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体炎

扁桃体炎

扁桃体炎,传统名称为乳蛾。有关本病最早的论著,首推《儒门事亲》,谓“单乳蛾、双乳蛾,结薄于喉之两旁近处,肿作。因其形似,是为乳蛾”。所以乳蛾一名,沿用到现在。至于《喉科泄秘》等书中的血蛾,实非扁桃体疾病,乃口腔黏膜血肿的飞疡喉。

乳蛾之后又有许多别名,罗列于下,其中包括急性与慢性:单乳蛾、双乳蛾、肉蛾、蛾风、喉闭、闭喉、喉痹、横蛾、竖蛾、蛾疮、喉蛾、阳蛾、阴蛾、莺翁、鹅聚、连珠蛾、鳅症、伏寒乳蛾、白色乳蛾、烂蛾、结烂乳蛾、石蛾、木蛾、落井乳蛾、死乳蛾、乳蛾核、烂头蛾、蛾子、蛾疾、飞蛾、慢蛾风、乳蛾核、喉瘤等。

乳蛾即扁桃体炎已得到大家一致认可,但干祖望认为是错误的。因为乳蛾是人体解剖的名称,它是扁桃体而不是扁桃体炎,所以《世医得效方》称为蛾风,是十分妥当的。正常的喉有了病,称喉风。那么正常的乳蛾,有了病,当然应为蛾风。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是,之所以称其乳蛾者,是因为其形象一如蚕蛾,干祖望也认为错了。应该解释为蚕蛹才是,橄榄形的肿物与蚕蛹颇为神似。考“蛾”是一切昆虫纲、鳞翅目、异角亚目昆虫蜕变到最后阶段的成虫。当它由毛虫过渡到成虫时的中间阶段,即称“乳蛾”,俗称为蛹。“乳”是幼小之谓。

历来曾把它分为单蛾和双蛾,张子和创说于前,后人随之于后,事实上是毫无意义的,尤其是什么横蛾和竖蛾,更是画蛇添足。至于什么“单轻双重”“单重双轻”争议,更是荒诞无稽。

我们目前临床上分为急慢两种,是十分科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