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纲

二、十纲

十纲,是在八纲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这十纲,是寒热、虚实、表里、标本与体用十者,但独没有阴阳。因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易·系辞上》:“阴阳不测之谓神。”原注“天下万物,皆由阴阳”。可证阴阳也者,就是天地间最大的。且看整个太极圈,就是阴阳二者所独占。它的等级层次绝不可与寒热、表里、虚实等等量齐观,它是统帅十纲的领袖。再从另一个角度上来看寒热等十纲,虽然抽象,但尚具体一点,不若阴阳抽象到无可捉摸。这十纲中,寒者温之、热者凉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表则宣解、里则吐下,标者先治、本者后医,体病考虑手术、用病坚持药治,它们都有应付办法。而阴阳则独无应付方法,未闻有“阴者阳之、阳者阴之”一语。所以它是十纲的统帅,不能与十纲等同,更不能属于同一个层次,只能是用来统领十纲的。

【寒热】

他处论述颇多,此处从略。

【表里】

他处论述颇多,此处从略。

【虚实】

他处论述颇多,此处从略。

【标本】

以疾病来谈标本,是多方面的。如病有主次,主为本,次为标。重病、久病为本,轻病、暴病为标。慢性病与急性病同时存在的,则慢性为本,急性为标。新病、旧病同时存在者,旧病为本,新病为标。人与病,则人为本、病为标。以脏腑言,脏病为本,腑病为标。以三因言,外因为标,内因为本。

标本,过去未列入纲,笔者认为可能是古人疏忽造成的遗漏。《素问·至真要大论》:“六气标本,所以不同。”《灵枢·师传篇》:“春秋先治其标,后治其本。秋冬先治其本,后治其标。”《灵枢·病本篇》:“先病而后逆者,治其本……先病而后中满者,治其标。”这标本两个字在《内经》里一再强调它的重要性。元代张仲深在《子渊诗集》中谓:“欲探六脉致调和,曷(hé)审三因正标本。”李杲(1180—1251年)在《东垣试效方》第一篇第一节第一句,就是“夫治病者,当知标本”。根据张、李两氏的语气,标本可说是诸纲之首。何梦瑶(1693—1783年)的《医碥》还把标本与表里、阴阳相提并论,而且把标本置于表里、阴阳之上。何梦瑶尚称“标本中气之说,出于《内经》”。

【体用】

体,《易·系辞》:“故神无方而易无体。”其疏谓:“体,谓形质之称。”用,《论语·学而》的“礼之用,和为贵”,是作用。由此可知,凡有形有质者,都可称体。看不见而具有功能者,都可称用。取用于此,凡功能性疾病,属用,器质性疾病,属体。

范缜(约450—510年)在《神灭论》中解释得很清楚,谓:“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是则形称其质,神言其用。形之与神,不能相异。”佛家也有“体灭”与“用灭”之分。

在医学方面第一个提到体用者,是李东垣。《脾胃论·五脏之气交变化》:“鼻乃肺之窍,此体也。其闻香臭者,用也。”

我们把它运用到十纲中即:属体者,可考虑手术;属用者,不考虑手术而重恃药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