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鼻炎

慢性鼻炎

慢性鼻炎,传统名称为鼻窒。慢性鼻炎为一种极为常见的鼻病,系鼻黏膜及黏膜下层的慢性炎症,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紊乱,虽然多为鼻部本身的病变,但也可能为全身性疾病中的一个症状。

本病主要症状为鼻塞、涕多、嗅觉减退,历来中医就把它分隶于鼻渊、鼻塞、鼻窒、失嗅等病种里讨论,故《诸病源候论·鼻病诸候》的鼻齆、鼻窒塞、鼻涕篇病候中,肯定有本病在内。《太平圣惠方》中多处谈“鼻塞不闻香臭”“鼻塞不通,常有涕”的记载,尤其突出了一个“常”字,来证实本病是一个旷日持久的慢性病。同时说明在宋代之前,对慢性鼻炎就有了准确的认识和丰富的治疗方法。

《灵枢·经脉》“足太阳之别,实则鼽窒”,这是最早提及此病者。此外,如《吕氏春秋》《淮南子》中也都谈到“鼽窒”一病,高诱注谓“鼻不通也”“鼻不通利也”。《说文解字》有“病塞鼻窒也”。《释名》有“鼻塞曰鼽……遂至窒塞也”。因此,古代鼽窒、鼻窒、鼽、窒塞、鼻齆等,基本上都是慢性鼻炎。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试用教材《中医耳鼻喉科学》讲义选用“鼻窒”作为慢性鼻炎的中医名称,是十分得体的。

在这里也必须提醒一下,上面所谓“鼻齆”,固然有慢性鼻炎在内,但也不能排除其他鼻病甚至由于生理缺陷的鼻病。

慢性鼻炎,通常包括慢性单纯性鼻炎、慢性肥厚性鼻炎、干燥性鼻炎、萎缩性鼻炎及干酪性鼻炎五种。其中慢性单纯性鼻炎和慢性肥厚性鼻炎在病因方面颇多类似之处,而且后者多因前者转化而来,因此许多文献经常把二者作为一病而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