所供消遣的食物也不过是一把小红萝卜头。干祖望崇尚勤俭节约,有时见到有个别医生抄方时随便撕下医院化验单当草稿纸用,会严厉批评。他认为节约是一种美德,平时注意收集废弃的挂号条、尚未写完的病例纸等碎纸头,一旦需要对病人嘱咐饮食禁忌、保健事项等知识,就用这些碎纸头工工整整地书写,物尽其用。
为了体恤病人看病辛苦,特别是对社会底层民众,多年来他一直不肯因为自己的名望而提高挂号费。有些患者由于困扰多年的疑难病被干祖望治愈,为了表达心意,偷偷备上一些礼物以感谢愈病之劳,干祖望都一一婉言谢绝。有一年是农历虎年,某患者为答谢,特意送上“虎年四方联”邮票,坚决要求干祖望收下。干祖望无奈收下,但是坚持照价掏出3角2分钱。干祖望所开药方也是经济便宜,保持十味药左右,且剂量颇轻。兹举一例。邓某,女,4岁。1985年7月5日初诊。起病三天,声音嘶哑,伴以寒热、多痰、烦躁,不进食,不大便,小便少而赤。检查:直接喉头镜下,声门充血,水肿。体温37.8℃,舌质淡,苔腻,脉未诊。医案:时邪束伏于太阴经,纵然发现三天,似乎已逾多天,宜以轻清宣肺为宜。蝉蜕3g、射干3g、甘草3g、薄荷6g、桂枝3g,5剂煎服。一剂药总重18g,5剂药也是价格低廉。干祖望反对开大处方,一来不利于治病疗效,二来不利于医师水平的提高,三来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正因为如此,干祖望不但赢得了同道的赞许,也得到患者的爱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