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用药,“症”“证”相参

二、经验用药,“症”“证”相参

干祖望认为,辨证施治的方法应该是“固定安排,灵活应用”。所谓固定安排,一是指每个病有常见的证型,每个证型有常规的治疗大法和代表方剂;二是指五官虽有一定的归经属脏,例如耳为肾之窍、舌为心之苗等,但是临床证候千变万化,因而处方用药也必须因人、因时、因病、因证制宜,病位的归经属脏的分析也应该灵活。假如死搬教条,墨守成方,往往铸成大错。

例如,急性咽炎和急性鼻炎,都可以由风热之邪所引起,治疗大法也可以相同,处方也都可以选桑菊饮、银翘散之类,这就是中医“异病同治”的原则。但是,两种病的病位不同,前者在咽,后者在鼻,因此用药还是应该有所区别。前者可加入山豆根、蝉蜕、金果榄、射干等;后者可加入辛夷、苍耳子、马兜铃等。这就体现了同中有异,灵活应用。诸如此类,干祖望总结了一套经验,在临床上既辨证施治,又兼顾症状部位而选择用药。

1.耳 一般引经药:苦丁茶、夏枯草。

耳闭气塞:石菖蒲、路路通、马兜铃、柴胡。

肝阳上升致痛:石决明、天麻、钩藤、荷叶、白蒺藜。

肾阳虚致耳鸣耳聋:补骨脂、肉苁蓉、淫羊藿、仙茅、蛇床子、韭菜子。

肾阴虚致耳鸣耳聋:枸杞子、墨旱莲、女贞子、桑椹子、龟甲、鳖甲。

神经性耳鸣耳聋:磁石、五味子、黑芝麻、胡桃肉、葛根。

2.鼻 一般引经药:辛夷、白芷。

风热致头痛:蔓荆子、桑叶、菊花、藁本。

鼻塞,鼻甲收缩良好:升麻、葛根、石菖蒲。

鼻塞,鼻甲收缩不良:桃仁、红花、乳香、没药、五灵脂、三棱、莪术。

鼻塞,遇寒而作:桂枝、细辛、荜茇、荜澄茄。

鼻涕量多:鱼腥草、鸭跖草、鹅不食草、金荞麦。

鼻涕黄浊:龙胆草、黄芩、山栀子、芦根、桑白皮、白芷、辛夷。

鼻涕清白:诃子肉、荜澄茄、细辛、鱼脑石。

鼻涕带臭气:藿香、佩兰。

3.咽喉 一般引经药:桔梗、马勃。

风热致痛:薄荷、山豆根、前胡、牛蒡子。

热毒致疼:金银花、金锁匙、金果榄、土牛膝。

风热致燥:蒲公英、芦根、天花粉、生石膏、大青叶。

阴虚致燥:黄精、玉竹、石斛、玄参、沙参、麦冬、阿胶、乌梅。

扁桃体肿大:挂金灯、山慈菇、马鞭草、白芥子。

分泌物过多:天竺黄、莱菔子、海蛤粉。

实证作痒:茜草、紫草、荆芥炭。

虚证作痒:黄柏、知母。

声门水肿:胆南星、竹沥、白僵蚕、楮实、皂角刺、猴枣粉(小儿用)。

咽喉异物感:厚朴花、山楂、沉香曲、紫苏梗、半夏、旋覆花、代赭石、陈皮、佛手、焦麦芽。

急性嘶哑:蝉蜕、射干、麻黄、石菖蒲。

亚急性嘶哑:莱菔缨、胖大海、罗汉果。

慢性嘶哑:木蝴蝶、血余炭、凤凰衣、白蜜、鸡子清。

4.口腔 一般引经药:升麻。

口臭:藿香、佩兰、白芷。

口疮:生石膏、人中白、蔷薇花根、甘中黄。

齿痛:马齿苋、红甘蔗皮、补骨脂。