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肉芽性鼓膜炎

三、慢性肉芽性鼓膜炎

本病是慢性特发性的鼓膜炎症,故又称慢性特发性鼓膜炎。本病与化脓性中耳炎的肉芽增生、恶性肿瘤有些相似,但只要治疗及时,预后良好。若是迁延失治,则有继发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可能。

在中医文献中,本病常常与耳蕈、耳菌混为一谈。

【临床表现】

本病发病缓慢,且无疼痛,或偶有痒感。基本上无任何痛苦,所以病人很难说出起病时日。

听力障碍极微,有时渗溢少量无臭气的脓液。

肉芽或溃疡的炎症,仅局限于鼓膜表皮层或波及中层,不会达到鼓膜的黏膜层或邻近外耳道骨质层。所以它的病变表现也以局限性为多。

检查可见,外耳道深部局限性米粒大的颗粒样肉芽组织或浅表溃疡。这种肉芽组织可随鼓膜的活动而活动。周围有少许脓性分泌物。

乳突X线片检查,无异常病变。

一般治疗不失误,预后良好。如其迁延失治,也可继发化脓性中耳炎。

【病因病机】

实证,肝胆积热,直犯清道。

虚证,相火龙雷,上凌肾窍。

【辨证论治】

肝胆积热,属实火,所以局部充血较明显,分泌物较多较稠。但主要依据还是在全身症状和脉舌。例如小便黄赤,皮肤巩膜发黄,腹胀厌食。舌多黄苔,脉常弦数。

相火又称龙雷之火,《百病辨证录》认为相火可致耳痒,故而本症有痒感。相火出之于肝肾,肝藏血,故容易出血。肾主水,相火旺则烁水,故分泌物不多。相火为无根之火,《罗氏会约医镜·相火论》认为“火而无根,即病气也……故致游散不归”,所以疼痛或有或无。但主要根据在全身症状及脉舌。故本型病者常伴有眩晕头痛、耳鸣耳聋严重,急躁易怒,面颊、掌心等处经常灼热。脉细弦、舌质红绛等。

·内治·

肝胆积热者,当清泻肝胆实火,常用代表方有柴胡清肝饮、栀子清肝汤之类。常用药:柴胡、山栀子、牡丹皮、生地黄、赤芍、泽泻、茯苓、黄柏等。

相火上炎者,可用育阴潜阳法,常用代表方可取知柏地黄汤加菊花、夏枯草、苦丁茶。

·外治·

本病就中医名称来说,也可称为耳蕈、耳菌或耳痔,故也主张“除去”为是。

用药物者,笔者常用枯矾粉。用明矾不计多少,在金属勺子里盛装一半,下用酒精灯烧,片剂即由固体化为液体。再烧则液体干枯又成固体,待干枯到纯白松脆。研极细如粉尘,加入冰片少许,研匀即可取用。但枯矾粉力求活性,切忌走潮,即使极微失燥,作用即可丧失。

用法先将外耳清洁,擦干以全无水迹,用喷粉器喷射少许,每天1~2次。第二次用药,务将宿药清除干净,擦干水迹。

肉芽较大,可用鸦胆子,方法参阅上节“外耳道乳头状瘤”。

肉芽很小者,用冰硼散,用法同枯矾粉。

【预防与护理】

参阅“外耳道疖肿”的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