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最好戒掉
烟,有百害而无一利,酒则罪大于功。因之在这“四害戒绝”大题目下,可以偷偷地开个小差。当然,酒在人身体机体里,毕竟不是需要的物质,不沾唇,最为上策。现在可把“酒不醉人人自醉”改为“酒不杀人人自杀”,关键在于你是“酌情染指”还是“酩酊酗酒”。
《战国策·魏二》云:“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所以夏禹是见之于文字记载的第一个饮酒的人。可知公元前21世纪我国就已能酿酒了。1974年在河北省平山县发掘的战国时期中山王墓里,出土距今2 200年以前的古酒,当打开酒坛盖子时,仍飘逸出醉人的酒香。
对酒或喜欢它或厌恶它,古人也难以一致。明代冯时化(1525—1568年)《酒史》中谓:“元次山……以不饮酒为恶客”,而元结(719—772年,字次山)诗中的原句为“有时逢恶客”,同一时代的陈继儒(1558—1639年)则认为“痛饮者恶客”(见《群碎录》)。由此而知冯氏是喜饮者而陈氏为厌酒者。
对酒公平的评价,是明代李时珍(1518—1593年)在《本草纲目》中谓:“甘苦辛大热,有毒。行药势,杀百邪,恶毒气。通血脉,厚肠胃,润皮肤,散湿气,消忧发怒,宣言畅意。养脾气,扶肝,除风下气”(在“谷部”二十五卷)。
酒的危害人身,主要在酒精。但没有酒精,酒也不成为酒了。长期饮酒,对肝的损害也大,什么脂肪肝、肝炎、肝硬化都可不招而来。因之又可继发营养障碍、胰腺炎等而终致肝功能衰竭。又可引起心肌变性、纤维化及肥大。除此之外,对任何哪个脏器、系统都会产生不良影响。酒后的兴奋、发热、愉快、抑止甚至步履飘然,都属酒精中毒,严重的中毒可以置人于死亡。
古人对酒的危害性,早在《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就指出“以酒为浆”者必然“以耗散其真”。这里的真,就是“任真”之“真”,你不去任它而断之伤之、耗之散之,那还了得。至于自古以来,酒害死了多少人?在所有史册上尚没见过这个统计表。但从历史上三个有名酒徒刘伶、阮籍(210—263年)和李白(701—762年)来观察,刘伶年龄无考,阮籍享年53岁,李白虽然长些但也仅享61岁,都没有克享天年。唐代又有“酒中八仙”,为首的为李白、贺知章(659—744年),还有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后,六人生殁无考,贺知章则86岁时逝世,倒是不折不扣超过耄耋之年的寿星,你又怎么说呢?再回顾上面所说,喜饮的冯氏享年仅43岁,拒酒的陈氏却活到81岁,则似乎寿星的座位还是虚位以待地等候着不饮酒者。当然,以上之言,不过是姑妄言之姑妄听之,诚如唐代元稹(779—831年)所谓“闲坐说玄宗”(见《行宫》)一样,连“参考”都没法“仅供”。
酒,毕竟以戒为好。佛教《璎珞本业经》“一切众生……以戒为本”,在八戒或十戒中都置于首而在第一戒。可是在五戒之中已退居末位,具有“王者在家之人所持”,又留下一个大空间。
嗜酒者,固然允许你小量地饮些,但必须在这“限、好、菜、时、兴、歇”六个范畴内开戒。
[限] 量,是容量。例如建筑物的承受量,运输工具的吨数量:未达量、适量、超量,都有其度、量、衡来计算。而独独人体上的工作量、力量、气量、度量、饭量、酒量等是没有具体标准的。除工作量还有客观的定额之外,都是糊涂账,谁也说不清楚。尤其是酒量,更无法说清。一个是容量,一个是中毒量,你所说的量,是容量还是中毒?一个没有酒量的一点一滴入了肚,马上可出现皮疹、头痛、眩晕、呕吐、全身灼热等症状,其实这未必是中毒而属于过敏反应而已。尽管你是海量的酒客,也会中毒,严重中毒,也不会因你大酒量而饶恕了你,超过极限量也毫不手软地要使你心脏停止工作。
