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书中的喉文化

善书中的喉文化

善书,年在七十岁以下的人们,都不会知道它是什么,七十岁以上的知识分子则知之较多了,它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里产生的畸形印刷品,盛行于清末民初之际。

中国人一向好“行善”“积德”,有钱者修桥筑路,没钱的穷人在自己门口摆上一壶茶或开水,供路人解渴。能够花小钱的,以送阅善书最方便而实惠。所谓善书,都是因果报应、劝人为善的通俗读物,当然里面也有迷信的东西。这类读物,文字通俗,读者众多,因之即产生了专业印刷、出售善书的书坊。这类书坊有大量善男信女们去光顾,十本二十本好买,数百数千本也照样可以供应。善男信女买得之后,即广为赠送他人。上海福州路上的“宏文善书店”是善书店中最有名的一家。

善书是为人们救苦救难而设,白喉、猩红热是瘟疫中最严重的传染病,而且清末民初,频频大流行。于是善男信女们就针对这个“大难”与“劫数”,赠送如同善书的预防瘟疫的科普型医药书籍。

这种善书,大多为单张的,也有的仅为薄薄的小册子。对付“大难”与“大劫”的方法,不外两种,一为纯属迷信的,如什么咒、什么诀、什么符等;一为医药,就是如何预防、治疗疾病。在这里介绍的一张“经验时疫白喉立愈奇方”,是属于医药类的,也是善书中的上乘者,为24厘米×43厘米的黄纸,横写木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