嗓音久病,重在瘀、痰

八、嗓音久病,重在瘀、痰

由于“喉属肺所主”,肺又属“金”,所以在清代《张氏医通》提到“金实不鸣、金破不鸣”为声音嘶哑的病因病机之后,二百年来一直沿用这一理论。干祖望认为,现代中医利用喉镜检查,可以看到声带息肉、声带小结等病变,都不能用肺实、肺虚来解释。相反,对于这些病变用活血化瘀、化痰散结的方法治疗,能取得较好的疗效。因此,我们不能局限于古人的观点,而应当有所发展。

1.声带小结 声带小结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声音嘶哑,多言之后更为明显,检查声带可见两侧声带边缘的前、中1/3处有对称性的隆起。声带的颜色多为灰、白色。干祖望认为这是“多言损气,气损则滞,滞则生痰,久则痰由无形而终至有形有质”。治疗以化痰散结为主,兼以活血化瘀。他有一个经验方,基本方的药物组成为:昆布10g,海藻10g,瓦楞子30g,枳壳6g,天竺黄6g,射干3g,桔梗6g,甘草3g。方中的海藻与甘草属“十八反”之一,但《金匮要略》即有两药同用的先例,此方在临床应用多年,收到较好的疗效,并未发现明显的毒副作用。小结成形,有僵硬状者,加三棱、莪术各6g;气虚者,加黄芪10g,白术6g;痰多者,加川贝母粉(冲服)3g。

2.声带息肉 声带息肉患者的声音嘶哑程度一般较甚,检查可见,一侧或两侧声带表面有赘生物,颜色多为灰白色水肿样、半透明的,有时为红色或紫红色,或为粉红色。干祖望认为,声带息肉多为脾虚生湿,痰浊凝滞而成。治疗当健脾化痰,利湿去浊。可用六君子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常用药如:太子参12g,白术6g,茯苓10g,陈皮6g,制半夏6g,紫苏子10g,白芥子10g,山楂10g。方中山楂一味,干祖望似乎对其“情有独钟”,他认为此药有“消磨各种息肉的作用”,故成为此方的必选药物。

3.声带瘫痪 声带瘫痪有时称作“声带麻痹”。临床表现为声音嘶哑较为严重,检查见一侧或两侧声带固定,在发音时声带不能活动。干祖望认为,本病较多见于颈部的甲状腺等手术时误伤喉返神经所致,在证候表现上多属肝肾阴虚,精血不营声门,故治疗当以补益肝肾之法。方选大补阴丸加味,常用药:熟地黄12g,龟甲12g,黄柏3g,知母10g,桑寄生10g,十大功劳叶10g,盐水炒牛膝6g,僵蚕15g。病之初期,可加蜈蚣1条,全蝎6g;舌质暗红者,兼有瘀血,加五灵脂12g,地鳖虫1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