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辨出血

七、辨出血

疮疡引起的出血,有局部性和全身性两种。

局部性的,凡创伤、手术、腐蚀侵及血络、劳力伤经等,都足以使溃疡出血。不过这种出血,在中医诊断上参考价值不大。

属于全身性疾病所引起的出血,分析起来有以下几种。

1.热 血性得寒则凝,得热则行,热甚则逼血妄行。此型的出血,血色鲜红,连续流出,有时作喷射状,所谓“血流如注”。

2.虚 肝虚不能藏血,脾虚不能统血,心虚不能生血,都能引起出血。血虚固然出血,气虚不能摄血者也能出血。因为血以气行,气为血帅,气一方面鼓动血的流行,另一方面对血加以摄纳,使它就范而不致猖狂妄行。气虚除可以导致血瘀(即因气滞而致瘀的血瘀)之外,也可使血无摄纳约束而妄行。此型的出血,血色不红,出时断断续续,量不多,大多为渗出性的出血。

3.情绪刺激 七情中对出血最有影响者,为肝的忿怒和脾的忧思。因为大怒伤肝,肝阳潜越,血随以涌,其证性情暴戾狂躁,脉来弦、牢、有力。出血部位都在足少阳、足厥阴两经循行之处及诸阳所会的头面部。其出血类型,多为阵发性,每次出血量较多。忧思损脾,久即成郁,郁甚动火,火动于中,血受其逼,其证情志沉默寡欢,脉来弦、紧、沉、涩、迟、细不等。出血基地,为阴证的肉疮、筋疮或骨疮。出血类型,多为持续性,每次出血量虽然不多,但积累起来也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