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 欲
2025年08月10日
龟 欲
鳞介中的乌龟,祖国古代就以其寿命之特长而奉为祥瑞的象征,作为“四灵”之一,什么“玉灵夫子”“涵洞先生”等许多赞美的桂冠也一顶一顶地向它头上套来。它的长寿而与世无争,的确除了它难以找到第二个。凭这一点人们就为之倾倒、羡慕,甚至景仰到无可再高的地位而作为有灵之物。因之养生家把它作为吉祥物或标榜,再恰当也没有了。
这里我们向它学习的,为与世无争的胸襟与一无所求的澹泊两点。正因为具备了这两点,所以一个“欲”字,在它身上连影子都找不到。
乌龟从来也没有和他物争吵过。自古至今只有斗鸡、斗牛、斗蟋蟀、龙虎斗、鹬蚌争,而独独没有过斗乌龟、乌龟打架。即使有人捉弄它、欺凌它,它也吐面自干的藏头藏脚缩尾巴地让你做一个没有对手的英雄,决不还击,成功地运用“一静可以制百动,一忍可以支百勇”的战术。故而宋代景佑进士龚鼎臣分析乌龟这样做是“物有善藏者,是保其生也”。当然,人毕竟是人,在大是大非面前,决不能也如此。
有人称赞乌龟的忍耐工夫真好,错了。《归唐书·刘君良传》云“郓州寿张人张公艺……但书百余忍字”,这是有名的“张公百忍”。为什么要忍?因为肚子里有不称心的事而产生对付办法。现在乌龟肚子里空空如也,没有丝毫不称心的事,根本不需要一个“忍”字。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年初版、1998年再版《干祖望医话·养生》的“怒不可遏”一文中谈到在忿怒中力求一“忍”者,比大发脾气、骂人、打架还更损害身体。
人们向乌龟学习的,就是无“欲”。对人最厉害的杀手,也就是“欲”。古今中外所有的贪赃枉法、杀人越货,甚至战争,哪一个不是在“欲”字中孕育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