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
2025年08月10日
耳
【听觉】
《素问·脉度》:“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
严用和《济生方·耳》:“夫耳者,肾之候,肾者精之所藏。肾气实则精上通,闻五音而聪矣。”
《普济方·耳门》:“夫耳,属足少阴之经,肾家之寄窍于耳也。肾气通于耳,所主者精,精气调和,肾气充足,则耳闻而聪。”
综上所述,听觉的产生是依靠肾气。故而肾气一衰,听力就下降。老人的听力下降,正是《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谓“男不过八八,女不过七七,而天地之精气皆竭矣”。当然会出现老年性耳聋。早在11世纪初,古人就观察到听感有气导和骨导了。陈言《三因极一病症方论·耳》:“耳为听会之主,纳五音。外则宫、商、角、徵、羽,内侧唏、嘘、呵、欠、呬。”宫、商、角、徵、羽,是通过气导而听到的。而唏(暗笑暗泣的低声)、嘘(轻轻的呼气)、呵(极低的呵气声)、欠(极微的喘息)、呬(轻微的吸气声)则是通过骨导听到的。当然,古人是无法用“气导”“骨导”来解释,只有用“外”“内”来区别了。
【平衡】
耳的平衡作用,古人没有明确地谈到。《灵枢·口问篇》“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的描写,完全符合耳源性眩晕的症状。所谓“眩晕”就是失去平衡。因之也可以说那时已把平衡与耳联系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