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鼻衄,各有锦囊

六、四季鼻衄,各有锦囊

干祖望认为,治疗鼻衄,用中医中药是有长处的。一般而言,鼻衄的辨证为:发病急者多为实火;病程长者,黏膜红者多为阴虚;黏膜淡者多为气虚。这些原则与中医各科无二致。但是,鼻为人体呼吸气体出入之口,与自然界气候变化的关系最为密切。春季之风、夏季之暑、秋季之燥、冬季之寒,均对鼻衄患者的病情有较大的影响。因此,治疗时也必须区别对待。

1.春季配以疏风 春季为“风”邪当令,尤其在“春分”“惊蛰”等节气时,风邪侵犯而使鼻衄发病者增多或病情加重。此时治疗鼻衄,在辨证用药的同时,可以配以疏风宣肺,选用药物如荆芥、防风之类。

2.夏季配以解暑 夏季气候炎热,暑湿夹杂,鼻衄患者发病较少,但若有发病,则常常有口渴、心烦、头晕、头重等症状。此时宜在治疗鼻衄的方中加入藿香、佩兰、荷叶等清暑化湿之品。

3.秋季配以润燥 秋天气候干燥,鼻腔黏膜亦易干燥、破裂、出血,止血必须配合润燥。燥邪有温、凉之分,胃火、肝火、肺热及阴虚火旺导致鼻衄者多兼有温燥,可配伍桑杏汤,常用药如桑白皮、苦杏仁、天花粉、芦根等;脾虚、肾虚而气不摄血导致鼻衄者多兼有凉燥,可配伍清燥救肺汤,常用药如桑叶、阿胶、胡麻仁、枇杷叶等。

4.冬季配以化瘀 冬季天寒,血遇寒则涩,鼻衄患者之血脉易有瘀血停留,治疗当兼以活血化瘀。患者有热象,用凉血活血方药,常用药如牡丹皮、赤芍、茜草等;有虚寒之象者,选温经通脉方药,常用药如当归、红花、蒲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