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结语
皮肤病内治原则为消症与养液。前者为攻有余,后者为补不足。急性皮肤病,来之急暴,有余之症必多,故以消症法为主要。慢性皮肤病,病程漫长,津液必耗,不足之症必多,故以养液法为主要。
在具体治法上,则对急性皮肤病、慢性皮肤病、恶性皮肤病各有一套规律。
急性皮肤病的内治方法,除特殊病例外,基本如下:①对风——疏风清热;②对热——清热解毒(包括解毒)、清热降火;③对湿——利湿、燥湿(包括杀虫)、利湿清热;④对瘀(+)——破瘀解毒;⑤对气滞——利气疏风。
慢性皮肤病的内治方法,应针对前述每一类恶性循环,基本上如下:①对湿热——利湿、清热;②对燥伤津——润燥、清热、息风、养血;③对气滞血瘀(-)——气利、化瘀。
对恶性皮肤病,则在它先后三个阶段中,也分以下三步处理:第一期——解表通络;第二期——祛风逐毒;第三期——调补气血。
最后,对皮肤病内治法常用中药做一个归纳。
(一)疏风与息风药
凡原发性的风,是急性的、浅在的,是邪在表,故宜“疏”。疏风的中药有薄荷、苍耳子、黄防风、荆芥、麻黄、秦艽、升麻、柴胡等。
凡继发性的风,是慢性的、深在的,是邪在里,故宜“息”。息风的中药有僵蚕、威灵仙、羌活、白蒺藜、浮萍、天麻等。
对顽固的风,可选全蝎、乌梢蛇、白花蛇、蕲蛇、大枫子等。
(二)燥湿与利湿药
对急性病的湿,宜燥,取其效速。燥湿的中药有苍术、白术、厚朴、白芷、陈皮、苦参等。
对慢性病的湿,宜渗利,因燥药必伤津液之故。利湿的中药有茯苓、防己、泽泻、猪苓、薏苡仁等。
更有利湿而保津的药如车前子、茵陈、滑石、萆薢等。
也有湿、热并重,需重用清热药来代替利湿的,因苦能生燥之故。其药有木通、黄柏、苦参、龙胆草等。
还有风、湿兼具或其湿在表而可用表法来宣解的,有防风、秦艽、羌活、独活等。
(三)清热药
凡轻的、浅的皮肤病或津液已伤而禁用会化为燥的苦寒药的,宜用甘寒药。甘寒清热药有连翘、紫花地丁、金银花、天花粉、玄参、石膏、知母等。
凡重的、深的皮肤病,宜用苦寒大凉药,否则不能直折灭火。苦寒清热药有黄连、黄芩、黄柏、栀子等。
对付更重、更深的热毒,则用犀角(现已禁用,可使用代用品水牛角)、人中黄等。
如果我们能够掌握以上规律,那么在临床上处理皮肤病时,就可以左右逢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