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扁桃体肥大
中医历来就没有这个病种,当然谈不到专用病名。中医习惯上把症状来作为疾病名称,因此本病绝大多数混在“鼾眠”“鼻塞”中来论述。如《诸病源候论》的鼾眠,《太平圣惠方》的鼻痈(通雍字),《圣济总录》的鼻塞、气息不通、齆鼻,以及《普济方》的许多鼻病中不少为本病。
【临床表现】
因病灶在鼻咽顶部,故主要症状就以此为中心而放射到其周围邻近组织。
局部:①鼻:长期阻塞,流涕量增多,鼻中隔弯曲。有的前庭及上唇皮肤长期受到鼻涕刺激,多有皮炎或湿疹。正因为鼻塞不通,所以发音的共鸣失济而言语重浊不清,呈阻塞性鼻音。②耳:听力减退。耳鸣也伴随而来。易并发卡他性中耳炎或化脓性中耳炎。③咽喉:因鼻咽部分泌物下流及张口呼吸的影响,可以引起咽炎、腭扁桃体炎、喉炎与气管炎。甚至影响消化道造成消化不良。④颈:颌下、颈侧及枕部的淋巴结,往往肿大。⑤面部表情:因长期口式呼吸,可影响面部发育。常为鼻唇沟消失,上切齿突出外露,上唇高翘,眼神冷漠迟钝,故有“腺体样容”之称。
全身:发育与营养状况较差,瘦弱,食欲不振,性情急躁而欠活泼。因肿物的堵塞而引起睡觉不酣,易醒。有打鼾声,也有磨牙者,多伴有哮喘或遗尿及智力低下。
检查所见:口咽部硬腭变高变狭,常伴有腭扁桃体肥大。口咽部可看到鼻咽顶后壁有增大的淋巴组织,像剥了皮的金橘。鼻咽部指诊,触到柔软块状物。
【病因病机】
《诸病源候论·鼾眠候》:“鼾眠者……眠里喉咽有声也。人喉咙气上下也,气血若调,虽寤寐不妨宣畅。气有不和,则冲击喉咽……迫隘喉咽,涩而不利,亦作声。”
每个人的生长代谢都是依靠正气来进行的。儿童时期肿大的咽扁桃体能随着年龄增长而退化萎缩,正是身体健康生长的正常表现。如其禀质不充,天赋羸弱或后天失养,则扁桃体无法按自然规律退化、消失,用一句精简的术语来说,是虚。如及时治疗,预后良好。
【辨证论治】
虽谓禀质不充,但其中也有实证。凡营养较佳,发育正常,没有明显的虚羸象者,偏之于实证。与之相反,体质瘦弱易生病者,当然以虚为主,痰浊次之。脉诊与舌诊,颇有辨证的参考价值。
·内治·
实证:以消痰软坚为主。常用代表方有三子金灯汤。常用药:紫苏子、莱菔子、白芥子、挂金灯、桔梗、山慈菇、六曲、甘草。
虚证:以益气化痰为主。常用代表方有四海六君子汤。常用药:海藻、昆布、海浮石、海蛤壳、太子参、白术、茯苓、法半夏、桔梗。
此外,药食同源,尤其是儿童进药困难,运用食疗也是一个较好的办法,其中以芋艿最为理想。每天约吃200g,调味不论淡的、甜的、咸的、干蒸、炖煮、烧汤都可。连服3~6个月。次之为慈菇,因生长时间不长,四季难以为继,而且无法调味,仅仅煮熟淡食,还有海带、海蜇等,也是本病很好的药用食物。
儿童年满4岁以上,可以手术摘除。但手术容易损伤软腭而引起软腭麻痹,或引起耳咽管口闭塞并发卡他性中耳炎,也可能损伤咽壁,造成瘢痕过多而致咽部干燥,而且有些患儿不能好好配合不能服药内治。保守疗法,以用食物疗法,最为稳妥。
【医案】
·案一·
薛某,男,5岁。1992年2月4日初诊。南京。
患儿从小开始夜多打鼾,每逢感冒,呼吸困难,平卧之际,倍加严重。
检查:右侧扁桃体Ⅲ度肿大,悬雍垂正常。鼻腔无异常,增殖体丰腴。舌苔薄,脉平。
处方:
昆布10g 海藻10g 胆南星3g
枳壳6g 天竺黄6g 象贝母10g
海蛤粉20g 挂金灯6g 7剂煎服
医嘱:平时多吃荸荠与海蜇,服上方20剂,无效即行手术治疗。
