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神经性水肿

血管神经性水肿

本病在历代文献中似乎没有见到过,仅在《马培之外科医案》中被道及,谓“风注,古书未载。头额间忽然肿起,软似绵,大如馒头,木不知痛,按之似有痒状”。因之,现在中医都用风注称之。遗憾的是对风注两字未知其出处。

【临床表现】

本病属于荨麻疹中的巨型荨麻疹,系过敏反应。专发于头面而独以上唇为最多见。发作急速,陡然在上唇部产生局限性浮肿,由小而大,并向周围蔓延。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自行停止。该处皮肤紧张、光滑,有微痒及烧灼感,也有仅仅感到麻木而毫无其他感觉者。少数可伴有呕吐、腹泻。如水肿产生于喉部,则可以引起呼吸困难甚至窒息。即使不加处理,3~4天后也会自行消退。但有病区经常反复发作。

如出现上唇部陡起无痛性浮肿,并无全身症状,仅有局部麻木不仁感,即可诊断。如患者有过敏体质,诊断更不困难。

【病因病机】

《马培之外科医案》:“此风入腠理,卫气滞而不行。”

风入腠理,营血伏热或禀质过敏。

除喉部产生水肿之外,本病预后良好。

【辨证论治】

一般常规取疏风凉营脱敏法,因无现存方药可取,根据经验拟有脱敏汤,疗效尚感满意。常用药:生石膏、干地龙、白僵蚕、蝉蜕、茜草、紫草、旱莲草、荆芥炭、豨莶草、牡丹皮、赤芍。如属风寒者,去牡丹皮、赤芍、旱莲草,加桂枝、白芍、甘草。

也有反复发作,禀质虚怯,一受浮邪轻感即发者,为卫气之衰,可取玉屏风散。

【预防与护理】

1.避免与本病有关的致敏物质接触。

2.少进烟、酒及辛辣、鱼腥之类。

3.充分休息,注意保持周围环境空气新鲜。

4.发病期喉头有不舒适或异常感觉者,即找医生予以检查、治疗。

【医案】

苗某,男,70岁。1983年7月19日初诊。退休。

4天前陡然喉头及舌体肿胀,且有麻木感,言语亦为之不利。其中喉肿为初次发作,不若舌肿之昔已有之。颜面肿胀,过去也经常发作,有时连及上下唇,此次之肿已3天而肿失。

检查:咽(-),苔薄腻淡灰,脉平。

医案:症属过敏无疑,但中医何称?则《外科启玄》之无疳疮,似乎有些相仿。但《马培之医案》之风注更为相符。治以脱敏汤加味。

处方:

蝉蜕3g  晚蚕沙10g  徐长卿10g

墨旱莲10g  鸡苏散15g  茜草10g

紫草10g  荆芥炭10g 7剂煎服

二诊1983年7月26日。咽喉疼痛,肿胀消失,言语也方便,刻下左颧无为重点肿。

检查:舌薄苔,质嫩,脉来洪大。

医案:巨型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实的而一而二也。在侧言,温肿元作,大多聚作骤消,殊少持续稽留,良以宗气以充,则邪来之,病法姗姗英。合当扶正与祛邪并顾。

处方:

黄芪10g  防风6g  白术6g

茜草10g  紫草10g  桑叶6g

苍耳子10g  蝉蜕3g  蚕沙10g

僵蚕10g 7剂煎服

三诊1983年8月9日。咽喉疼痛得轻,而左颧及右侧上下唇肿胀,麻木不仁,同时头鬓里起有小块消,两掌作痒。

检查:咽(-),左颧丰腴,左下唇肥厚,舌黄腻苔,脉浮大。

医案:《圣济总录》之人疮,过敏症也。《外科启玄》之风,过敏也,《马培之医案》之风,亦过敏也。本症纵然未能符合于上三症,但其因其机,源出一宗,仍取敏法,不过咽颊、唇口周旋轮之息,则玉屏风似有早投之嫌,用蕙生汤加减。

处方:

重楼10g  菊花10g  半边莲10g

墨旱莲10g  蝉蜕3g  紫草10g

茜草10g  蛇蜕3g 7剂煎服

按语:《圣济总录》论曰:“风注者,由体虚风邪之气客于营卫,邪气行游,连滞停注,故名风注,其状皮肉掣振,痛无常处,一年之后,则有头发堕落,颈项掣痛,骨拉解鸣,目疼鼻酸牙虫中之证,又十二风所注不同,温风所注,头痛欲解发,汗风所注,头痛体热,骨节两强,柔风所注,游肿在腹,或在手脚,水风所注,啖食,眠卧汗出,九风所注,脑转肉裂,目系痛,恶闻人声,绝风所注,暴倒仆,口有白沫,癫风所注,披发狂走,遇物击破,狂风所注,叫呼骂詈,独语谈笑,寄风所注,口噤面,四肢不遂,纠风所注,体生疮,眉毛堕落,蚝风所注,顽痹如蚝螫疮,或痒或痛,罩风所注,举身战动,或鼻塞,其状虽异,其为邪气停注则一也。”并给出治一切风注痛之安息香丸方。

干祖望认为,风注之颜面舌体肿胀,酷似西医的过敏,当以驱邪脱敏为方。他从皮肤科学来一脱敏汤,组成为茜草、紫草、旱莲草,用于治疗本科室的过敏性疾病,如变应性鼻炎等,无不应手取效。他说,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何必强分科室彼此,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医者要学会“拿来主义”。

初诊从祛风脱敏论治舌体肿胀麻木,在脱敏汤的基础上加蝉蜕、徐长卿、荆芥炭祛风散邪,荆芥炒炭用是干祖望的经验,一是防其疏散太过,二来冀其入血分,将血中之风邪透出。又加鸡苏散、蚕沙祛除湿邪,因时制宜。二诊时可见获效明显,肿胀消失,言语也方便,此次应考虑《黄帝内经》所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适当添以扶正之品,正气一固,自能驱邪外出,以脱敏汤合玉屏风散,扶正与祛邪并行。三诊时右侧上下唇肿胀,麻木不仁,干祖望做了自我批评,扶正的方案是对的,但是似乎过早,邪气未出尽而先扶正,有恋邪之弊。改补为攻,继续以脱敏汤打底,加蝉蜕、菊花、蛇蜕疏风解表脱敏;重楼、半枝莲清热解毒脱敏。

关于运用攻法、补法和攻补兼施的问题,医者要明察秋毫,当补反攻会戕伤正气,当攻反补会留恋邪气,干祖望的自我批评正给我们敲响警钟,在临床过程中要慎之又慎,千万不可马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