常谓“饮酒要适量”,所以“适”是相当不全面的,必须要“限量”。量有两个内涵,其一为容量的多少;其二是内含酒精的度数。所以这个“限”度数重要于“限”容量。
唯“度”数,对不同的酒,有不同的所指,你绝对不要把这个“度”字广泛地运用于所有的酒类。白酒、黄酒(即绍兴酒)的“度”,指内含酒精的多少。100毫升中含50%的,即50度。啤酒的度数不是酒精。啤酒是用发芽的谷物酿造而成的,啤酒的度数实际上指的是麦芽汁浓度,即10度啤酒,每千克啤酒麦芽汁100g。麦芽汁中的浸出物是多种成分的混合物,以麦芽糖为主。常见的浅色啤酒,酒精度为3.3%~3.8%;浓色啤酒酒精度为4%~5%。因之,真心嗜好酒的,都喝的白酒或黄酒,谁去喝啤酒。
任何剧毒药都有极限量和安全量,对酒而言,世界卫生组织就明白指出“饮酒没有安全量”。因之我们必须限量并饮用低度酒。
[好] 好,就是要喝好酒。一般人心目中的好酒,价越高的越好,这个观念是愚蠢的。我曾见到一张漫画:
图一是画着几双皮鞋,标价牌上写50元,没有顾客;图二同样是这幅画,50元改为80元,仍然无人问津;图三同样是这幅画,80元改为100元,依然门可罗雀;图四中100元改为300元,摊前人头攒动,拼命抢购。
也有人认为包装越高级越好,是错误的。明代刘基(1311—1375年)在六百年前就替这批假冒伪劣的货色评了价,谓:“玉质而金色,剖其中,干若败絮。”(见《卖柑者言》)
那么,怎样才是好酒?
黄酒也称陈酒、绍兴酒,打开瓶塞,即有一股浓郁淳纯的香味,吸入鼻中,似乎直透脑子里。凡淡而乏味、酸味、异味,都不能喝。酒汁透明淡黄,一如啤酒者,好酒。凡透明度差,色暗晦者,劣酒。把瓶摇晃或倒置几次,在酒面上沿瓶的一圈出现少量泡沫,之后又缓慢消失,澄清无混浊者,好酒。没有泡沫或特多而迅速消失者,不清澄而混浊,是劣酒。凡好酒,加温后其酒味更加浓郁醇香,所以黄酒在习惯上,都是加温后饮用的。加温后变化不大甚至无变化者,是劣酒,甚至假酒。
辨别白酒,当然另有别法。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取一滴酒置掌心中,两掌对合,用力搓擦,擦至掌心发热后,酒已蒸发干涸。留下的气味,芬芳浓郁者,好酒。不香或很淡甚至有青草味、异味者,劣酒。
(2)将瓶倒置,观察酒花变化。如酒花向上翻腾,扩播均匀,慢慢地消失者,好酒。扩播不均匀,迅速消失者,劣酒。
(3)取一滴食油,滴酒中,其油扩散整齐规则,下沉较慢者,好酒。扩散不整齐不规则,下沉迅速者,劣酒。
此外,时下假白酒充斥于市,所以真假之分,更重要于好劣。你要识别真假,可取小半杯白酒,加入等量凉开水,搅均匀。若出现混浊者,则此酒的确是用粮食酿成的,当然是真的。若清澄不浑,证明是酒精加水的假酒。但30度左右的酒因其所含酒精不多,难以出现混浊,但液面上应有油状物产生。没有也是假的。
总之,我们不饮则已,要饮必须好酒,劣质酒是饮鸩止渴,绝对拒绝。
[菜] 菜是佐膳佐酒的菜肴。佐酒的菜,必求营养丰富的佳肴。古人所谓“美酒必伴佳肴”,而且还要多些。绝对不能把酒来裹菜,必须以大量的菜来裹酒。
酒精中毒,是化学性的。但物理性的刺激,常会使口腔、食管、胃、肠的黏膜受到不良刺激。所以狂饮久饮的酒徒,死后解剖出来的胃黏膜没有一个正常,都是粗糙、变性甚至像蟾蜍皮那样的高低不平。
