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脓肿、喉软骨膜炎

喉脓肿、喉软骨膜炎

喉脓肿及喉软骨膜炎,传统名称为喉风。《喉科心法》:“紧喉风、哑瘴喉风、弄舌喉风,此三症,亦缠喉风类也,证候大同小异。因其锁紧咽喉,故名紧喉;因其口紧牙紧,不能出声,故名哑喉;因其舌胀出口不缩,时时搅动,故名弄舌。皆险症也。”根据作者潘诚的叙述,完全符合喉脓肿或喉软骨膜炎的特点。因为喉脓肿是喉的任何一部分黏膜下面局限性发炎而致脓液的积潴,当然可以引起喉头窒息、发音障碍及舌体被挤压等症状。此外,如《咽喉经验秘传》《喉科秘旨》等书中的缠喉风,《喉科杓指》的内外肿喉,基本上也类似本病。喉软骨膜炎乃是覆盖在软骨组织表面的一层致密结缔组织骨膜的非化脓性炎症。这种炎症,的确难以用任何手段来发现的,除非压迫下的有无压痛供给你一点辨病资料。

事实上喉脓肿和喉软骨膜炎,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疾病,但以中医“证”的角度上来看,却不论病因、辨证及论治,都是完全相同的,至于病情的轻重中医也认为它有所不同。

【临床表现】

喉脓肿全身症状有身体不适,恶寒发热,体温升高,甚至高达40℃,但也有症状轻微的甚至不太明显者。喉软骨膜炎无全身症状。

喉脓肿局部表现如下。

疼痛:喉部疼痛及压痛,严重的可以涉及耳的深部,在吞咽食物时,更严重,所以《咽喉经验秘经》强调“咽喉疼痛”。

嘶哑及窒息:因会厌显著肿胀,则声音改变。病及声带时,则产生嘶哑失音。当声带受害到一定程度时,使声门缩小,引起呼吸障碍,故称哑瘴喉风。进一步发展,舌体即失去正常运动能力,便是弄舌喉风。

吞咽困难:喉头一病,本身及周围组织产生肿胀,饮食即感困难。

肿及颈外:环状、甲状软骨的病变,可致颈部出现红肿。故而《重楼玉钥》有“外颈红肿至咽喉”、《尤氏喉科秘书》有“颈如绞转,热结于内,肿绕于外”的形容。

颈部与颌下淋巴结多数肿大。

检查所见,常因会厌肿胀而喉部不能全部暴露。如用纤维喉镜,则可见声带广泛性充血。如环杓关节发生强直,则该侧声带即固定不动,也能见到被损害黏膜的脓性分泌物。血检白细胞数大多增加,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常在80%以上。红细胞沉降率或可增速。

喉软骨膜炎局部表现:仅为喉部作痛,特点是没有剧痛,长期存在能够承受的钝痛。检查仅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的检查,可以用触诊来完成。其余5块,还是无法检查。检查方法,就是在这些软骨上找出压痛点,然后做吞咽动作,每当吞咽时压痛点可以上下移动升降则确诊无疑了。脉诊、舌诊根本不起作用。

【病因病机】

1.喉脓肿 时邪:《喉科指掌·缠喉风》论述“肺感时邪,风痰上壅,阴阳闭结”。

风痰:《喉科紫珍集》论述“风痰壅于喉膈之间”。

痰毒:《喉科秘制》论述“聚毒痰涎,凝结而成”。

湿热:《咽喉脉证通论》论述“风痰湿热,久积于内”。

心经积热:《喉科紫珍集》论述“热毒积于心经”。

心中躁急:《喉科秘本》论述“因心中躁急而发”。

阴阳相结:《喉科秘旨》论述“阴阳相结,内塞不通”。

酒色劳力:《焦氏喉科枕秘》论述“因风热蕴结,或酒色劳力”。

临床实况为热毒之邪较盛,壅结声门而发病。

2.喉软骨膜炎 《内经》论述“气伤痛”。属气滞。

《内经》论述“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这里的心,并非五脏的心,乃心居南方,色红,属火,是火的助语词,因此还有火的参与。其痛仅仅是钝痛,可证有火也极轻,仅仅是热。

【辨证论治】

1.喉脓肿 一般都是热毒壅滞,但初期有全身症状者,尚伴有风邪外感,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疼痛严重,或大便秘结,体温奇高者,则热毒较重,舌苔厚腻而黄,脉来洪大有力。

本病预后尚可,唯需治疗得宜,护理周密,否则也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2.喉软骨膜炎 气滞而凝证和微有热证。

·内治·

1.喉脓肿 在初起之际,当取清热解毒剂,常用代表方有黄连解毒汤或银花解毒汤,仙方活命饮也可取用,但需除去穿山甲、皂角刺。常用药:防风、白芷、金银花、天花粉、重楼、赤芍、大贝母、桔梗等。有风邪者,加用解表法;痰多者,加天竺黄、莱菔子、胆南星等;便秘者,加大黄、玄明粉,必要时佐服六神丸。如其出现毒陷心包现象,取紫雪丹或至宝丹。犀角地黄汤,也是有效的方剂,可惜药缺难配。

2.喉软骨膜炎 气滞而凝,当然利气散凝;热则甘寒清热。

前者越鞠丸最合适,去山栀子,以苦寒而不用。后者取外科专治骨疮的五神汤。去牛膝、车前子,再加乌药、枳壳以加强利气。

·外治·

1.喉脓肿 咽部用消肿散或开关散。后期改用绛雪散。

颈外可用玄明粉饱和液,作湿罨包。干则频频加水,使其长期湿润。

用三棱针,刺少商、商阳两穴,并挤出紫血少许。

2.喉软骨膜炎 可以每天三餐后三次洗面时,用热手巾热敷在颈前部喉结处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