二诊1992年3月10日。药进21剂,鼾声小些,急走后仍然喉鸣气促。检查同上诊。药已生效,手术与否,事可观察缓待一时,原法原方踵进。
按语:正常生理情况下,儿童6~7岁时腺样体发育最大,青春期后逐渐萎缩,到成人则消失,若腺样体增生肥大且引起相应的症状,即称为腺样体增殖或腺样体肥大,多认为系鼻咽部及其毗邻部位或腺样体本身的炎症反复刺激所致。干祖望立足于中医理论,指出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气血不足,运化不畅,痰气郁滞,久凝不化而致本病。主要治疗大法为“化痰散结”,如营养较佳,发育基本正常,未有明显羸象者,以消痰软坚为主,方选三子金灯汤,药如挂金灯、胆南星、白芥子、紫苏子、莱菔子、山豆根、夏枯草、贝母、鸡内金、甘草。鼻塞多涕者加辛夷、苍耳子;咽痛加射干、桔梗;消化不良加山楂、山药;痰多加陈皮、法半夏;耳痛加夏枯草;听力减退加升麻、柴胡。如见全身虚弱消瘦者,治宜益气化痰为主,方选四海六君汤,药如党参、白术、茯苓、山药、贝母、薏苡仁、昆布、海藻、海蛤粉等。
患者长期鼻咽及口咽腔慢性炎性刺激,腺体丰腴,气道阻封,日久则痰气互结,由无形而转成有质,堵塞于气道入口,造成其鼻塞、打鼾、张口呼吸。刻下首推手术,但孩童胆怯,先试药治。此证为痰气结实证,治当以化痰软坚,益气消肿为主,奈何有形之物要完全消除更有待时日,药进后初显成效,当坚守原方,将有形逐渐消于无形。
·案二·
陶某,男,8岁。1992年7月21日初诊。南京。
患者鼻塞不通已三年,四季皆然,夜寐鼾声如雷,失嗅。一揉鼻翼即衄血。
检查:鼻腔未见异常,两利特尔区黏膜粗糙,增殖体丰满。舌苔薄,脉未诊。
医案:病出颃颡,痰浊内停,治以消痰退肿,必要时手术处理。
处方:
昆布10g 海藻10g 天竺黄6g
紫苏子10g 枳壳6g 大贝母10g
挂金灯5g 7剂煎服
二诊1992年8月11日。药进14剂,通气改善,鼾音大减,嗅觉也提高一些,能闻到臭蛋之味。辍药三五天后又出血。
检查:利特尔区粗糙仍在,干燥。鼻咽部触诊,增殖体仍然触到。舌苔白腻,脉未诊。
处方:原方加白茅根10g,牡丹皮6g。7剂煎服。
黄芩膏1盒,外用涂鼻腔。
按语:腺样体肥大患儿4岁以上即可行手术治疗,本案患儿8岁,症状符合腺样体肥大标准,干祖望认为病出颃颡,痰浊内停。治以消痰退肿,必要时手术处理。“颃颡”一词出自《内经》,即“鼻咽腔”。《灵枢·忧恚无言》云:“咽喉者,水谷之道也;喉咙者,气之所以上下者也;会厌者,声音之户也……悬雍垂者,音声之关也;颃颡者,分气之所泄也。”患儿仅此一病,余无他症,干祖望遣方从三子金灯汤化裁,药仅七味,效专力宏,方中紫苏子降气化痰;枳壳理气化痰;天竺黄清热化痰;贝母润燥化痰;昆布、海藻软坚化痰;挂金灯利咽化痰。全方紧扣化痰消肿,诸法并进,故收桴鼓之效,只因期间衄血而稍参清热凉营。
本案患儿前后服药21剂,避免了手术之苦,干祖望在治疗腺样体肥大时,不啻以内服汤剂为主,还辅以外用药和食疗方,他十分推崇多吃芋艿,认为本品是极好的化痰软坚食物,四季皆可食用,慈菇、海蜇、海带亦可。效来神速,事出意外。本应原方续进,唯以衄血而再参清营,加用清热凉血止血药物。本案的理法方药,似无吹疵之处。但效果显著,似乎有些“玄”的感觉。但也不能武断地认为“失真”。因为该患儿已具备了出现这个奇迹的条件,正气充盈,标准的实证,加之用药及时对证,消痰化肿也可药来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