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托法

二、托法

所谓托,是引毒外出的方法。其目的是可以促使轻症早溃早愈而缩短病程,对重症则是避免毒邪的扩散或内陷。所以古人认为“托者,起而出之也”。

托法的适应证为:①肿疡既无法消散,而又难以成脓作腐而陷于僵持局面者;②溃疡脓应多而不多,腐应浮而顽坚或脓液清稀者;③溃疡脓腐虽出,而周围或基底坚硬依然不消者;④不论肿疡、溃疡,毒邪有扩散、走窜、内陷等趋势者。

以上四者的出现,其原因在于“邪毒”与“正气”两方面。邪毒之原因指毒邪散漫或深在、气滞、寒凝。正气方面指气血衰弱。

托法内容,有两点:凡针对实证的,为透托法;针对正虚的,为补托法。

透托用于肿疡,是托里透脓;用于溃疡,是托里排脓。补托用于一般性的虚证,是托里消毒;用于大虚欲脱者,为回阳托毒。

透托与补托之间的区别:透托是针对实证而少用或不用补药,补托是针对虚证而重用补药。但是有时也二者合用。所以王肯堂曾分析托法的用药法规是“内托之药,以补药为主,活血祛邪之药佐之,或以芳香之药行其郁滞,或加温热之药灼其风寒”(见《证治准绳·疡医》)。

1.透托法

(1)托里透脓法。适用于肉疮、筋疮、骨疮既不能消散而又难以起发或外溃者,用以促其成熟外溃。方有透脓散之类。穿山甲、皂角刺、笋尖、香蕈、蘑菇等,都为透托要药。

(2)托里排脓法。适用于肉疮、筋疮、骨疮的溃疡,因毒邪散漫或深在,以及不得外泄畅出。处理方法,不是攻透而是排脓。方有托里排脓汤之类。桔梗、白芷、天花粉、浙贝母等,都是排脓要药。

2.补托法

(1)托里消毒法。不论肿疡、溃疡,凡毒气未解,正气不足而不能促使毒邪外泄或泄而不畅的,即予以补益来托里、消化来消毒,方有托里消毒饮、参芪内托散之类。

(2)回阳托毒法。凡疮疡不论肿疡,阳气衰微,毒邪不能向外透泄,以致疮肿不高,形塌不焮,正虚不能化脓作腐,脉细身凉者,即宜温补透毒。又如本属阴证,漫肿平塌,不红不热,因循日久,有内陷正脱者,即宜回阳补托。这种温补透毒、回阳补托,都称为回阳托毒法。方有回阳三建汤、神功内托散之类。总之,本法的机制,为阳和一转,正气一充,毒邪也自会外泄了。

透脓散(《外科正宗》)、托里排脓汤(《医宗金鉴》)、托里消毒饮(《外科正宗》)、参苓内托散(《外科正宗》)、回阳三建汤(《外科正宗》)、神功内托散(《外科正宗》)的方药组成与对照如下表。

托法常用方组成对照表

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