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不要想:不想老

第二个不要想:不想老

老,是死的前奏曲,也是开始替你画上一个休止符号。死,对人来说,毕竟不是快乐的喜事。一个老人,经常甚至时时刻刻脑子里萦系着“老”了的话,也就是自我提醒已死之将至,试问你还有欣欣向荣的勃勃朝气吗?我从不想老,所以虽然今年已90岁,工作起来还劲头十足,今后需做的事,常早早安排,及时动手。明年用的皮帽或明年用的凉鞋,都该晒太阳的晒太阳,该擦油的擦油。准备明冬明夏再戴再穿,脑子里始终没有想到甚至不承认已“老”了。领导安排给年轻人干的事,我经常争取参加,甚至和他们再争长短。事实上也的确如此,我的“老”,的确还没有及格。

老有四个标准。

(1)甲子年龄:这是硬件,你过了三百六十五天,不管你要不要,就是在你头上加上一岁。

(2)工作年龄:也就是工作成效的年龄,并非表格上常用的“工龄”。一个三四十岁而出工不出力,做工作敷衍不负责,上班时看报喝茶,每星期混过40小时,甚至迟到早退者,早已垂暮之年的老老了。相反,任你七八十岁,工作积极,成绩斐然者,应该属于青壮年。笔者就是工作年龄的青年人。

(3)体质年龄:以体质的强弱来作标准。若年未五十而百病(包括真病、假病及诈病)丛生,终朝与药瓶药罐做伴,则早已老了。反之,身无一病,健步如飞,思想上还是朝气蓬勃,即使七八十,仍然是青壮年。笔者就是体质年龄的青壮年者。

(4)思想年龄:这是四种年龄中最主要的年龄。凡经常屈指计算何时离休退休;在生活上力求舒适、享受、潇洒;日求三餐,应图一唱(卡拉OK);不看报、不读书、不学习;工作“混”,福利“追”,这样的人不必问他的甲子年龄,早已成为行将就木的颓然老朽的老人。一个“朝闻道,夕死可也”的皓首穷经者;工作上“一息尚存,努力不懈”者;生活上“葱汤麦饮两相宜,葱补丹田麦疗饥”的吝啬老头,纵然雪发霜鬓,还是一个年轻小伙子。

因之,我们不应该单单想着仅占1/4的甲子年龄的老不老,应该想到3/4的工作、体质和思想的年龄老不老。有何惧哉!而且更使人欣慰者,占1/4的年龄虽然无法勒马驻车使不前进,但3/4的年龄却可以自己掌握,要它年轻就年轻,要它老化就老化。所以占1/4的甲子年龄仅仅是天平上一粒无足轻重的小小砝码,你去想它干吗!

再说,甲子年龄的衰老,也有其标准的。《灵枢·天年篇》认为,二十岁气血始成;三十岁五脏大完,肌肉坚固,血脉盛满;四十岁五脏六腑十二强路,皆大盛;五十岁肝气始衰,目始不明;六十岁心气始衰;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八十岁肺气衰;九十岁肾气焦;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可知人到50岁精壮达到了顶峰,60岁开始走向下坡,但也需再走上50年之后才出现五脏皆空,而且空并不等于死。即使60岁开始衰,也是慢慢地而非一落千丈,没有理由哀叹老之已至。最近(1993年夏季)世界卫生组织经过种种测定、实际调查和分析讨论,决定将人生年龄重新划分为:44岁以下的为青年(过去为35岁);45~60岁为中年;60~74岁的为年轻的老人;75~89岁为老年人;90岁以上为长寿老人。试问你是不是已在90岁以上了?

写到这里,想起南京一首童谣:“六十小弟弟,七十满街飞,八十多来兮,九十不稀奇,一百上年纪。”

一百仅仅是上了年纪,客观上承认你已老了而不是死,那么百岁以后仍然还可以悠哉闲哉地活上几年甚至几十年。到底一个人能活多久?科学的人寿计算法是,把你发育健全之际的年龄,乘以7。如16岁,乘7,则可活112岁;若20岁,乘7,则可活140岁;即使早到10岁,乘7,那么也有70年的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