菜多了,可以把酒的刺激性缓解、中和。纵然化学性的不良刺激无法减轻,但物理性的不良刺激可以减轻到最低限度。同时营养成分高的也可以减轻化学性的中毒。如果从医生立场来说,则更有一大套的理论。从酒精的代谢规律看,最佳佐酒之肴当推高蛋白和含维生素多的食物。因为酒精经肝脏分解时需要多种酶与维生素参与。酒的度数越高酒精含量也越大,所消耗的酶与维生素也就越多,菜多就能及时补充。富含甲硫氨酸与胆碱的食品尤为有益,如新鲜蔬菜、鲜鱼之类。但还请注意,切忌用咸鱼、香肠、腊肉下酒,因为熏腊食品含有大量色素和亚硝胺,与酒精发生反应而受到另一种损害。
上海一带,称孔乙己样的饮酒,为“吃苦酒”,所以童谣有“吃苦酒,早些走”。上海人称“死”为“走”。
[时] 所谓“时”,乃指最佳的饮酒时间。在理论上说,每天下午两点以后较为适当,因为上午几小时,胃里分解酒精的酶浓度不高,饮用同量的酒,比下午更易吸收。使血液中的酒精浓度升高,对肝、脑等器官造成较大的损害。
此外,空腹、睡前、感冒时,也不宜饮酒。尤其是白酒,以免心血管受害。
好在中国人就有“早餐要早,中餐要饱,晚餐要好”的习惯。所以在时间上不加刻意选择的绝大多数人都在晚餐饮酒。
至于饮酒最危害的时间,当推在两餐之间。有一项对15 000名意大利人的调查发现:有在两餐之间饮酒习惯的人和仅仅用餐时饮酒的人相比较,前者死亡率比后者高,其差异在女性身上更突出。美国纽约市布法罗大学的医学家玛利滋·戴维森教授认为,当胃处于较空的状态时,酒精被胃壁血管吸收得更快。两餐之间呈空腹状态,过多的酒精被胃壁迅速吸收,使血液里的酒精很快达到较高的水平,当然要使心血管和其他疾病容易发生了。
[兴] 兴是高兴,高兴时饮酒,刺激小。悲伤、忿怒、忧郁时最忌饮酒。
因为情绪对胃的影响最大,当高兴时,胃的功能活跃而健康,情绪低落或悲伤、忿怒、忧郁时胃的活动能力突然下降,而酒精的经过、逗留、吸收都是在胃。
唐诗“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浇愁愁更愁”,正是这样。酒,又称合欢,的确在酒后能使情绪欢乐。可是在情绪不佳之际想用以浇愁消愁,那就错了。酒后的反应,是怒者更怒、悲者更悲、愁者更愁。非但在精神上得不到一丝一毫的好处,而且在机体上损害更大于精神。
所以强调,在你高兴时可以喝些,不高兴时,绝对不要沾唇。
[歇] 歇,就是中辍也、中断也,停一停的意思。我们饮酒,也应停停歇歇,不宜每日必饮,一个星期中可停止一二天。这样既避免成瘾,又能不使酒精潴积起来。
而且歇的理由也很多,菜不好可以歇一天,情绪不高兴可以歇一天,时间不凑巧可以歇一天,没有好酒可以歇一天。而且歇了一二天再喝起来味道更好。正因为“有兴即饮,少兴即歇”的没有酒瘾,停上几天更无难受之处。
我们能在这“六字”指导下来饮酒,可以说“为害不大矣”。但还有几个“饮酒误区”,必须走出。
(1)“可以御寒”。在严寒环境中,围上火炉,喝一口白酒,似乎有温暖感觉,但事实上完全不是这样。酒会扩张血管,时间短暂得很,就在这一霎间把体内的热量向外泄出。一待血管收缩,反而更冷。
(2)“浓茶解酒醉”。事实上无济于事,反而有害于心肾两脏。酒精本来对心脏就有较强的刺激性,而浓茶也具兴奋心脏的作用。两股力量合在一起,即加大了心脏的负荷。因之有心脏病者切忌以浓茶来解酒。酒精被吸收后,90%以上被肝脏的醇脱氧酶氧化为乙醛,再被醛脱氧酶氧化为乙酸,最后被肾脏排出。不过其进行很慢,一般须4~6小时,酒再加茶,由于茶中的茶碱有利尿作用,可促使尚未气化的乙醛过早地进入肾脏,而乙醛对肾脏有损害作用,其危害性不可低估。
(3)“酒能催眠”。有这样想法及做法的人,你所要求的,得来的是“适得其反”。酒精在血中的浓度一高,会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患有动脉硬化者易致脑血管意外、心肌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